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近300幕僚!左宗棠到底是如何獲得支持的?

近300幕僚!左宗棠到底是如何獲得支持的?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壹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首領。

左宗棠幕府辟建於鹹豐十年(1860),延續至光緒十壹年(1885),歷時26年之久。據初步統計,先後進入其幕府的幕僚***有266人。那麽,如此數量龐大的幕僚群體又是怎樣進入其幕府的呢?幕僚入幕大致有以下幾種方式:

1、幕主主動延聘。

傳統的幕府制度本就講求幕主對幕僚以賓師之禮聘請,左宗棠同樣有聘請人才入幕的習慣。

譬如,幕府建立初期聘請王開化,當時左宗棠剛剛建立楚軍,他認識到自己“頻年戎幕,從未躬履行陣,於戰事毫無閱歷”的缺陷,因此接二連三地給王開化去信,請其出山佐幕,總理營務,左宗棠並向身體曰衰的王開化保證“請以半載為期,待略請打仗路數,即以安車送先生歸裏”,王開化礙於情面,不得不參其戎幕。

左宗棠在向曾國藩談論此事時說:“嗣請以賓師處之,約以半載為期,乃始有允意。”

可見,幕主主動聘請幕僚在晚清幕府制度中仍占據著壹席之地,在左宗棠幕府中,通過幕主主動延聘而來的幕僚還有劉典、楊昌?F、夏?浴⒑?廛?⑽獯笸?⑽夤劾瘛⑼醢匭摹?鼐拔啊⑷撓〖韉熱恕?/p>

2、奏調。

所謂奏調,就是將他處人員(通常是候補官員),通過幕主私相聯絡再向皇帝奏請調往己處。

左宗棠幕府中經過奏調入幕的幕僚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基本上貫穿了左宗棠幕府的始終,壹直是左宗棠幕僚入幕方式最主要的路徑。此處以左宗棠在浙江巡撫任上的奏調情況略作說明。

同治元年(1862)正月,左宗棠甫補授浙江巡撫,就上奏請調王加敏和胡光墉入幕效勞,此後又上《請敕調各員赴營差委片》,壹次性奏調了李雲麟、鄧繹、夏獻綸、謝大舒、張嶽齡、周開錫、成果道、魏良、吳國佐、鄒壽璋、嚴鹹、陳友詩、田鈺、葛鉞、夏鴻先、馬壽華、易方、陳彜爵十八人,上諭壹概照準。

雖然最後並非全部都奔赴浙江,但由此即可看出其請調人才之眾。

同治二年(1863),左宗棠因“浙省軍務、吏治,需才孔亟”,又請調顧菊生、謝寶謬、吳士邁三人入幕,最後僅有顧菊生壹人前來襄助。

左宗棠在浙江巡撫任上僅僅三年,就向上奏調人數多達二十三人,在其以後的官宦生涯中,奏調仍然是其幕府擴充的不二法門。

3、劄委。

晚清幕府制度嬗變最為明顯的表征即劄委制的出現,所謂劄委,指幕主用公文形式委任某人擔任某項職位或從事某項工作,這壹般是上級對下級的行為方式。

左宗棠幕府中也經常有劄委情況的出現,這也可視為晚清幕府體制變遷的必經階段。茲舉壹例,以作說明。

左宗棠在規復新疆之前,有相當壹段時間都是在籌劃關外運糧事宜,為了保障軍需,他先後下劄委任多人在關內外沿線設置采運局辦理糧運。如同治末年,左宗棠劄委陳瑞芝主持北路?運總局於歸化,陳氏“竭力經營,雖有成效,而於蒙部情形未能盡悉”,左認為“非加委大員前往督同辦理,或不免利見弊生,稍致貽誤”遂於光緒二年(後又下劄委任喜勝趕赴歸化主持采運事宜。

4、他人推薦。

左宗棠對人才渴求相當迫切,但其壹生多處地方壹隅,很難結識大量人才並將其搜羅入幕,於是只有不停敦請他人為其推薦人才。如施補華,浙江烏程人,據稱“壹再公車報罷,楊中丞昌?F撫浙,憐君落拓,使謁左文襄於關?。當其時,文襄開幕府網絡天下英俊,得君,諸賢皆出君下,乃大喜。軍事壹以相關。”

施補華久困秋闡,左宗棠前幕僚楊昌?F深知其能,便將其推薦到左宗棠西征幕府中效勞。施補華到左幕之後,主要負責參議軍事及替左草擬文奏,其著《澤雅堂文集》存世,其中有不少文字都是其在左宗棠幕府期間為左宗棠撰寫的。

另外,陶模也是由楊昌?F推薦給左宗棠,陶模墓誌銘撰寫者陳豪回憶說:“時湘鄉楊太傅撫浙,豪居幕府。壹日出示疏稿,特薦公有學,宗宋儒,才德兼備,可大用之語。調任臯蘭。”

楊昌?F將陶模之德行推薦給左宗棠,左獲悉後立即重用陶模,左宗棠在給楊昌?F的回信中不無興奮地說:“文縣陶令,誌趣不茍,又有條理,的是良材。跪中吏事頹敝之秋,得此令人氣壯,已調首縣矣。”

左宗棠事功著矣,其誌行忠介,亦有過人。廉不言貧,勤不言勞。待將士以誠信相感,故而能得到眾多幕僚支持,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