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人們祭竈的日子。據說在這壹天,竈神會向玉帝報告這壹家的善惡,讓玉帝對其進行獎懲。祭竈時要用火將關東糖融化,放在竈神的嘴上,讓他說不出玉皇大帝的壞話。?男人不要拜月,女人不要祭竈?因此,向竈王爺獻祭的習俗僅限於男性。
由於中國人基本上吃米飯,熟食壹般很難保存,必須隨時煮熟。不像西式面包,可以壹次烤很多,留著食用。那麽對於中國人來說呢?柴?(燃料)在生活中嗎?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第壹重要的是,沒有燃料,就算有基本的食物,也沒辦法吃。在西方,壹個村莊壹般只有壹個面包爐就足夠了。在中國,每個家庭都必須有壹個爐子。
因為家家有竈,所以就產生了壹個傳說,就是玉皇大帝在每個家庭派駐壹個監工——竈神(他命令竈神、竈神、竈神、竈王)監督檢查這個家庭壹年的所作所為。臘月二十三,竈神會向玉皇大帝報告,玉皇大帝會根據報告決定明年是獎勵還是懲罰這個家庭,竈神就是後年。祭竈節其實是家家戶戶送竈神上天的節日。
小的由來:
在中國的不同地方,除夕的日期是不同的。在歷史上,年前有四個更重要的日子。冬季至日,祭竈神(12月24日),農歷除夕(除夕前壹天)和農歷大年初壹(除夕)。到了宋代,為了節省時間,農歷除夕和竈神合並為農歷除夕,放在12月24日。到了清朝,又變了,因為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是滿族祭祖的日子,所以清朝皇室規定農歷十二月二十三為小年,後來逐漸推廣開來。所以北方的農歷除夕變成了12月23日,南方大部分地區變成了12月24日,江浙滬保留了原來的日子。
清朝皇帝在臘月二十三開始在坤寧宮祭神。為了省錢,皇帝還供奉竈神。後來皇室和貝勒也紛紛效仿,在臘月二十三祭竈。從此,官民之間就有了不同的小年過不同的日子。
在民間,有小年?官三人四船五?傳統,也就是說,官小年是臘月二十三,民家是臘月二十四,宅舟是臘月二十五。
南宋以前北方是政治中心,受官僚主義影響較大,所以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反之,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為臘月二十四;沿湖臨海的居民保留著船工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南京市區是壹個特殊的區域,這是因為明朝朱迪篡位後實行暴政。當時,人們在永樂正月十五舉行元宵節,他們都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大。所以在南京,元宵就成了小年。西南雲貴川地區和部分北方回族地區把正月初壹作為除夕,除夕成為小年夜。總而言之:
北部地區:12月23日。
中國南方:12月24日
江浙滬地區:12月24日?然後呢。除夕的前壹天晚上?都叫年夜飯。
臺灣省地區:除夕前壹天。
南京: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節。
西南、華北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除夕(大年初壹晚上),雲南部分地區:正月十六。
有些地區有臘月二十二送竈神的習俗,也成了這個地區的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