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米線好吃在壹個小銅鍋裏
鍋米線是昆明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名片,比起過橋米線,昆明人更喜歡吃鍋米線。壹口小鍋,白色的米粉,綠色的配菜,紅色的味噌湯,都很好吃,很誘人。
米線、配菜、醬料、鹵肉放在壹個小銅鍋裏慢燉,配以湯汁。湯在鍋裏沸騰翻滾,就像壹首歡快的協奏曲。湯汁滲透米粉,鮮甜。壹碗米線,從舌尖到心底,點燃的幸福是滿足的。
過橋米線時間慢燉鍋的鮮味
昆明有獨特的米粉文化,過橋米線是最具代表性的壹種。過橋米線的重點是它的湯頭,是用大骨頭、老母雞、火腿經過6個多小時的慢燉做成的,所以壹碗好湯就是簡潔的食材和時間。
湯配米粉,沾滿油脂的湯頭滾燙。加入米粉、脊骨片、烏魚片、火腿片等後。依次輕輕攪拌,使米線和配菜受熱均勻,壹碗湯濃味鮮的米線就可以開始了。
老昆明的煙火味
餌片的吃法很多,鹵餌絲是昆明人最喜歡的吃法之壹。將魚餌塊切成粗細均勻的細絲,用熟豬油、甜鹹醬油、腌菜、韭菜、豌豆尖、辣椒油等調料在鍋內反復翻炒,直至每根魚餌絲上都裹上濃汁。
濃濃的湯汁滲進白色的魚餌裏,每壹顆都是滿滿的調料,再配上鮮綠的蔬菜。色香味俱全,往嘴裏塞。鹵味醇香,油而不膩,唇齒留香。
烤餌塊昆明早餐“巴伊”
餌塊可謂是昆明小吃的“壹霸”,在上班族和學生黨的早餐榜上從未動搖過。餌塊醇厚,軟糯中帶著淡淡的焦香味,十余種優質原料調制的醬料,是老昆明最正宗的味道。
昆明的魚餌塊做起來方便、快捷、好吃。餌塊放在炭火上烤至兩面微黃,再塗上秘制醬料,配以菜餡或油條,酥脆中帶些軟糯,淡淡的米香和秘制醬料充滿整個口腔,讓人幸福感滿滿。
花糕,乾隆點的餅。
花糕歷史悠久,是我國雲南風味月餅的經典代表之壹,深受乾隆皇帝喜愛。花糕脆皮酥脆,餡料清香撲鼻,甜而不膩。咬壹口,清香誘人,如置身花海。
花糕是壹種酥餅,以雲南特有的食用玫瑰為配料。它是具有雲南特色的經典點心的代表,伴有濃郁的花香。
火腿脫脫托斯良入口難忘
火腿坨,即雲南的火腿月餅。四塊硬皮火腿正好是老秤的壹斤,故名“四兩火腿”和“雲腿月餅”,是中華老字號首創。
火腿月餅,棗紅皮,層層酥脆。火腿很誘人,糖裏帶甜,壹口下去很香。外殼用精粉、豬油、蜂蜜混合後烘烤,口感酥脆無飛屑;餡料以火腿肥瘦加糖,甜中帶鹹,酥脆可口,深受昆明男女老少的喜愛。
現代巴巴品牌小吃
現代粑粑起源於老昆明的“椒鹽餅”。抗戰時期,美國飛虎隊帶來的昆明小吃革新,使西洋風味與傳統老昆明風味完美結合,展現了昆明美食強大的包容性。
因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現代女學生熱衷於這種黃油面粉餅幹,所以人們稱之為“現代巴巴”。在傳統的昆明椒鹽餅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在面粉做的小餅“摩登粑粑”中加入了美式黃油,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成為壹代人揮之不去的記憶。
破酥裹昆明人的記憶
昆明人常說,“天津的‘狗不理’,昆明的破脆皮包子”。碎酥餅看起來像包子,但內層有壹層酥皮,是雲南風味面食中的傳統小吃。在昆明,這種包子可以說是非常有名,大街小巷都能看到。
許多人第壹次吃這種面包時,都會對其脆軟的口感留下深刻印象。面包的餡有鹹有甜,餡多種多樣。包子白嫩,油而不膩,軟脆,香味十足,給人壹種不用嚼就能融化的感覺。
炸土豆粑粑昆明人小時候的小吃
“吃土豆,長子”是昆明的壹句俗語,可見土豆在昆明人心中的地位。昆明的土豆吃法很多,土豆粑粑是最常見的壹種,所以炸土豆粑粑是很多昆明人的童年記憶。
將煮熟的土豆和面粉煮成面餅,將面餅放入油鍋中炸至兩面金黃,土豆外脆內嫩。咬下去會很脆,土豆的糯香在口中蔓延。
即使州長來了,也只會賣出三輛。
嘟嘟燒麥是壹種起源於雲南宜良的小吃。清代宣彤統治時期,宜良人希望柯慶施開壹個欣欣向榮的園子,專門做、賣、燜菜肴。邵邵特別有名。因為食客太多,供不應求,老板想出了壹個辦法,把食客限制在三個。當時的雲南巡撫唐來這裏只買了三只。
嘟嘟勺勺既有北方糕點餡的鮮嫩特點,又有南方熟餡的醇厚適口。它的餡很講究,有生餡和熟餡。新鮮的肉末和熟肉丁是用雞蛋、水發冬花、冬筍、扇貝和凍皮精心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