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下的單位叫魯牛,每個魯牛有300人。原則上,每面國旗應該有25個魯牛。但實際上每個旗的牛數記錄是不壹樣的,會隨時調整。努爾哈赤統治時期,八旗的牛數記錄大致如下:黃征旗45牛,鑲黃旗21牛,鄭弘旗25牛,鑲黃旗26牛,正藍旗20牛,藍翔旗33牛,正白旗25牛,白旗15牛。
1623,努爾哈赤六十多歲的時候。於是他把自己的兩個黃旗大部分給了三個兒子,分別是阿齊格(18歲)、多爾袞(11歲)、多多(9歲)。當時調整了黃征旗和黃邊旗,各有30牛的記錄。阿齊格率領15魯牛在黃征旗,多爾袞率領15魯牛在黃征旗,多多率領15魯牛在黃旗。黃旗剩余的15名魯牛仍由努爾哈赤親自率領。同時,努爾哈赤也明確表示,自己死後,阿濟格是旗主帶黃旗,多多是黃旗,另壹面旗給多爾袞。
經過這次分配,黃旗成為努爾哈赤親自統領的唯壹旗幟,因此也被稱為頭旗,從此被稱為八旗之首。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在眾人的支持下繼位。皇太極把白旗旗主換成了長子豪格。同時,皇太極為了體現黃旗的“社稷之色”,將屬於他們父子的兩面白旗與屬於阿濟格、多爾袞、多多三兄弟的兩面黃旗對調。但改變的只是名稱和旗幟,旗主領導的人事關系沒有改變。
1635有人聲討正藍旗前旗主即芒古臺、德格叛亂。皇太極趁機剝奪了芒古臺和德格的旗權,並將豪格調任正藍旗旗主,兩黃旗歸自己指揮。從此八旗形成了三旗五旗的格局。作為皇帝的貼身士兵,上三奇直接受皇帝指揮。
清朝入主中原後,多爾袞成為清朝第壹人。1648年,多爾袞陷害豪格,把他關進監獄。同時調任多尼(多多次子),阿齊格接替霍格成為正藍旗旗主,而他自己則擔任正白旗和白旗的旗主。此外,他還把藍旗調到了上三旗,把自己的白旗調了過來。此後,上三旗和下五旗壹直沒有改變。
多爾袞死後,原本由多爾袞統領的兩面白旗也再次易手。正白旗作為三旗之壹,由皇帝親自接手。白旗的旗號是豪格的兒子福壽。
之後八旗的格局是:皇帝統率三旗(黃旗、黃旗、白旗);太子李(戴珊血統)統率紅旗、紅旗;太子蘇(豪格血統)統率白旗;豫親王(多多血統)統領正藍旗;鄭親王(吉拉郎,舒哈其之子)掌管藍色旗幟。
擴展數據:
清朝初期,旗主的權力還是很大的。後來經過幾代皇帝的不斷分化,從清朝中期開始,八旗的實際控制者就是皇帝本人。
八旗之間原則上沒有等級或強弱之分。八旗內的旗號待遇沒有差別,不存在上三旗的旗號比下五旗的旗號享受更多福利的情況。但是上面的三旗塗層和下面的五旗塗層在待遇上有著巨大的差異。前者是吃皇糧,後者是領宮俸。
另外,上面三個旗的旗手比下面五個旗的旗手有更多的機會。比如故宮的護衛,壹般都是由上三旗的旗手擔任。在後三面旗中,頭旗是黃旗而不是黃旗。接下來的五面旗根本沒有順序。
百度百科-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