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壹生可以說是極具爭議性:前半段廣招賢士創立了大明王朝,在江山穩定以後則大肆屠殺開國功臣。有建功的大臣幾乎被殺絕,而湯和則是其中少數能夠功成名退的代表。湯和在大明王朝的建立中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功績卓著的湯和卻沒被封爵。這又是為什麽哪?功成隱退的湯和最後又是怎樣死的哪? 湯和為什麽沒封公爵 湯和畫像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天下略定,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大封功臣。與朱元璋從小壹起放牛、跟隨他十幾年打天下的大將湯和沒有封公,只封侯。這讓眾人頗感奇怪。朝廷的解釋是,湯和打仗有功也有過,其過之壹是在舟山海上遇挫,致兩位將軍陣亡。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浙東(寧波、臺州、溫州)為方國珍割據十幾年。舟山時設昌國州,也被方氏所據。1367年十月,湯和任征南將軍,領三路大軍討方國珍。方氏大本營寧波被攻入,國珍逃入海。追及之盤嶼(今定海盤峙島),國珍又大敗。十二月,方國珍投降,湯和得降卒二萬四千,海舟四百余艘。其後,昌國州地方官達嚕噶齊庫哩吉斯也到湯和處投降,浙東悉定。同年,朱元璋命湯和領兵航海南下,平定福建。 摩登男士:mrmodern湯和此次舟山海上作戰未受挫折。最關鍵的盤嶼壹戰,“自審至戌(下午3點至晚9點),敗之,盡獲其戰艦士卒輜重”。這使得十幾年“歲歲治海舟”,以為能據此與朱元璋長期作海上抗衡的方國珍壹下子失去了信心,不得不降。 湯和在福建作戰同樣十分成功。1368年2月,他帶領凱旋之師從閩坐船北還,然而,這壹次,他在舟山海域遇到了麻煩。“還次昌國,會海寇劫蘭秀山”,“為所襲,失二指揮,故不得封公”。 蘭秀山,即今岱山之秀山也。蘭秀山事件看來使明朝廷非常震怒。《明史》兵誌有記載,洪武四年十二月,“籍方國珍所部溫、臺、慶元(今寧波)三府軍士及蘭秀山無田糧之民,凡十壹萬余人,隸各衛為軍。”這顯然是壹種懲罰。而據《舟山市誌》歷代兵事載,洪武二年、三年,方國珍余部進攻過舟山縣城,並攻打寧波等地。這使得當初湯和迅速平定海上的戰果大為遜色,朱元璋不滿意也是有依據的。
但是,《明史》認為,湯和此次不得封公,真正的原因並非在此,而是為了他此前發過壹次牢騷,讓朱元璋耿耿於懷。當時,湯和苦守常州,與勁敵張士誠對壘。“嘗請事於太祖,不得,醉出怨言。太祖聞之銜之。”到了大封功臣之時,朱元璋就給了湯和點眼色看看。八年以後,湯和終於被封信國公。朱元璋“猶數落其常州時過失”。 朱元璋有雄才大略,得天下後,又以猜忌刻薄、屠殺眾多功臣聞名。史稱,湯和“沈敏多智數”,但“頗有酒過”。那次發牢騷,是由於喝了酒說漏了嘴,讓人打了小報告。湯和此後小心做人。洪武十八年,他在眾多高級將領中第壹個自請解除軍權,深得太祖歡心,立馬撥款為他在鳳陽老家造房,讓他衣錦還鄉。 第二年,朱元璋請湯和出山謀劃沿海抗倭方略。湯和這年已60歲,朱元璋說:“卿雖老,強為朕壹行。”湯和要求與方國珍從子方鳴謙同行,作為顧問。根據方鳴謙的建議,湯和在沿海築城59座,浙東民四丁以上者,戶取壹丁戍之,凡得五萬八千七百余人。這壹年,舟山除本島外46島居民3萬余人被強制遷入大陸。第二年,昌國縣被廢,舟山成為定海縣(今鎮海縣)的壹個鄉。此事便與湯和設計的海抗倭大方案有關。
舟山“海禁”,壹直延續到清初,時間長達300年。這不但人為中斷了舟山社會經濟正常發展路徑,給當時的舟山鄉民帶來巨大的痛苦,而且削弱了海防,其後倭寇猖獗,往往先犯舟山,而後入侵大陸,禍及東南各地。明中葉浙江總督胡宗憲在《舟山論》壹文中因此說,“信國公湯和經略海上,區劃周密,獨於舟山似有未妥者。” 湯和其後“益為恭慎”,洪武二十八年(1396年)八月去世,年七十。 湯和最後是怎麽死的 湯和於1326年出生在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孤莊村的壹個貧苦農民家庭,和朱元璋不僅是同鄉,而且在壹條小街上長大。童年的湯和有壯誌,在嬉戲玩耍時,喜歡統率群童,練習騎馬射箭。成年之後的湯和身高七尺,舉止灑脫,沈穩敏捷,善於謀略。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參加郭子興起義軍,授千戶。在隨朱元璋渡長江、占集慶(今南京)、取鎮江諸戰中,屢破元軍,累功升統軍元帥。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鎮守常州,多次擊敗張士誠部。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為征南將軍,在浙東擊敗方國珍部。爾後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獲占據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陳友定。又隨徐達率軍征今山西、甘肅、寧夏等地。1378年(明洪武十壹年),封信國公。 1388年(洪武二十壹年),朱元璋年事已高,心中不願諸將長期統領軍隊,只是還沒有公開采取措施。湯和洞察出了朱元璋的本意,因此尋找機會對朱元璋說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揮軍隊馳騁戰場了,希望能返回故鄉,為將來死去找壹片容身之處。"朱元璋聽後大為高興,解除了湯和的兵權,開始在中都鳳陽給湯和修建府第。 朱元璋畫像
當時倭寇經常騷擾沿海壹帶,朱元璋把湯和召來,對他說:"妳雖已老了,再請妳替朕壹行吧!"湯和到實地巡視後,決定在江浙沿海壹帶築城59座。壹年後(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城終於築成。湯和返京復命,鳳陽新宅也已建成。湯和便帶領妻子兒女去向皇帝辭行,朱元璋十分高興,賜他黃金三百兩、白金二千兩、紙紗三千錠、彩幣四十多套,賜給其夫人胡氏的物品也壹樣多,並且下詔褒獎,諸功臣無人能與他相比。從此以後,湯和每年壹次上京朝見。 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農歷正月初壹,湯和到京師給朱元璋拜年時,得了急癥,不能說話。朱元璋即日親臨探視,長久嘆息之後,讓他返回故鄉。待湯和病稍好壹點時,朱元璋又命人將他接到京城,讓他坐車進入內殿,設宴慰勞,關懷備至,並賜黃金、布帛、禦膳、法酒等等。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湯和病情日漸加重,不能站立。朱元璋想見湯和,便命他坐車前往覲見,朱元璋用手撫摸著他,與他詳細敘談家鄉故舊以及這些年來興兵的艱難。湯和已經不能對答,只是不停地叩首。朱元璋見此情形,淚流不已,厚贈黃金、布帛作為喪葬費用。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夏天農歷八月,湯和病逝,終年七十歲,朱元璋下詔追封湯和為東甌王,謚號襄武。敕葬安徽蚌埠曹山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