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佛教高僧華都寺佛塔碑文所寫,於公公文彥博碑、皇甫生辰碑被稱為“唐代第壹楷書”。
2.於世南:於世南寫字不選擇紙和筆,非常註重坐姿和手腕的動作。他認為,只要姿勢正確,手腕無力,即使是厚紙和禿筆也能得心應手,富有創意。
他的作品在元代很少見。除了帖子,還有傳世書籍,如《孔廟碑》、《破邪論》,行書,如《汝南公主墓誌銘》、《蘭亭序》。《仿唐蘭亭三序》之壹,傳世為余士南墨跡。
3.褚遂良:褚遂良學書法,先師於石南,後師於法王王羲之。他與、於世南、雪霽並稱“初唐四傑”,其傳世墨跡有《孟氏碑》、《雁塔聖訓序》等。
4.學記:龔書法師從於世南,與褚遂良、、於世南並列初唐四大家。擅長繪畫,擅長人物、佛像、樹石、花鳥,尤其擅長畫鶴,能準確、生動地表現鶴的形態和神態。沒有作品代代相傳。
5.張旭:性酒不錯。據《舊唐書》記載,他每次喝醉了酒,就慘叫壹聲,狂走壹氣,人稱張典,這也說明他對藝術的癡狂,被後世佛陀稱為“草之賢者”。主要作品有《古詩四首》、《草書心經》、《腹痛貼》、《郎管石柱記》等。
6.懷素:懷素(737-799)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野草”著稱,史稱“草聖”。傳世書法作品有《自傳體筆記》、《苦筍》、《聖母院筆記》、《書上隨筆》、《千張草》等。
7.顏真卿:顏真卿書法精湛,善寫開信。初學褚遂良,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楷書端莊雄偉,行書蒼勁有力,開創了“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劉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與劉公權並稱“劉燕”,合稱“燕谷”。
他還擅長詩歌,有、集、吳、集、陸集、臨川集等,均已失傳。宋人編纂了《顏集》。
8.劉公權:劉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他首先向王羲之學習。後又遍訪唐代書法名家,博采顏真卿、之長,吸收新意,創制了自己獨特的“柳體”,以勁健著稱,後世有“顏古”之譽。
與顏真卿並稱為“劉燕”,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神秘塔碑》、《蘇峰碑》等。草書包括帖、十六日帖、侮辱項帖等。、墨《趙萌領帶》和《王獻之送梨領帶跋》都是傳世之作。
9.李:楊冰好字篇《秀菊滿江園》;作品篆書,“筆法妙在人間。”評論者稱贊他的書法“蟲食鳥跡,俗雨集其詞,太阿龍泉語益,崇高華越語峻”,說“唐代時,被稱為篆書者,唯公獨尊。”
這裏有許多李寫的石刻。其中,浙江縉雲寫的《吳石山寺》、福州寫的《般若》碑文、廣西桂林寫的《順寺碑》、湖北武昌寫的《易廷明》、陜西xi寫的《嚴唯真寺碑》等。
10、韓澤牧:韓澤牧,昌黎(今河北通州)人。生卒年不詳。唐代書法家。活動於開元年間(713 ~ 740)。韓愈叔叔。唐玄宗開新世紀時,官至工部尚書,右騎常侍,故稱“韓昌時”。選八分好木,沒有唐玄宗的八分轟轟烈烈,但是很吸引人。
11,徐浩:徐浩(703 ~ 783),中國唐代書法家。紀海出生在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少給明經,蘇宗執政時,給漢書舍人,下四面詔令,多為徐浩所撰。後來郭子獻酒,歷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集賢廳學士,並被封為惠濟郡公。
著有《1論書隨筆》(又名《論書法》)。徐浩擅長八字、線條和草書,尤其擅長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