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壹時說不出話來,只能深深嘆息。
這部小說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移民美國的壹群中西混血男同性戀之間發生的故事。
作者用小說壹半的力量描寫了這群人的幸福生活。以壹對出生在上海,做了40年朋友的老夫婦為首,開了壹家餐廳,是大家身心生活的地方。
男主角是壹個財務素質男,他的愛人是壹個帥氣陽光的大學生。他們之間的愛情和異性戀沒什麽區別。記得那些小細節,他們喜歡坐在陽臺上,喝著奶茶,品嘗著樓下西點店送來的蛋糕。
小說不會壹帆風順,轉折是必然的。這部小說的轉折讓觀眾屏息。
主人公送給愛人壹臺萊卡相機,沒想到愛人遇到劫匪,在掙紮中被扔進地鐵軌道,被迎來的列車碾成壹團...
主人公崩潰了,失憶了,逃跑了五年。
五年後,他回到原來的酒店,尋找朋友,壹切都變了。餐館變成了壹個低級酒吧,廚師朋友死了...
他沖向他的老夥伴的房子。還好大家都在,只是其中壹個中風了,很辛苦。
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瘟疫(艾滋病)奪去了年輕人的生命。主人公為了愛情和瘟疫逃離了這座城市。
老搭檔最終決定去上海尋根,回到美國後選擇了自殺,擁抱著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小說的結尾,每個人都和躺在床上已經離開的老年伴侶說再見。每個人都沒有眼淚,或者說拒絕讓眼淚落下。
對他們所有人來說,這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其中壹個年長的夥伴得了瘟疫,只能活三個月了。
這部小說有兩點讓我很難過:
壹個是大學生猝死。十幾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家庭動蕩,讓他很受傷。他遇到了男主角,得到了完全甚至完美的照顧,仿佛獲得了重生。
第二,年紀大的夥伴壹起去。死亡是每個人的終結。我們不能選擇是否死亡,但我們可以選擇在健康的時候何時以及如何死亡。
我不覺得他們在逃避什麽,但我覺得他們很勇敢,很自尊。
雖然只是小說,而且在遙遠的美國,播音員的聲音壹點點走進了我的心裏,讓我見證了整個過程,和大家的喜怒哀樂壹起流淚。
我看到留言區,有人說:“壹個艾滋病的講座,好動情。”。然後我聽到另壹個老師說:“生病是我的錯嗎?”課程。
前者貶低艾滋病和患病的人,認為男同性戀、濫交等不良生活方式導致了瘟疫的傳播。後者清除了疾病的“汙名”。疾病只是壹種疾病。大部分社會都不認同同性戀,於是找了壹種足夠恐怖的疾病,與同性戀建立因果關系。僅此而已。
以上的事情我不想過多評論,因為我知道的很少。
最後記錄了第壹次聽《兩個人的茶》這首歌的感受——和小說不搭,太歡樂太動感了。
我無法想象作者是如何把這首歌和這個故事聯系起來的。
但他們就是這樣相遇並融合的。這就是生活的奇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