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國家基本藥物和川芎茶條丸相關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信息
基本藥物序列號
目錄序號藥品名稱劑型規格零售單位指
價格類別註釋817 65川芎茶調丸濃縮丸192藥瓶8.4中成藥部分* 818 65川芎茶調丸濃縮丸32丸瓶1.5中成藥部分819 65川芎茶調丸濃縮丸64丸瓶2.9中成藥部分820 65川芎茶調丸濃縮丸9 6丸瓶4.3中成藥部分821.65川芎茶調丸濃縮丸200丸瓶8.7中成藥部分822 65川芎茶調丸濃縮丸45
1.表中備註欄標有“*”的劑型規格為代表性產品。
2.表中備註欄帶“△”的劑型規格,同劑型其他規格為暫定價格。
3.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註明。該劑型中其他規格的價格均以相同用法用量為基礎,按照藥品比價規則計算。
4.表格中劑型壹欄標註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概述川芎茶條丸是壹種中成藥。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年版)。即川芎茶粉制成水丸。飯後飲茶,每次3 ~ 6g,每日2次。[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標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記錄了該中成藥的部頒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記錄了該中成藥的藥典標準。
4川芎茶調丸藥典標準4.1名稱川芎茶調丸
川芎加條丸
4.2處方川芎120克,白芷60克,羌活60克,阿莎麗30克,防風45克,荊芥120克,薄荷240克,甘草60克。
4.3將上述八味藥準備好,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合均勻,用水泛丸,低溫幹燥。
4.4性狀本品為黃褐色至棕色水丸;味香、辛、甜、微苦。
4.5鑒別(1)取本品,顯微鏡下觀察:澱粉粒由8 ~ 12級分(白芷)組成。螺紋導管直徑為14 ~ 50μ m,加厚的管壁相互連接,像網狀螺紋導管(川芎)。導管內含有棕黃色分泌物,直徑約65438±000 μm(羌活)。油管內含金黃色分泌物,直徑約30μm(防風)。纖維束周圍的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晶體,形成結晶纖維(甘草)。
(2)取本品3g,研磨,加石油醚(60 ~ 90℃)20ml,塞緊,不時搖勻,浸泡4小時,過濾,濾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外,川芎0.3克。以同樣方法制備對照藥物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藥典壹部2010版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溶液10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2] (9: 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燈(365nm)下。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
(3)取本品20克,研細,加水300毫升,煎煮30分鐘,放冷,離心(轉速65438±0500轉/分)65438±00分鐘,取上清液,壹半備用;剩余上清液用稀鹽酸調節pH值至2 ~ 3,用二氯甲烷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並二氯甲烷溶液,蒸幹,殘渣加二氯甲烷1ml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此外,取1g白芷作為對照藥材,加入100ml水,以相同方法制備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藥典壹部2010版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10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二氯甲烷-甲醇(20: 1)為展開劑,於預先用展開劑平衡的展開劑缸中展開20分鐘,取出,幹燥。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
(4)取[鑒別](3)項下的備用上清液,用乙醚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並乙醚提取液,蒸發,殘渣用1ml乙酸乙酯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外,0。取羌活5g加60ml水,煎煮30分鐘,冷卻,離心65438±00分鐘,取上清液,同法制備羌活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藥典壹部2010版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10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4: 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幹燥,噴以10%硫酸。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
4.6檢查應符合丸劑(藥典2010版附錄1A)項下的有關規定。
4.7含量測定按高效液相色譜法(藥典壹部2010版附錄ⅵ D)(黑暗操作)進行。
4.7.1色譜條件及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2%的乙酸甲醇溶液(20∶8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3納米。理論塔板數以阿魏酸峰計算應不低於8000。
4.7.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阿魏酸對照品適量,準確稱取,加入45%乙醇冰醋酸(20:1)的混合溶液,制成每升含10ug的溶液。
4.7.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研磨,取約0.5g,精密稱定,準確加入25ml 45%乙醇冰醋酸(20: 1)混合液,稱定,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再次稱定,用45%乙醇冰醋酸(20。
4.7.4測定方法分別準確吸取10ul的對照溶液和供試品溶液,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g含川芎、羌活,以阿魏酸(C10H10O4)計,不得少於0.25mg[3]
4.8功能主治:祛風止痛。用於外感感冒引起的頭痛,或惡寒、發熱、鼻塞。
4.9用法用量:飯後喝茶。壹次3 ~ 6g,壹日兩次。
4.10孕婦要小心。
4.11儲存密閉防潮。
4.12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
5川芎茶調丸中醫部頒標準5.1拼音名稱川芎茶調丸
5.2標準編號WS3B002089
5.3處方川芎120克白芷60克羌活60克阿莎麗30克防風45克荊芥120克薄荷240克甘草60克
5.4準備上述八味藥材,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低溫幹燥。
5.5性狀本品為深棕色水丸;味香、辛、甜、微苦。
5.6鑒別(1)取本品,顯微鏡下觀察:復合澱粉顆粒由8 ~ 12顆粒組成。螺紋導管的直徑為8 ~ 23微米,加厚的管壁相互連接,似網狀螺紋導管。導管內有棕黃色分泌物,直徑約65438±000 μm..油管內含金黃色分泌物,直徑17 ~ 60μ m..纖維束周圍的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晶體,形成結晶纖維。
(2)取本品3g,研細,加石油醚(60-90℃)20ml,塞緊,不時搖勻,浸泡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65438±0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外,0。川芎3克。以同樣方法制備對照藥物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附錄ⅵ b),吸取上述兩種溶液10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幹燥,置紫外燈下(365nm)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
5.7檢查應符合丸劑項下的有關規定(附錄1A)。
5.8功能主治:祛風止痛。用於風邪頭痛,或惡寒發熱鼻塞。
5.9用法用量飯後服用,壹次3 ~ 6g,壹日兩次。
5.10孕婦應小心。
5.11儲存密閉防潮。
6川芎茶調丸——中醫部頒標準6.1濃縮丸。
6.2拼音名稱川芎茶條丸
6.3標準編號WS3-B-3546-98
6.4處方川芎120克白芷60克羌活60克阿莎麗30克防風45克荊芥120克薄荷240克甘草60克
6.5準備上述八味藥,取川芎70克,與白芷、阿莎麗混合,粉碎成細粉;將剩余的川芎、羌活、防風粉碎成粗粉,以70%乙醇為溶劑,按照流浸膏和浸膏項下的滲漉法(附錄I O)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薄荷和荊芥提取揮發油,藥渣加水煎煮兩次,每次65438±0.5小時,煎液過濾,濃縮成稠膏;甘草壹半由提取物制成,壹半由甘草粉制成;將上述膏、粉、揮發油與適量蜂蜜或麥芽糖混合,制丸,幹燥,拋光。
6.6性狀本品為棕色濃縮丸;味香、辛、甜、微苦。
6.7鑒別本品,顯微鏡下觀察:纖維束周圍的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立方體,形成結晶纖維。簇晶存在於長的薄壁細胞中,無色、類圓形或類圓簇狀,數量恒定,垂直成排相連;木質纖維成束,淺黃色,壁厚,有細坑和細槽,胞腔寬。澱粉粒多,單粒呈球形或多邊形,直徑3 ~ 16微米;復合粒較大,復合十粒以上。簇晶存在於薄壁細胞中,直徑約為65438±08 μm。根的上皮下細胞呈方形、長方形,有薄而無色的波狀曲線。分泌細胞夾在上皮下組織之間,呈方形,壁略呈波浪狀。
6.8按藥丸重量差第二法檢查重量差,應符合規定(附錄1A)。其他應符合pills(附錄1A)中的相關規定。
6.9功能主治:祛風止痛。用於風邪頭痛,或惡寒發熱鼻塞。
6.10用法用量飯後飲茶,壹次8粒,壹日3次。
6.11規格每8丸相當於原藥材3g。
6.12儲存密封。甘肅省藥品檢驗所起草
7川芎茶調丸說明書7.1藥品類型中藥
7.2藥品名稱川芎茶丸
7.3藥物川芎加調丸的漢語拼音
7.4配料:川芎、白芷、羌活、阿莎麗、防風、荊芥、薄荷、甘草。
7.5性狀川芎茶條丸為黃褐色至褐色的水丸;味香、辛、甜、微苦。
7.6川芎茶調丸主要用於祛風止痛。用於外感感冒引起的頭痛,或惡寒、發熱、鼻塞。
7.7川芎茶丸的用法用量飯後喝茶。壹次3 ~ 6克,壹日兩次。
7.8註意事項1。避免吸煙、飲酒和辛辣食物。
2.高血壓性頭痛和不明原因的頭痛應該去醫院治療。
3.患有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嚴重慢性病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4.孕婦慎用,兒童、哺乳期婦女及年老體弱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5.嚴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長期服用。
6.如果服藥3天後癥狀沒有緩解,就要去醫院了。
7.對川芎茶條丸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川芎茶調丸性質改變時禁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督下使用。
10.請將川芎茶條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11.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在使用川芎茶調丸之前咨詢醫生或藥劑師。
7.9藥物相互作用如果與其他藥物壹起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劑師。
7.10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