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養鰻魚需要什麽條件?

養鰻魚需要什麽條件?

1.建塘:在有壹定水源、土壤堅實、陽光充足的地方修建養殖池塘。養殖池塘有三種類型:泥塘、水泥塘和泥結構周圍砌磚,以水泥塘最好。宜建壹個面積為10-15平方米,深度為0.8-l米的池塘,池壁有小洞穴,池底有30厘米的塘泥,方便黃鱔打洞棲息;池塘水面10-15cm,水面設進出水口,用聚乙烯細網防止逃逸:池塘水面用於種植箭頭或養殖浮萍、水葫蘆等水生植物,作為鰻魚潛伏防暑的陰涼。

2.放養:選擇優良品種,黃色最好,青色次之。最好聯系鰻魚養殖戶,購買大小均勻、身體健壯、無病無傷的鰻魚。也可以在市場上買,或者在野外抓。最好是每斤15-25左右的鱔魚。4-8月是鰻魚的產卵期,5-6月是產卵高峰期。苗期要餵蛋黃、肉末、餅粉。當當年或次年尾重達到20克時,可放入大池塘培育成魚。早春是放鱔的最佳時機,會養到10月。大鱔魚可超過150克,小鱔魚在100克左右。壹般鰻魚的大小規格都是每公斤30-40塊,大小要分開保存。禁止大小鰻魚混養,避免同類相殘,放養密度宜為每平方米1-2.5公斤。鰻鱺繁殖能力強,第壹次放養後不必投放魚苗,但必須加強魚苗的保護和管理。

攝食:黃鱔喜歡吃活的食物,非常貪吃。人工飼養鰻魚、蚯蚓、蚌肉、螺肉、小雜魚、蠶蛹、蝌蚪、小昆蟲、動物內臟、小麥粉、蔬菜等都是很好的飼料。可以用燈光引誘飛蟲進入水池,也可以用豬血吸引蒼蠅產卵,生出蛆蟲作為飼料。蚯蚓最適合餵養鰻魚,每7-8條蚯蚓可使鰻魚增重1克。黃鱔對飼料的選擇性很強,長時間投餵壹種食物後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其食性。當切換到某壹種飼料時,需要前2-3天不餵,然後再餵新的飼料。黃鱔習慣白天睡覺,晚上外出。所以初期放養的餵食時間應該是每天下午4-5點,或者晚上天黑以後,之後每天的餵食時間要早壹些。經過壹段時間的餌料訓練後,可以每天上午9點或下午2點投餌,也可以采用隔日投餌的方法,增加其食量。餌料可以放在用木架和聚乙烯網布做成的餌料臺上,投餌地點要固定,投餌量為魚體重的6%-7%。投餵後第二天要換淡水,保持水質新鮮,溶解氧含量高。

4.管理:黃鱔生長的適宜水溫為15℃-28℃。當水溫低於15℃時,黃鱔的攝食量會受到影響。當水溫低於10℃時,黃鱔會完全停止進食,進入冬眠。當水溫超過28℃時,黃鱔的攝食量也會減少。高溫期間應采取措施降低水溫。黃鱔從春季到冬季處於生長高峰期,必須加強管理,足量定量投餵,以加速黃鱔的生長。吃剩的餌料要及時清除。黃鱔,秋肥冬壯,是第二年春天的條件和保證。所以,在進入冬季之前,壹定要餵飽。壹旦進入冬季,壹定要把養殖池的水抽幹,用稻草覆蓋,這樣厚度不會使黃鱔窒息而低溫凍死,開春後再及時復水。

五、鰻魚常見的發熱、感冒、皮膚病和毛細線蟲病,應註意預防,及時治療。

黃鱔是壹種經濟價值很高的著名魚類,但在長期的養殖過程中,普遍存在魚苗、飼料、病害、規模化養殖技術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