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糯米是壹種溫和的滋補品,營養豐富,有收斂作用,能在壹定程度上緩解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癥狀。而且在藥典中,孫思邈稱之為“脾之谷”。
糯米雖然也是壹種米粒,但在廣東這裏壹般不作為主食,也沒人天天吃糯米。平時偶爾會用糯米做壹些湯圓、糯米糕、粽子、蒸餃或者糯米酒。很多人可能會說,既然糯米屬於大米,為什麽不能像大米壹樣作為主食呢?糯米吃多了對胃不好嗎?
腸胃不好的患者最好不要吃糯米。如果真的想吃糯米,壹定要適量食用。如果真的想吃糯米,壹定要適量食用。因為糯米吃多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要壹次吃太多,尤其是腸胃不好的朋友。吃完糯米,可以喝壹杯白開水,有助於糯米的吸收和消化。
對於腸胃功能不好的朋友,壹定要控制好糯米的量。而且需要煮糯米粥吃,趁熱吃。少吃粽子、糯米糕等主食。否則胃部的不適很容易加重,引起疼痛、心痛等現象。胃酸分泌不足的朋友,吃糯米不易消化,容易造成積食。
糯米之所以對腸胃有不好的影響,主要是因為糯米本身的原因,也有我們自身情況和吃法的原因。我們不能全盤否定,但也不能盲目跟風。所以不同的人吃食物會有不同的問題。
糯米和大米不同,糯米中含有的澱粉是“支鏈澱粉”,糯米中含有的澱粉是“支鏈澱粉”。澱粉的糊化過程需要溫度,籽粒中直鏈澱粉含量越高,糊化溫度就會越高。對於支鏈澱粉含量高的糯米,其糊化溫度低於大米;糯米在熱水中更容易糊化,壹旦糊化,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這就是“糯米養胃健脾”的道理。
當我們受到寒氣侵襲的時候,喝壹碗煮好的糯米粥當然會暖胃,而且不會增加太多的消化負擔。
糯米對胃腸道是好是壞,主要看“糯米的食用量”、“糯米食物的烹飪方法”、“溫度”。對於“胃腸道本身比較敏感”的人來說,建議吃那些剛煮好的糯米類食物,溫熱少油少糖的吃,糯米粥、小塊熱騰騰的餃子都是不錯的選擇;對於腸胃功能正常的人來說,冷熱糯米都可以吃,但要少量食用,避免因攝入的熱量多而給身體增加負擔。
長期食用糯米有助於調理脾胃虛弱。我們壹般都是健康人吃,沒有問題。它富含澱粉,能為我們提供能量。同時還有少量的B族維生素和少量的礦物質。這對我們的健康壹定有好處。但是吃的太多,澱粉吃的太多,增加了消化的負擔,消耗了太多的能量,結果就是長胖了。
況且現在的很多糯米食品,比如湯圓、年糕、蛋糕,其實都是用精制的白糯米面做成的,其本質就是大量的澱粉,在制作過程中還會加入大量的糖!吃多了不僅會長胖,還會增加血糖負荷。
《本草綱目》中糯米為“肺氣之谷”,能和胃健脾。總的來說,甜食對脾胃非常友好。長期食用有助於調理脾胃虛寒,糯米微溫,而胃是典型的“喜溫惡寒”的器官。適當吃壹些糯米做的食物,比如粥、炒菜等,對胃冷的朋友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像其他谷物壹樣,糯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作為壹種谷物,糯米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等營養成分。其中蛋白質含量與大米相近,人體所需的9種必需氨基酸不全,屬於不完全蛋白質,質量不如動物性食品和豆制品。
糯米和其他谷物壹樣,是典型的能量食品,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能為人體提供足夠的熱量。
對於胃酸分泌過多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不適合吃糯米(加重胃酸)。對於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酸分泌低的朋友來說,適量吃糯米會利大於弊。所以,糯米對胃好不好,不取決於糯米本身,而取決於妳的情況和怎麽吃。不能壹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