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盤龍參
別名豬遼參、豬鞭草、纏龍柱、海草。
從盤龍草的根和全草。)蘭科艾姆斯屬。
植物形態為陸生植物,高度15 ~ 50 cm。莖直立,基部叢生數根粗壯肉質根,基部附近生2 ~ 4片葉。葉倒披針形或條狀,長10 ~ 20cm,寬4 ~ 10mm。花序頂生,長10 ~ 20厘米,有許多密集的小花,呈穗狀,花白色或淡紅色,螺旋狀排列,苞片卵形,長漸細,中間萼片長條狀,先端鈍,長約5毫米,寬1.3毫米,側萼片等長而窄,花瓣與中間萼片等長而薄。從基部到中部的整個邊緣,中部以上為強烈波狀的嚙齒動物,中部以上表面有長波狀剛毛,基部略凹,呈淺囊狀,囊內有兩個突起。
原產地分布生於海拔400 ~ 3500米的山坡森林、灌木、草地、路邊或溝草中。在全國發行了幾次。
采收加工,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幹。
藥材的幹莖呈圓柱形或皺縮成不規則形狀,稍扭曲,長10 ~ 35cm,直徑1.5 ~ 3.5cm,表面黃褐色或棕褐色,有縱棱、縱槽和節。易碎易斷,斷面中間白色或空心。莖基部葉披針形,橢圓形,上部葉較小。3 ~ 6根叢生,圓錐形,脆而易斷,橫切面白色角質。
大自然的味道是平的,甜的,苦的。歸肺經、心經。
功效與作用:益氣養陰,清熱解毒。屬於滋補類藥物下歸類的滋補類藥物。
臨床應用:湯劑9 ~ 15g,鮮全草15 ~ 30g。外用:適量,新鮮搗爛。主治虛弱,陰虛內熱,咳嗽吐血,頭暈,腰痛,消渴,遺精,帶下,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燙火傷,瘡癰。
本品化學成分含有盤龍參酚A,盤龍參酚B,盤龍參酚C,盤龍參酚A,盤龍參酚B,盤龍參醌,盤龍參酚,紅甘露醇,β-谷甾醇,豆甾醇,菜籽甾醇,阿魏酸二十八醇酯,對羥基苯甲醛等成分。
不要使用禁忌。
相關方劑①治療氣虛帶下:人參30g,黑魚1。燉衣服。(四川中藥年鑒1982)
②治療咽喉腫痛:a .人參根9克。水煎服,加入冰片0.6克,慢慢吞服。(《江西草藥》)b .盤龍參15g,白亮金15g。用水煎服。(四川中藥年鑒1982)
③小兒暑熱的治療:人參6克,鴨跖草15克。用水煎服。(香港中草藥)
④治療糖尿病:鮮竹節參30 ~ 60g,銀杏葉15g,豬胰腺1塊。用水煎服。(《福建藥理學》)
⑤治療腎炎:鮮竹節參30-60g,無根藤30g,澱粉類蔬菜30g,絲瓜根30g。用水煎服。(《福建藥理學》)
⑥治毒蛇咬傷,癰腫,指癤:鮮人參、箭。夯實受影響的區域。(四川中藥年鑒1982)
⑦帶狀皰疹的治療:人參根為宜。曬幹後磨碎,香油混合後摩擦。(江西草藥)
⑧治療燒燙傷:人參30g,蚯蚓5條,糖少量。* * *搗碎外敷,壹天換藥1次。(陜西中草藥)
壹種中藥煎煮方法
1.裝置
煎中藥最好用砂鍋。砂鍋傳熱性能好,加熱均勻,不爆沸,保溫,使用方便,價格低廉。更重要的是,砂鍋是矽酸鹽成分,化學性質穩定。煎服中藥不應使用鐵、銅、鋁等容器。由於這些容器的金屬化學比較活潑,容易與中藥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變化,影響中藥成分的含量,降低或消失中藥的功效。
2.水質
煎中藥時取什麽水很重要。古代醫家的經驗是,四肢病變取長流水,二是急流水,痰瘀逆流水,熱病陽證雪水,氣虛泉水。但是現在輪流取水很難,大多是自來水,偏遠的地方用井水。最好用礦泉水。
3.水量
用水量直接影響藥物有效成分的煎煮程度。原則上第壹次煎藥加水量應在3 ~ 5厘米以上,第二次煎藥應在2 ~ 3厘米以上。但也要看藥物是否吸水,比如植物的枝莖,容易吸水,可以多加水;植物、礦物、動物殼等的根。,都不容易吸收水分,所以可以少加水。
浸泡
開水主要是生水,冬天也可以用常溫水,但不允許用開水;浸泡時間以30分鐘為宜,但具體浸泡時間也要看藥材。如根、莖、果實、礦物藥、動物內臟等。,浸泡時間可以更長。和花、葉等。,浸泡時間更短。
5.時間
目前中藥通常是天然氣,所以掌握好溫度很重要。火候壹般是“先武後文”,即炒前用強火力,炒後用弱火力。既要強而不強,又要慢。常規第壹次煎煮時間為20 ~ 30分鐘,第二次煎煮時間為15 ~ 20分鐘。煎煮後,將煎煮藥液混合,壹般分2-3次服用。
6.先後
由於藥材的特殊性,有些要先炒,如金石綱、甲殼類藥物;有些是後來想下去的,比如葉子,花,鉤藤等。有些要煎,以免刺激咽喉,或便於藥物成分滲出,有些牙齦類藥物要燉,加入藥液中服用。貴重的藥物要煎服,分開服用,避免藥物浪費。
中藥的湯劑很有講究。古代有專門煎藥的藥童。現在我們煎藥似乎有點隨便。煎藥時,有的中醫要先煮,有的要後煮,以免有效成分流失。煎煮的時間要控制好,不是煎煮的時間越長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