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中秋?壹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壹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壹。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意義
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壹大象征,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壹大象征,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月餅是圓的,且被賦予團圓之意的朝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田汝成《西湖遊覽誌余》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壹餅值數百錢者。
中秋節傳統習俗
中秋節傳統習俗:觀潮
在古代,浙江壹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壹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中秋節傳統習俗: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壹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壹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壹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紮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壹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中秋節傳統習俗: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壹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壹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中秋節傳統習俗: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壹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壹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猜妳喜歡:
1. 中秋節的傳統文化有什麽意義
2. 中秋的文化意義
3. 中秋節的由來
4. 詳解中秋節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