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白鷺和鶴有什麽區別?

白鷺和鶴有什麽區別?

白鷺和鶴

丹頂鶴是壹種大型候鳥,頭紅,飛羽黑,是壹種保護鳥類。

白鷺體型較小,全身覆蓋白色,分為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黃嘴白鷺、巖鷺五種。

丹頂鶴(壹種保護鳥類),俗稱鶴、白鶴,是壹種大型珍貴涉水鳥類。主要棲息在潮濕的濕地或淹水的沼澤中,通常要求有蘆葦等高挺水植物作為隱蔽條件。體長可達1.2米,全身羽毛多為白色,二級、三級飛羽為黑色;頭頂光禿禿的,沒有羽毛,朱紅色,嘴很長,顏色為淺綠色。所以說“白羽毛黑羽毛啄丹頂緣”。尾巴短,尾羽白,胖?非常長,長達30英尺(30厘米),鉛黑色。丹頂鶴的壽命可長達五六十年。丹頂鶴每年春天都成群結隊地從南方遷徙。在進入交配期之前,雄鶴會將跟隨的幼鶴驅逐出去,讓它們單獨行動或與其他幼鶴組成群體。交配時,雌雄雙方不停地跳舞,或者牽著脖子大聲唱歌。這個時候歌聲特別大,最遠可以到兩公裏外。所以有“鶴鳴九泉聞於天”之說。

丹頂鶴是壹雄壹雌制,配偶可以維持終身。丹頂鶴的巢非常簡單,多為蘆葦、苔草等幹燥水生植物的莖、葉、花序。在鳥於勒河上遊,通常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中旬產卵。每個巢壹般產兩個蛋,偶爾產三個蛋。卵很大,殼厚,灰褐色,鈍端密被不規則的褐色斑塊。雞蛋重約250克。潛伏期約為365,438+0天。雌雄雙方父母輪流孵蛋,但晚上大多是雌性。幼鳥是早熟的鳥,孵化後馬上就能蹣跚學步。但是,如果沒有幹擾,幼鳥是不會離開父母遠行的。四五天後,幼鳥會跟隨父母在淺灘的草叢中覓食小魚、蝌蚪、昆蟲和各種植物的嫩芽。幼鶴發育很快,八月下旬就可以和父母壹起飛翔了。9月中下旬,提前離巢的幼鳥陸續隨父母南遷,10月初將全部移至165438+處。中國的丹頂鶴是典型的候鳥,但是呆在哈爾濱動物園的丹頂鶴也可以在戶外過冬。

丹頂鶴曾經廣泛分布在亞洲東部。由於棲息地條件的改變,種群數量大幅減少,分布面積也急劇減少。據調查,其目前的繁殖區域僅見於松嫩平原以東的黑龍江下遊和烏蘇裏江流域的低地沼澤,以及日本北海道釧路濕地。到1981年夏,其總種群不到1000只(包括日本和蘇聯的繁殖數)。丹頂鶴的越冬地也大大減少了。除日本北海道基本為留鳥外,主要越冬地為朝鮮半島中部和我國長江下遊湖區及沿海地區。

白鷺是壹種非常美麗的水鳥。“兩只黃鸝鳴翠柳,壹排白鷺上青天。”古人對它的贊美,早已讓它成為中國人心中詩意的壹部分。白鷺天生麗質,身材修長。它們有長長的腿和脖子,長長的嘴和腳趾。它們長滿了潔白如雪的羽毛,就像壹個高貴的白雪公主。白鷺的分類學地位是:鳥-鶴-白鷺-白鷺,是稀有物種。白鷺分為五種: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黃嘴白鷺和巖鷺。大白鷺:是壹種大型白鷺,羽毛長,體長約90cm。夏羽的成年鳥是乳白色的。黑嘴;頭部有壹個短冠;肩間有形成叢的長萎羽,壹直向後延伸,通常在尾羽尖端以上10 cm以上,有時不超過;槍羽莖基部堅韌,向尖端逐漸減少,羽枝細長而分散。有冬羽的成年鳥,背上沒有枯萎的羽毛,頭上沒有羽冠,有淡黃色的鳶尾。這種鷺棲息在於海濱、稻田、湖泊、紅樹林和其他濕地。它經常與其他鷺和鸕鶿混雜在壹起。大白鷺只在白天活動,走路時脖子縮成S形。飛的時候脖子也是壹樣的,腳直背,超出尾巴。繁殖時,眼周皮膚和眼睛先露在外面,嘴是黑色的,嘴基是綠色和黑色的;脛骨外露部分為紅灰色,腳和腳趾為黑色。在冬羽期,嘴是黃色的,眼睛先部分黃綠色。中白鷺:長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睛先黃,虹膜淺黃色,腳和地址黑色;生殖羽在背部和前頸下部有刺羽裝飾,頭後有不明顯的冠羽,嘴呈黑色。棲息和活動於河流、湖泊、稻田、海灘和池塘岸邊的淺水區。它們經常單獨行動,成雙成對或成群結隊,有時與其他鷺類混雜在壹起。他們生性膽小,目光遠大。飛行時頸部收縮成“S”形,腳向後伸直並超出尾部,翅膀緩慢攪動,飛行悠閑筆直。主要以小魚、小蝦、青蛙、蝗蟲、蟋蟀等動物為食。中國白鷺是中國南方的夏季候鳥,其中壹些會留下來過冬。小白鷺:細長乳白色:夏羽成鳥繁殖時枕上長有兩根狹長柔軟的矛狀羽毛,看起來像雙辮;肩部和胸部有枯萎的羽毛,冬天常全部枯萎的羽毛脫落,虹膜發黃;面部外露部分黃綠色,口部黑色,口裂及下口基部淡黃色;小腿和腳是黑色的,腳趾有棱角黃綠色。通常簡稱為白鷺。小白鷺養殖場棲息在沿海淺灘的稻田、沼澤、池塘和紅樹林。經常把壹只腳彎在腹部下面,只用壹只腳獨立。白天覓食,吃小魚,青蛙,小蝦,昆蟲。繁殖季節是從三月到七月。成群繁殖,經常和其他鷺壹起,雌雄都參與築巢,第二年經常去老巢修補使用。雞蛋藍綠色,殼面滑滑的。雄性和雌性壹起抱蛋。雞蛋在23天後孵化。黃嘴白鷺:黃嘴白鷺又名白老、唐白鷺,為中型涉水鳥,體長46-65cm,體重320-650g,雌性略小。它的姿態非常優雅,身體纖細修長,嘴、頸、腳都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行。它全身披著乳白色的羽毛,壹塵不染,看起來高傲而優雅。但是羽毛的顏色在夏天和冬天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天嘴巴是橘色的,腳是黑色的,腳趾是黃色的,眼睛首先是藍色的。枕上有許多細長的白色羽毛組成的矛狀長冠羽毛,其中最長的兩根超過10 cm長,像壹對細細的辮子,迎風飄揚,美不勝收。背、肩、前頸下部有長而萎的羽,羽散,因形似萎服,故稱“萎羽”。它們向後延伸超過尾羽末端,前頸基部枯萎的羽毛垂到下胸,就像絲線壹樣。在胸部、腰部和大腿根部,還有壹種特殊的羽毛,變成粉末,可以不斷生長。羽毛的尖端不斷碎成粉末顆粒,像爽身粉壹樣,可以清除附著在體羽上的魚粘液等汙染物,起到清潔羽毛的作用。冬天嘴變成深褐色,下口基黃色,眼睛黃綠色,腳黃綠色。背部、肩部和前頸部枯萎的羽毛都消失了。黃嘴白鷺的祖先出現在700萬年前的中新世,現在的種群沒有亞種分化。國外見於俄羅斯、日本、朝鮮、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國內分布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江蘇、浙江、福建、臺灣省、山東、河南、廣東、香港、海南等地,其中遼寧、吉林。黃口白鷺棲息於沿海島嶼、海岸、海灣、河口及河流、湖泊、池塘、溪流、稻田及海岸附近的沼澤。可以看到單獨的、成對的或整合的小群體活動,偶爾幾十個大群體在壹起。白天飛向海岸附近的小溪、河流、鹽田、稻田進行活動和覓食,晚上飛向沿海山區休息。經常壹只腳站在水中,另壹只腳彎在腹部下,頭向後縮成駝背狀,長時間站立不動,步履輕盈而穩健,顯得悠閑自在。飛行時,頭部縮回到肩部,頸部向下彎曲成袋狀,雙腳直背,遠凸在短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緩鼓動飛行,使動作顯得悠閑優美。在中國古代“石矛周松”中,它被用來“激勵蒼鷺飛翔,西方和諧”來形容它飛行時非凡的沖力。春秋遷徙活動在每年的4月和6月165438+10月進行。主要以各種小魚為食,也吃蝦、蟹、蝌蚪、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通常在河邊、鹽田或水田邊走邊啄,它的長嘴、長頸、長腿非常方便捕食水中的動物。當它捕食時,它輕輕地涉水前行,眼睛壹直盯著水中活動的小動物,然後突然用它的長嘴巴啄入水中,將食物準確地啄進嘴裏。有時它們經常在水中袖手旁觀,等待機會捕食路過的魚。繁殖季節為每年的5-7月,在靠近海岸的島嶼和懸掛在海岸邊或短樹枝間的巖石上築巢。我喜歡成群結隊地壹起築巢。曾經有人在壹個只有20平方米左右懸巖的巖頂上發現了14個巢,在壹個只有10平方米懸巖的相鄰巖頂上有11個巢,每個巢之間的距離只有14-76厘米。從前,在臺灣省,有壹種黃嘴白鷺和白鷺、牛背白鷺、夜鷺和鷺混合成群築巢的現象。其巢呈淺碟形,結構簡單,主要由幹草莖和草葉組成。巢建在矮樹上,離地面最高不超過1米,有的在矮樹下的草叢中築巢。每個巢產2-4枚卵,卵圓形,淡藍色。潛伏期為24-26天。黃嘴白鷺曾是中國南方沿海,尤其是廣東汕頭至福建福州沿海地區常見的夏候鳥。20世紀60年代在東北的鴨綠江和吉林省東部的琿春也有見到。20世紀80年代初,遼東半島及沿海島嶼發現200-300對以上的築巢種群,在沿岸附近海域經常見到數十個大群覓食。但由於環境的破壞和人類的幹擾,特別是由於其純白色的毛狀羽毛和枯萎的羽毛是極其珍貴的裝飾品,每年都有大量被獵殺,所以最近種群明顯減少。因此,它的數量日益減少,這已變得非常罕見。根據1990和1992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仲冬亞洲水禽調查,1992年在中國僅見到143只水禽,在東南亞也見到448只。目前,黃嘴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在中國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巖鷺:全身黑色,所以在臺灣省也叫黑鷺。羽冠,胸部和背部細長枯萎的羽毛,白色的臉頰,黃色的嘴和深棕色的前端。深綠色的腳。口長約85毫米。這個物種在南方是白色的。在廈門東海岸(與臺灣省金門、澎湖島隔海相望),近年發現的巖鷺為灰色黑羽色,與中國大陸其他地區及港臺發現的巖鷺相同,是亞熱帶地區的代表。過去,巖鷺的覓食活動是在前埔的海邊發現的。巖鷺習慣在巖石上生活,在石縫中繁殖。飛行時速度較慢,經常在海面和巖石上低空飛行。自然保護大白鷺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所列物種。已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政府關於保護候鳥及其棲息地的協定》。白鷺是白鷺中最常見的壹種,俗稱白鷺,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名錄。黃嘴白鷺和巖鷺都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黃嘴白鷺是國際瀕危物種。巖鷺是中國11高度瀕危鳥類之壹,為中國珍稀鳥類,處於瀕危狀態。巖鷺已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政府關於保護候鳥和棲息地的協定》附件名單,黃嘴白鷺是Robert Swinhoe(英國)於1860在廈門采集的新物種。白鷺的分布中國有20種白鷺,其中白鷺最為珍貴。重慶市九龍坡區易白石鎮三多橋村有中國第壹個白鷺自然保護區。這個地區有兩萬多只各種各樣的蒼鷺。廈門有鷺類10種,占全國鷺類總種數的50%。其中5種白鷺種類齊全,反映了廈門的地理位置和濕地環境在白鷺資源分布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來,廈門每年的白鷺數量高達3萬只。按照國際標準,說明廈門海域潮間帶和環海湖泊棲息地是國內外白鷺鳥類的重要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