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鹹菜註意事項
很多人都聽說過蔬菜存放時間長會產生亞硝酸鹽,腌制的蔬菜會致癌,盡量少吃。的確,蔬菜是壹種容易富集硝酸鹽的食物,人們攝入的硝酸鹽80%以上來自蔬菜。然而,硝酸鹽本身不僅無毒,而且已被證明對心血管系統有益。蔬菜在儲存過程中,硝酸還原酶會將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在腌制過程中,微生物還可以將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過量則有毒。
事實上,冬儲用的大白菜、蘿蔔、土豆等蔬菜都具有耐儲藏性。據測定,在適度適宜的儲存條件下,它們不會因過量的亞硝酸鹽而中毒。比如大白菜,只有在冷凍後處於腐爛狀態,才可能存在亞硝酸鹽過高導致中毒的風險。
至於人們擔心的泡菜致癌問題,也不是那麽絕對。大量測定表明,亞硝酸鹽含量在幾天至十幾天內達到峰值,但2-3周後會逐漸降低,壹般20天後可達到安全水平。真正需要警惕的應該是短期腌制的蔬菜,也就是所謂的“腌菜”。其中,高水平的亞硝酸鹽與少量的氨基酸分解產物結合,還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這也是導致胃癌的原因之壹。所以,不要以為自己腌制的蔬菜就壹定安全。腌制20多天才能放心的拿出來吃。
如果使用純培養菌種,嚴格控制發酵條件,產品中產生的亞硝酸鹽含量極低。這是因為乳酸菌和醋酸菌本身不產生亞硝酸鹽,只有雜菌汙染才會帶來這個麻煩。在超市購買鹹菜時,壹定要看QS的標識,最好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支持,這樣這類產品的安全性才有保障。
但是,即使沒有亞硝酸鹽的問題,大量吃腌菜還是會增加胃癌的風險。這是因為高鹽本身就是促進胃癌發生的因素,因為高鹽會使胃黏膜表面失去粘液層的保護,直接受到食物中各種因素的損害。另壹方面,在癌癥多發地區的調查證明,新鮮蔬菜中缺乏維生素C、維生素B2、胡蘿蔔素和各種抗氧化劑,會增加患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所以在新鮮蔬菜足夠的情況下,最好不要讓鹹菜和幹菜在飯桌上唱主角。
然而,對泡菜風味的熱愛和對健康營養的追求並不矛盾。首先,做菜要經常放鹽。如果用鹹菜代替鹽,在嚴格控制鹽分的情況下,可以比直接放鹽增加壹些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攝入。同時可以用鹹菜增加風味,省去了味精雞精。這樣,鹹菜的負面作用就變成了正面作用。
再比如豆角本來是鹽炒的,現在用野菜配菜和豆角炒,省去了鹽和味精,味道很好;原來是涼拌木耳加鹽,現在是直接拌熟木耳和剁碎的紫甘藍泡菜,再加壹點醋和香油,顏色好看,味道鮮;用鹽和醬油準備炸牛肉條,現在換成腌蘿蔔條,味道獨特;燉魚、燉肉時,加入爽口清香的酸菜或各種幹菜,既增加了整道菜的鮮美風味,又增加了膳食纖維和礦物質的供給,避免了純大魚大肉的油膩單調。
總之,與其妖魔化傳統鹹菜、幹菜,不如合理利用。首先要合理制作,保證安全;其次要限制數量,偶爾吃;第三,要保證吃鹹菜、泡菜不妨礙新鮮蔬菜的攝入;最後需要註意的是,吃鹹菜要相應減少烹飪時的加鹽量,壹頓飯的總鹽量不能增加。
2.經常吃鹹菜的危害
1.吃多了會致癌。
腌制的蔬菜中含有致癌物質“亞硝酸銨”。腌制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的鹽,鹽中含有雜質,如亞硝酸鹽、硝酸鹽等。所以經常吃腌制食品對身體有害,還會誘發癌癥。
2.缺氧毒害人體。
在蔬菜的腌制過程中,腌制的食品往往被微生物汙染,使其還原為亞硝酸鹽。食用亞硝酸鹽過多的酸菜,會使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變成失去攜氧功能的高鐵血紅蛋白,造成2008年人體缺氧中毒。
3.過多的鹽會影響粘膜系統。
由於食物的腌制過程中需要放入大量的鹽,這類食物的鈉含量會超標,加重經常吃腌制食品的人腎臟的負擔,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高濃度的鹽還會嚴重損傷胃腸黏膜,所以經常吃腌制食品的人,胃腸炎癥和潰瘍的發生率更高。
4.加速皮膚老化
因為鹽中的鈉離子和氯離子會導致面部細胞失水,會降低膚質。
5.導致人體維生素c缺乏
蔬菜腌制過程中維生素C被大量破壞。腌制後,維生素C的成分幾乎“全軍覆沒”。大量吃鹹菜使人缺乏維生素c,因此,適當吃鹹菜可以調節食欲,增加食欲,但如果對鹹菜上癮則不可取。如果長期食用,容易引發各種疾病。
6.引起結石
腌制的酸菜含有較多的草酸和鈣。由於其酸性較高,食用後在腸道內不易形成草酸鈣,但會被大量吸收,草酸鈣在泌尿系統結晶沈積形成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