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把孤獨寂寞掛在嘴邊,那是我們還沒有註意到身邊還有這些靜物們的無聲伴隨。
靜物們有的具有生命,只是靜止不動而已;有的沒有生命,卻仍能讓人感覺到它靜謐的外表之下,仿佛藏著壹顆豐富的內心。
在我們的生命之河中有多少靜物們壹路相陪,它們就像河底那壹顆顆堅定而安詳的卵石,河水流走,時光流逝,只有它們靜默如故。而且,經由歲月之河日復壹日、年復壹年的滌蕩與打磨,它們變得越來越晶亮,越來越光滑。
人類短短幾十年,相對於浩瀚的時光滄海,顯得多麽縹緲虛無。而靜物們卻可於千百年乃至上萬年始終如壹,保持不變。鬥轉星移,物是人非,桃花依舊,伊人,卻不見。
太匆匆!生命的步履被時光的車輪強行輾軋,多少人多少事令我們無從留念和把握。
於是,那些從來都不曾改變和離去的靜物讓我不得不開始思考並言說它們。它們的存在讓我明白什麽才是真實的擁有,並願意相信世間確有永恒。
除此之外,還讓我反觀到了到人世間的短暫無常和迷離虛幻。
那麽,究竟是來自於何處、具體又是哪些靜物易於引發我們的感慨和思悟呢?每個人或許都有不同的答案。而對於我個人來說,或許是家中壹個不起眼的擺設,常年與之朝夕相對;或許是慣常攜帶的小小物件,朝朝暮暮與身相隨;或許是熟悉的壹處地標或記憶裏的壹方風景,或許,只是漫漫旅途中的驚鴻壹瞥,剎那間便在心底留下印記。
?——樹——
樹是有生命的,但如果沒有人為與外界的因素,除了生長而變高變粗之外,它的壹生都將紮根於壹處。雖然地下的根須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向周遭蔓延,但中心永遠都在原地。
老家的院子裏有壹顆棗樹,是我幼年時最為忠實的伴侶。春來時我坐在微風輕拂的小小院落裏看著棗樹從光禿禿的枝條轉而變得滿身翠綠,夏來時我看著它開出滿身鵝黃色的花蕊,然後花蕊飄落,便陸續冒出壹枚枚青色的小果子,秋來時我常在向晚的夕陽中觀察它上方的雲彩和天空,冬來時我圍著它又慢慢變回的光禿禿的身子,於潔白的雪地上踩下壹圈圈稚嫩的腳印。
在我出生之前棗樹便已存在,我不知道它的年齡,也許,它已經是壹位老人。
這位老人默默地陪伴著我度過了整個童年——壹生之中最為爛漫而單純的時光。它總是那麽安靜,那麽平和。耍賴的時候,我喜歡壹邊哭泣壹邊用腳踢打著它的樹幹,它微笑不語;開心的時候,我壹邊歡騰壹邊抱著它轉圈,它依然微笑不語。寫作業的時候,我喜歡搬出小凳子坐到棗樹底下,玩遊戲的時候,我更加喜歡頭頂有它的綠蔭照應。早晨醒來後走出院子,壹眼便看到它,傍晚放學歸來後,壹眼看到的依然還是他。他從未對我有過只字片語,但這種從未缺席過的陪伴,無疑給幼小的我增添了莫大的滿足與安全感。
幾年前老家公路改造,規劃中不得不拔去棗樹,棗樹就那樣停止了生命。而我,也從此失去了記憶中最為溫馨和忠實的壹位伴侶。
——房屋——
世界上先有了人,然後才有房屋。房屋是人修建的,它們本沒有生命。
喜歡看雨中的房屋,無論是亭臺樓閣還是家常民居。空巷無人的煙雨中,那翹起的壹角屋檐或聳起的壹抹屋頂,總讓人生起無限的感懷。壹幢有著壹定歷史的房屋是有靈性的,有誰知道壹幢房屋的壹生要更換多少遭主人?尤其那些古屋名宅,千百年來,它們默默屹立於天地之間,見證了多少歷史變革和時事變遷?又承受了多少狂風雷電和暴雨冰雪?
記憶中壹個迷朦的雨天,我獨自走在壹條空曠的巷子裏,腳底下的石板路濕滑黝黑,巷子陰暗而幽遠,兩邊的人家門窗緊閉,天色昏沈,全世界仿佛只有我壹個趕路者。帶著不安而焦躁的心情,我希望早壹點走出去,就在我不顧雨水步履匆匆時,前方的壹角飛檐令我無意識地放慢了腳步,雨水順著它的檐邊滴滴答答落下,煙雨中,它顯得那般迷離而淒美。順檐而落的雨水像是它的哀泣,那壹定是個異常沈痛的打擊或遭遇,所以才哭得如此酣暢;但我能感覺到它在萬分悲傷中的堅定,它並沒有失去方向,依然執著地矗立在原地。
哭過之後,它將依然回歸寧靜,如同雨後的天空必將重新綻放光彩,而那斑斑點點的淚痕,如同驚世的美人被歲月摧殘的見證。
——路燈——
路燈屬於城市的黑夜,白晝裏的人們註意的多是車水馬龍與路兩邊聳起的高樓大廈,只有到了夜晚,太陽隱去,路燈才開始綻放光芒。於是,城市的夜空被點亮,腳步繼續,車輪繼續,壹個個即待上演或未完的故事也繼續。
路燈是夜行人最溫馨的伴侶,沒有誰知道壹盞路燈下經過了多少個孤獨的旅者,在他們孤單飄泊的歲月中,總有壹盞路燈給過他們溫暖,陪伴他們走過。
夜的故事有很多,路燈是最好的見證者。
那是壹個寒風瑟瑟的夜晚,她約他在壹號街口的第壹盞路燈下見面——那是三年前他們第壹次相會的地點。他如約而至,不見她,卻見路燈的柱子上綁了壹條藍色的紗巾,是她的。扯下紗巾,壹個東西掉到地上,發出壹聲脆響。他隨聲尋去,看到的是三個月前自己送給她的求婚戒指。銀色的戒指在路燈下幽幽的發著冷光,沒有任何言語,她就這樣離去。
又隔三年,她終於從金絲籠中走出,帶著無限的後悔與傷痛再來打聽初戀情人的消息,得知他竟然已經離開這所城市,那個夜晚,她獨自徘徊在街口,路燈還在,可是幽暗的燈光下,只有她孤單落寞的身影。
——舊書——
這裏所指的舊書是指印刷和出版年代久遠(至少時隔十年)並經由幾代人翻閱撫摸過的書籍。
還記得若幹年前的壹個晴朗夏日,年幼的我幫著奶奶壹起“曬黴”,我們把屋子裏的壹件件物什搬往院子裏,再敞到陽光下面讓它們接受日光浴。偶然間我從壹個大箱子裏抖出來幾本黃跡斑斑並散發出濃濃黴味的舊書,撿起來翻了翻,卻看不懂。書裏的字都是繁體的,而且豎排,但有很多插圖,鑒於對插圖的喜愛我保留了那幾本書。
後來得知那是爺爺年少時上私塾所用的教材,但不見爺爺的任何筆跡。跑去問爺爺,爺爺笑瞇瞇地跟我解說:“那時先生不準在書上亂塗亂畫,要保持書面整潔。這壹本是三字經,這壹本是千字文,這壹本是……”我放佛看到壹個滿臉認真的稚嫩孩童手持書本,跟著老先生搖頭晃腦誦讀的樣子。歲月混沌而迷離,壹轉眼,稚童已成古稀老翁,只能在小孫女的好奇追問中回味壹下遙遠而模糊的爛漫辰光。
如果妳在整理家當時偶然發現幾本灰撲撲的舊書,別急著扔掉,拂去上面的灰塵,在時光寂靜的時刻輕輕地打開它們,也許那裏面有讓妳感興趣並想要探尋的舊事往昔。
——毛絨玩具——
身為女子,我喜歡毛絨玩具遠勝於其他像坦克、飛機、槍械類的金屬或塑料玩具。壹來捏在手裏毛絨絨的很舒服,二來毛絨玩具壹般都是仿照各種小動物或卡通人物所制作,它們或有大而漆黑的眼睛,或有尖尖的小鼻子,或有呆萌可愛的小耳朵,總之,他們有五官和表情,讓人感到親切和歡喜。
孤僻而倔強的少女時代,毛絨玩具給了我莫大的安慰。壹個人待在房間裏,視線會偶爾落到毛絨玩具們的身上,那時候便感覺它們好像有想要跟我講話和交流的願望,出門前的壹霎那,會覺得其中的某壹只就要從床頭或桌子上跳下來,叫我不要走,帶上它壹道。
最不能忍受的是在垃圾桶或垃圾車裏看到被丟棄的玩偶躺在壹堆穢物之上,記得有壹次路過壹輛環衛工人的垃圾車時,看到壹只灰白色的毛絨小豬滿身汙垢的躺在身下的垃圾和塵土上,兩只大眼睛無助的望著天空。原先的它該是多麽雪白幹凈,多麽受主人的青睞,如今卻灰頭土臉,被當作垃圾,讓人拒之於千裏之外,走過它的身旁,我甚至不敢直視它的眼睛。
玩具的命運是全權掌握在主人手中的,雖然沒有生命,但卻實實在在地陪伴過我們,給過我們快樂的時光,我想我們不該隨便將它們丟棄,哪怕是有了新歡。
雖然喜新厭舊是人類的通性,但隨便丟棄舊物,不僅是對舊物本身的不尊重,也是對曾經的自己不尊重,舊物的身上承載著我們的過去。
我們們應該給予舊物壹個體面的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