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雪碧汞中毒的全部經過

雪碧汞中毒的全部經過

雪碧中的汞中毒

昨天有消息稱,北京三個月內發生兩起喝雪碧汞中毒事件。昨天,可口可樂發表聲明稱,可口可樂的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沒有問題。目前已基本斷定,這是壹起出廠後在流通過程中人為惡意添加汞的事件。

據北京媒體報道,北京通州壹名13歲的中學生喝了壹罐雪碧後出現頭痛、頭暈等癥狀。當天就入院檢查,確診為汞中毒。據悉,這是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裏,北京發生的第二起喝雪碧後汞中毒事件。此前,去年6月7日,北京壹消費者在西單大悅城某餐廳喝了壹罐雪碧,嘴裏吐出大量汞珠,後被醫院診斷為汞中毒。

針對三個月內連續發生兩起汞中毒事件,北京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昨天發表聲明,稱可口可樂有非常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其生產的所有產品都符合國家食品質量安全標準,絕對不可能有汞進入生產過程。以及“對於個別事件,基本可以判斷產品出廠進入流通環節後被惡意添加。”目前,警方正在調查此事。

監管人員應加大查找源頭的力度,女性更應警惕化妝品汞超標。

昨天下午,北京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再次發布聲明,堅稱“提供給消費者的飲料絕對安全可靠”,並稱雪碧“生產過程中不存在含汞環節”,公司正全力配合警方調查核實飲料產品來源。

濟南市場部孫主任建議,對學生未喝完的飲料或瓶子進行汞含量檢測,然後在不同超市、市場對同批次、不同批次的雪碧進行檢測,了解汙染是出現在生產線還是包裝階段,甚至是水源等飲料原料階段。如果生產線、原料、包裝等環節不存在汞汙染的可能,那麽就要徹查飲料儲罐等關鍵工序,是否存在外人投毒的可能。

根據事後描述,該學生“回家後連續喝了兩口,喝第二口時,感覺像吃果凍壹樣。”然後,把罐子裏剩下的雪碧倒進玻璃杯裏,“找壹個黃豆粒大小的銀球”。壹瓶飲料中含有如此多的汞,不能完全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不過,相對於“雪碧中毒論”,劉洋提醒女性更要關註化妝品中的汞超標問題。他剛剛治療了壹個三十多歲的女人。使用美白化妝品壹年後,她汞中毒,腎衰竭。

化妝品中汞超標的話,主要損害的不是面部皮膚損害,而是人的神經系統。很多皮膚病其實還有其他原因。

投毒論再次觸動信任神經。不要輕易對食物說“有毒”。

食品安全再壹次觸動了人們脆弱而緊張的神經。壹則“汞中毒”的新聞,成為人們驚恐消費心理的真實寫照。

在騰訊上。com,短短壹天點擊率已達數萬,留言數千條。從評論來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信任度低,已經愈合的傷疤又被揭開了。在網上流行的壹句話“我能做什麽來拯救妳?我的食物。”消費者信任的瓦解導致消費者恐慌。“餐桌上的東西不是致癌就是有毒,這是老百姓從各種信息渠道得出的結論。但這是壹種悲哀。”在過去的壹年裏,山東省毒理學學會理事劉教授特別關註食品安全信息的發布。但是,由於缺乏專業知識,有些人很容易給食物貼上“有毒”或“致癌”的標簽,讓他覺得有些東西“像是卡在喉嚨裏的魚,很快就出不來了”。他認為,在傳遞食品安全信息時缺乏科學嚴謹的定義,造成了公眾不必要的恐慌。

他非常贊賞香港在公共活動中提供的信息服務。例如,當“食物含有孔雀石綠”通訊發布時,首先,孔雀石綠作為壹種廣泛使用的魚藥被介紹給公眾。在“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這壹關鍵章節中,指出所有相關國際權威機構“並未對孔雀石綠的食品安全性進行評估”,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以通俗的語言介紹“即使人們每天食用高達290公斤的淡水魚,估計孔雀石綠攝入量也不會嚴重影響健康”。

如果不放心專家給妳建議,就喝白開水。

在查出問題之前,究竟是虛驚壹場還是汙染,“雪碧中毒論”還是給壹些年輕人打了壹個問號。什麽水最健康?營養學領域最權威的說法是:喝煮沸的自來水。

省醫院營養科主任陳說,年輕人喜歡可樂碳酸飲料,因為它們非常清爽,味道獨特。碳酸飲料的甜味也是吸引人們飲用的重要原因。這種濃濃的甜味來源於甜味劑,也就是飲料含糖太多。飲料中過多的糖分被人體吸收,會產生大量熱量,長期飲用極易導致肥胖。

而且碳酸飲料喝多了對胃不好,還會影響消化。壹次喝太多容易引起腹脹,影響食欲,甚至引起胃腸功能紊亂。

陳認為最好的飲用水是白開水。自來水是在自來水廠嚴格的質量控制下生產的,所以飲用自來水是完全可以放心的。自來水燒開後,不僅幹凈無菌,還能改善硬度過高的水質,保持原水中的壹些礦物質不流失。

可口可樂公司堅持認為雪碧是汞中毒。

針對近日北京發生的消費者喝雪碧汞中毒事件,北京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今日向本報發來聲明堅稱“提供給消費者的飲料絕對安全可靠”,並稱雪碧“生產過程中不存在含汞環節”,公司正全力配合警方調查核實飲料產品來源。

可口可樂在這份聲明中明確表示,“公司在生產過程中沒有含汞環節,提供給消費者的飲料絕對安全可靠。”聲明還表示,對於此次事件,公司將全力配合警方調查,並配合警方核實產品來源,以便盡快查明事件原因。不會容忍人為的惡意行為。

北京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公共事務與傳播部總監陳怡今天上午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得知消費者中毒事件後,公司立即將同批次產品的樣品送往官方檢驗機構進行檢測,未發現問題。公司懷疑有人是惡意破壞因素,壹旦發現將訴諸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