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為什麽過小年要吃關東糖

為什麽過小年要吃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竈王糖、大塊糖。壹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竈神用的。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竈,供品中就有“關東糖”、“糖餅”。關東糖在東北的農村、城市裏,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販叫賣:“大塊糖,大塊糖,又酥又香的大塊糖。”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壹般有三寸長,壹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裏壹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壹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壹種糖。它已從竈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農歷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城裏和農村,家家吃餃子、喝酒,慶賀如同大年(春節)。在關東的農村,過小年這天,還有壹項特別的祭禮活動,送竈王爺升天。舊時,不論貧富,只要是頂門成家過日子,就要在鍋臺上邊的墻上,供奉竈王爺的尊像,在像的兩邊貼幅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竈王爺奉為神明,由它來主宰壹家興衰禍福,由於四季常住竈間,察看壹家人的活動,自然成為“壹家之主”。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開始祭竈活動,成為天子的五祭之壹。漢代以前的文字記載稱其為竈神。唐以後又稱其為竈君。至於竈王、竈王爺的說法是唐朝以後民間的說法。使他的職稱與稱呼合為壹體,成為另人敬畏、惹人喜愛,有讓人怕的神。傳說竈王爺叫張生,家裏很富。媳婦李氏很賢惠,但不能生育,被張生休了。她勤懇過日子,成了大財主。張生的再婚婦人,好吃懶做,坐吃山空,敗盡家業,續弦之妻餓死,張生靠乞討度日。當張生到李氏家討飯時,二人見面,張生羞愧難當,壹頭紮進竈坑裏,被竈火燒死。張生升天後向玉皇認錯,被封為竈王爺。而今關東農村供奉的竈神卻演化成為玉皇大帝之弟,玉皇大帝賜給他竈王的封號,讓他成為天地間的使者,作為玉皇大帝的耳目。他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打道回天宮,與玉皇大帝團聚,並匯報這壹家人壹年中的所作所為,玉帝根據奏報的情況,對這家人進行獎善懲惡。因此,過小年送竈王爺升天,也成為每家都很重視的壹件大事。這天,家家起早,把庭院打掃的幹幹凈凈,在院中間設壹香案,上邊插上幾柱香,擺上新蒸好的饅頭,三個壹疊,***三疊,還要擺上水果、糕餅、關東糖和幾碟菜。這家的女主人,用高粱桿精心紮壹匹馬,壹掛車,備竈王爺升天時坐用。在祭祀開始前,主人要先撤掉竈王爺像前的供板,誠惶誠恐地把竈神像摘下來,放到院中的香案上。全家人跪到香案前,雙手合壹,嘴裏不斷念叨:“竈王爺升天堂,見到玉皇,多言好事,少說賴話。”那種真誠心情,都熔鑄在禱告中。儀式結束時,主人點燃火柴,把煙熏火了壹年的竈神像,連同紮的車、馬壹起燒了。大人孩子們仰望著天空,此時此刻,在冥冥之中,竈王爺已經坐著馬車乘長風,披彩雲,回到天宮。盡管主人們對竈神表現出十分虔誠,並千叮萬囑竈神上天多說好話,保佑壹家平安。但純樸憨厚的關東農民,還是有點放心不下。他們索性用關東糖把竈王的嘴給封上,免得他上天之後,見到玉皇搬弄是非,說壞話。給竈王爺吃關東糖的另壹種意思托他到玉皇大帝那裏,多給家裏人說些甜言蜜語。這種用關東糖封竈王爺的嘴,進行行賄祭竈的獨特風俗,是民間按照自己需要塑造神靈。因此,在送竈王爺升天時,各家各戶都要買上壹二斤關東糖,在香案上擺供。 /UploadFiles/2006626949427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