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是劇情設計的天意。是個美麗的誤會。讓乾隆得到壹個啟示“禪位仍掌權”,在幕後扶持、把持著嘉慶帝。樓上說這是和珅安排的(巧設心機),其實在我看來這並不是什麽和珅安排的。
乾隆去皇陵,主要是想得到壹些啟示,這皇位到底要不要禪讓。在拜祭康熙之前,先跟看守皇陵的老人劉守成聊了聊,問他有沒有做夢夢見聖祖康熙,老頭說以前倒是夢到過,都是康熙領著小弘歷在暢春園雪中遊玩的事情(雍正王朝裏的情節)。乾隆從中沒參悟到什麽。
後來到了康熙靈位前,說了壹通,累了就睡著了,估計也是想做個夢得個啟示,但沒有。劉老頭在外面看著乾隆這麽大年紀了跪在殿裏挺辛苦的,就搬了把椅子過來,悄悄讓高雲從給搬進去並囑咐高雲從“扶著點好,把著點好。”意思是讓高雲從扶著乾隆爺坐在椅子上把著點,不至於跪著那麽辛苦。高雲從也這麽辦的。其實他們的心思都是想著乾隆爺主子這麽大年紀了,長跪在那裏太辛苦,搬把椅子讓乾隆坐下歇歇。
我們分析下幾處潛臺詞。
劉守成的意思是“高公公,皇上這麽大年紀,長時間跪著太累了,我搬了把椅子過來,您扶著皇上坐椅子上把著點。”
高雲從懂這個意思,照辦了,但沒有多說,就說了劉守成同樣的話,高雲從的潛臺詞是“皇上,您這樣長時間跪著挺累的,我扶著您坐椅子上把著點,穩妥。”
高雲從深知乾隆的脾性,是絕對不敢有“年齡大了、老了”的話語的,所以才簡單轉述了這句話。
乾隆起來了,捶了捶腰但沒坐,什麽意思呢?他知道高雲從的意思,不坐,其實就是告訴高雲從“朕還不老。”
其實這種情形要換個場合,他就該發火了。上壹次就是跟和親王閑聊,和親王壹句不慎就觸碰到乾隆的怒點,和親王直接被嚇死。而在這裏,壹來這是聖祖康熙的靈位前,二來知道高雲從是好意,三來自己知道自己確實老子,只是嘴上不想承認而已。
所以,在乾隆的眼裏,“扶著點好,把著點好。”是高雲從對自己的忠言。
和珅為什麽會聽到這句話呢?其實還是劉守成說的。劉守成把椅子給了高雲從後,看著高雲從把椅子搬進大殿,笑嘻嘻很欣慰的轉身就走了。大殿裏乾隆起身後轉了壹圈到門口看到和珅,就把很深叫進來,問他聽見什麽了。和珅說剛過來沒聽見什麽,也沒人夢到什麽。但只聽到壹句“扶著點好,把著點好”但不知道誰說的。
也就是說,和珅來和劉守成離開是同壹時間,兩人壹來壹往。離開的劉守成嘴裏嘟囔著“扶著點好把著點好”傳進了剛過來的和珅耳朵裏。而乾隆聽到這話,只知道高雲從在殿裏“大氣不敢喘的跟自己說”卻不知道這話是劉守成傳給高雲從的。而和珅在路上聽到這話,也並沒在意。
總的來說,就是,言者無心,傳者無心,但聽者有意。乾隆誤以為是康熙的冥冥暗示,卻不知只是個美麗的誤會而已。所以,誠心退位,幕後執政。既踐行了自己的諾言,又仍然手掌大權。
當然有人說這都是和珅刻意安排的。其實不是。在過往劇情中,但凡是和珅刻意安排的,都會在劇情裏表現出來。
比如南巡的時候,乾隆微服到壹家店,店老板如何誇耀乾隆盛世雲雲,最後乾隆離開的時候,店老板對和珅說了句“和……”和珅攔住了他,沒讓他說出來,就走了。
這種情況可以看出來是和珅安排的。
而乾隆和黃杏兒到了壹家繡品店,看到了自己的針織繡畫,店老板又千金不賣,誇贊乾隆盛世雲雲,有便衣侍衛攔阻進來的客人,店老板不明所以還不高興,和珅還給了點錢,而乾隆又趁此機會悄悄留下墨寶蓋上章,店老板回過頭來看墨寶的時候才知道剛才的人是乾隆。
那麽這種情況明顯就不是和珅刻意安排的。
所以劇情裏有很多偶然情況,如果是和珅刻意安排的,在劇情中都會有暗示,沒有暗示的,自然就不是和珅刻意安排的,那就只是劇情設計出的偶然。
而且,在後面的劇情中,乾隆禪位後,諸多局面顯然對和珅無益,如果是和珅刻意安排的,他自然也會做好打算,但事實恰恰相反。
所以,這段劇情,就是編劇設計的偶然劇情,並不是和珅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