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深受脫發困擾。除了遺傳因素、壓力等因素,飲食和營養狀況也會影響脫發。四川省人民醫院燒傷外科副主任醫師李政表示,脫發可能與以下四種營養素缺乏有關。
蛋白質
缺乏蛋白質會導致頭發合成緩慢,甚至使頭發提前進入休眠期。不僅容易脫落,發質也會變差,變薄、變脆、變幹、顏色變淺。雞蛋、牛肉、雞肉、乳制品、豆類及其制品富含優質蛋白質,應常吃。熨鬥
缺鐵主要會影響膠原蛋白的合成,不僅會引起脫發,還會引起貧血。研究發現,缺鐵是絕經後婦女脫發的主要原因。有些人的貧血是因為長期吃素,植物性食物中非血紅素鐵的吸收率很低,其中草酸等抗營養物質會進壹步阻礙鐵的吸收。含鐵豐富的食物有紅肉、動物血、動物肝等。維生素缺乏,尤其是B族維生素,會導致持續脫發。這些維生素參與蛋白質和氨基酸代謝,間接保護頭發,雜糧和瘦肉有助於補充B族維生素。
鋅
缺鋅會造成大量脫發,使頭發生長緩慢。膳食補鋅可以多吃瘦肉、牡蠣、堅果、谷物等。
有些食物也會讓人“禿頂”。當身體缺乏營養時,會引起脫發,而食物攝入過多則容易引起脫發:
1糖和白色主食吃太多含有大量糖分的食物會導致體內炎癥反應增加,進而導致脫發。此外,甜食和米飯、饅頭等白色主食會使餐後血糖升高,血糖和胰島素水平過高會直接導致雄激素合成增加,脫發。
2油炸食物油炸高脂肪食物壹方面會導致睪丸激素水平升高,造成男性脫發。另壹方面,會造成機體免疫平衡的紊亂,刺激炎癥,還可能導致脫發。
對高汞魚類的研究發現,過量攝入金槍魚、旗魚、鯖魚等汞含量高的魚類可能會導致脫發。4富硒食物硒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但過量的硒會傷害頭發。不要盲目大量攝入“富硒食品”或補品。治療之前先分清脫發的類型是很常見的,困擾的人也很多,但是真正知道自己脫發的原因或者類型和嚴重程度的人可能並不多。雄激素性脫發是壹種常見的非瘢痕性脫發,原名脂溢性脫發。我國男性患病率約為21.3%,女性患病率約為6%。發病機制:與遺傳因素和雄激素有關。女性有更復雜的機制參與,所以臨床表現與男性不同。臨床表現:大部分男性前額發際線後退,頂部頭發稀疏,稀疏至禿頂,並與前額發際線後退合並。最後只剩下顱側和枕部的毛發。女性常無前額發際線後退,前額和頭頂頭發彌漫稀疏,常同時出現稀疏的太陽穴(太陽穴附近)甚至枕頂,頭頂禿頂少見。少數男性也會出現女性脫發。治療:改善生活方式,作息規律,飲食清淡,避免熬夜和緊張。常用藥物,如外用米諾地爾、口服非那雄胺(僅限男性)、口服螺內酯(部分女性)等。其他治療:植發、低能量激光等。斑禿往往邊界清晰,局部皮膚正常,無癥狀。發病機制:目前認為本病具有遺傳易感性,個體受環境因素影響,出現T淋巴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性非瘢痕性脫發。臨床表現:斑點狀脫發,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可為壹片或多片,以毛發為主,也可累及胡須、眉毛、睫毛、陰毛、腋毛和體毛。治療:避免精神緊張和熬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治療復雜的炎癥或免疫性疾病。自愈率高,單個脫發或小脫發斑患者可隨訪或僅外用;對於脫發面積大、進展快的,主張早期積極治療。局部治療:外用糖皮質激素、皮內註射糖皮質激素、接觸性免疫療法、外用米諾地爾、光化學療法、激光療法等。全身治療: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生物制劑、免疫抑制劑等。其他處理:假發和飾品。休止期脫發當頭皮毛囊由於各種原因從生長期大量進入休止期,就會出現休止期脫發。發病機制:可能是內源性應激所致,如代謝紊亂、營養缺乏或嚴重全身性疾病;也可以是外源性的,比如使用藥物;也可以是生理性的,比如新生兒枕禿,產後脫發。臨床表現:每天脫發次數增多,脫發直徑和長度壹般正常;可出現彌漫性頭發稀疏,頭皮各部位頭發密度壹致。輕輕壹拉大概50根頭發,會有幾根頭發脫落。急性患者在誘發事件後約3至4個月才會註意到脫發,持續6個月以上為慢性。治療:關鍵是找到病因並去除,沒有其他特殊治療。大多數患者可在6個月至1年內自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