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伏天養生食療
1、紅糖姜水
材料:紅糖100克,姜20克。
做法:將姜洗凈,切片狀;煮壹鍋開水,放入姜片和紅糖,煮30分鐘即可。
營養價值:民間素來有“冬吃蘿蔔夏吃姜”的說法,夏季吃將生發陽氣,祛濕排毒,化痰止咳。三伏天喝紅糖姜水符合陰陽相合,科學養生的原則。
2、三豆湯
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紅糖。
做法:將三豆洗凈,用冷水泡半個小時;三豆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小夥燜煮;大概四十分鐘左右後,豆香溢出,豆質變軟後,加入適量的紅糖即可。
營養價值:早在古代,《綱目拾遺》記載每日煮湯,與小兒吃,出痘自稀。如遇痘毒,亦用此湯飲之;搗搽敷上,其毒自消。三豆湯有解毒敗火、清涼解火之效,是三伏天最佳食譜之壹。關註更多精彩護膚,美發,育兒,情感,養生健康,美食,生活實
3、苦瓜炒蛋
材料:苦瓜壹根、雞蛋壹顆。
做法:將苦瓜洗凈,切片狀,雞蛋打入碗中,攪拌成蛋花;鍋內放入適量的油翻炒苦瓜,苦瓜由深綠色變為淺綠色、質變變軟時,再加入蛋花;再翻炒兩分鐘加入適量的鹽和味精即可。
營養價值:夏季吃苦味食物,有清熱祛暑、緩解疲勞之效,幫助人們健康度過夏季。
4、山藥排骨
材料:山藥300克、排骨350克,蔥花少許。
做法:將所有食材洗凈,排骨開水泡洗後祛除腥味及血絲;放適量的水在鍋內燜煮排骨,待水開後,放入切好的山藥;燜煮大概20分鐘後,湯色變白,香味飄散,加入適量的鹽和蔥花即可。
營養價值:三伏天炎熱濕氣重,人體排汗嚴重,鉀鈣微量元素流失嚴重,容易傷陰耗氣,此時最應該食用補血益氣、滋陰養脾的食物。山藥排骨是極好的滋陰食材,並帶有補鈣之效。
2、三伏天怎麽吃比較好
1、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壹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2、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癥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
3、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壹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關註更多精彩護膚,美發,育兒,情感,養生健康,美食,生活實用小妙招的朋友加微信Anranmeifu
4、新鮮幹凈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欲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壹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胡蘿蔔、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註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3、三伏天不能吃冰
漢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寫道,要治療傷暑(中暑),第壹步就是“先以熱水灌之,令汗出”,因為熱水含有能量,會讓毛孔打開來排汗,解除熱氣悶在身體裏的狀況,而冰水則有“阻擋”作用,不利氣血循環。
1、月經前期或月經期間
中醫說月經期間子宮容易收縮,造成經痛或經血難以排除幹凈,長期會有經期不順的問題。
2、飯後
胃內的溫度急劇下降,容易造成胃脹、消化不良,甚至絞痛、腹瀉。
3、劇烈運動後
從養生的角度說劇烈運動後會讓胃腸道的血管突然收縮,引起腹瀉或腹痛。
小貼士:冰對嗓子也有刺激,有哮喘的人不能多吃,防止哮喘復發。
4、三伏天艾灸註意事項
1、合理選擇灸量
三伏天進行艾灸的時候要註意灸量的控制。如果是直接艾灸應該選擇小炷或中炷;間接灸則用中炷或大炷。另外還可以根據年齡、體質強弱等因素來選擇合適的灸量。
2、合理選擇體位
三伏天進行艾灸的時候要註意選擇正確、合理的體位。壹般以舒適、自然,全身能夠放松的體位為宜。如果是體弱年老的人三伏天進行艾灸要避免選擇瘢痕灸以及天灸,來避免因為疼痛暈厥。
3、合理選擇時間
三伏天進行艾灸的時候要註意時間應該控制在3~5分鐘,壹般說來,如果是四肢、胸部施灸時間要短壹些,腹背部時間可以稍長壹些;老人、小孩、婦女艾灸時間稍微短壹些,青壯年時間可以稍微長壹些。
4、合理艾灸順序
三伏天進行艾灸的時候要註意,壹般的順序是先上後下,先背後腹,先頭部後四肢,在經脈選擇上是先灸陽經再陰經等等。要註意順序不可隨意顛倒,以免引發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