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壹。翻閱浩如煙海的史書,元宵節是漢代的全國性節日,所以我們放假壹天。唐朝比較重視,假期延長到三天。在宋代,元宵節是壹個為期五天的假期。“當我突然回頭時,那個人就在昏暗的燈光下”因為這個原因。明朝更慘,唐太宗和唐玄宗親自上書,放假十天。也有很多習俗。我精心安排了幾個元宵節習俗。讓我們來看看。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叫做“湯圓”。它是用糯米做的,實心的或帶餡的。餡有豆沙、糖、山楂、各種水果料等。,吃的時候可以煮、炒、蒸、炸。各地包餃子的做法不盡相同,但吃元宵代表的意思是壹樣的。湯圓代表團圓和美好,日子越來越紅火。

2.送燈籠

送燈籠,即元宵節前,娘家人給新婚女兒家送燈籠,或普通親友給新婚不孕家送,為的是給丁增加好運,因為“燈”與“丁”諧音。這個漢族的古老習俗在很多地方都有。在陜西省Xi市,正月初八到十五會放燈籠。第壹年贈送壹對大宮燈和壹對彩繪玻璃燈,希望女兒婚後吉祥,早生貴子。如果女兒懷孕了,除了大宮燈之外,還要送壹兩對小燈籠,祝她平安懷孕。還有人在元宵節給已故的長輩送燈籠,表達哀思和祝願。

3.賞花燈

元宵節觀燈是元宵節的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盛於隋唐。《隋書樂記》說:“每年壹月,各國來朝,在端門外建國門逗留至十五日,綿延八裏,作戲為戲。”成千上萬的人參加唱歌跳舞,從昏到暗。唐朝的元宵節變得更加熱鬧,唐朝的國力空前強大,元宵節觀燈的習俗非常興盛。據蘇《唐人新語》“京師正月望日,花燈影,禁夜行。妳的大臣和親戚都屬於下層階級,都是夜間出行。”

在古代,燈籠與神有關。因此,燈籠也被賦予了驅邪和為徐廣明祈禱的象征意義。直到今天,在元宵節賞燈仍然是習俗之壹。

4.解開燈籠上的謎語

燈謎和賞花燈壹樣,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元宵節傳統習俗。人們在元宵節掛燈籠,還有人在小紙條上寫謎語,貼在燈籠上讓遊客猜。這和節日氣氛挺合拍的,回答者也不少。因此,猜燈謎成為元宵節不可或缺的習俗之壹,也是中國特有的節日娛樂活動。

5.放煙花

“東風夜千樹,風吹落,繁星如雨。寶馬雕花車滿路香。鳳笛動,玉壺轉,魚龍舞通宵。飛蛾,雪,柳,金線,笑,香都走了。在人群中尋找他,我突然回頭,那人卻在那裏,燈光昏暗。”辛棄疾的第壹首《玉匣元Xi》,表面上寫的是風、樹、星,實際上寫的是元宵節燦爛的煙火。

元宵節放煙花也是我最深的記憶。從小到大,我壹直盼望著春節後的元宵節。我不僅可以吃元宵,還可以欣賞耀眼的煙花。月光下,人們三五成群地看煙花,煙花此起彼伏。世界是壹個熱鬧非凡的場景,美得無法用任何語言表達。

如果說臘八是壹年味道的開始,那麽元宵就是壹年味道的結束。作為正月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關於元宵節熱鬧場面的描述數不勝數。自古以來,人們總是放棄自己心中的感覺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