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羅氏沼蝦的養殖方法

羅氏沼蝦的養殖方法

首先,建壹個蝦池

蝦池宜建在水量充足的地方,水深1 ~ 1.5m,底部平坦,抗滲性好,長方形,東西向,最好是1 ~ 3mu。

第二,做好準備

1.徹底清洗池塘

放養蝦苗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徹底清理池塘,殺死泥鰍、野生魚和青蛙。

2.設置附件和隱藏對象

樹枝、網、瓦片等。應放在水池中,並種植水生植物供蝦苗附著。附著和隱蔽物占池塘面積不到20%。

3.肥力和水質

蝦苗放養前3 ~ 5天,註入30 ~ 50厘米水,施牛、羊、馬糞700 ~ 1000斤/畝,培育飼料生物。

第三,蝦苗的放養

4月底或5月,水溫穩定在20℃以上時,蝦苗應保持健康、無病、規格整齊。羅氏沼蝦每畝可飼養2 ~ 3厘米的蝦10000 ~ 15000只;魚蝦混養,以蝦為主,每畝可放養8000 ~ 10000尾2 ~ 3 cm的羅氏沼蝦苗,可放養50 ~ 120尾不與羅氏沼蝦爭食的鰱、鱅魚。

第四,科學餵養

羅氏沼蝦為雜食性,浮遊動物、水生昆蟲、水生植物和藻類;餅、米糠、麩皮都可以吃。壹般在放苗後20天內餵蛋黃、豆渣、豆漿。6-9月份飼餵人工復合顆粒飼料,飼料蛋白質含量在30%以上,飼料粒度和長度分別為0.3 cm和1 ~ 2 cm。壹般不宜投餵粉狀飼料,以利於沼蝦的攝食。每天可投餵2 ~ 3次,早晚(或午夜)各1次,夜間投餵量可占全天投餵量的2/3。在主要生長季節,日投餌量可占池塘蝦總重量的5% ~ 7%。要堅持定時、定量、定性投餵,在池塘周圍均勻灑水,根據天氣、蝦的投餵、活動情況靈活增減。

五、管理水質

羅氏沼蝦對水質要求高,需要加強水質調控。蝦苗入池後保持水位在40 ~ 60cm 1個月,然後逐漸加深水位,8 ~ 9月達到最深。註水時要用尼龍篩網和絲網袋嚴格過濾,防止有害生物進入池內。夏季可壹周換水兩次,每次15 ~ 20cm,並安裝增氧機調節水質。壹般池水以淡綠色和油綠色為好。如果水質不舒服,及時大量換水。生長季水的透明度只有25 ~ 35厘米。並註意及時清除汙物,防止汙水和農藥水進入池中。

第六,加強疾病預防

每半個月噴灑1倍的生石灰至20ppm或漂白粉至1ppm即可防病。稻田的條件和建設

1.條件:蝦水田離村子近,好照看,水源充足,新鮮無汙染,排灌方便。

2.施工:在稻田中心沿稻田方向挖壹條深0.8M、寬6M的蝦溝,約占稻田面積的20%。山脊加高至0.7M,修建上口寬1M的外壩。入口和出口設有篩網(50-80目)作為攔蝦(魚)設施。

蝦苗集約化養殖

買賣規格為0.8~1Cm的蝦苗,在蝦溝中精耕細作40天後放入田間。

1.準備:蝦苗放流前15天對蝦溝進行消毒,每畝施生石灰78公斤。壹周後施底肥,每畝有機肥350Kg,無機肥10Kg,培育天然餌料。

2.蝦苗放養:5月份放流,每平方米放養150尾。蝦苗入池前,用氧氣袋緩水10分鐘。

3.投餵:投餵羅氏沼蝦全價顆粒飼料,每隔6小時投餵壹次,在蝦溝周圍多點投餵,初期每天每萬尾蝦苗投餵0.5Kg。

4.水質管理:每兩天換水壹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5—1/3,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35Cm。

水稻移植

水稻品種選擇抗倒伏雜交水稻。整場時沿養蝦溝兩側取土築壩,修築高25Cm、寬30Cm的阻水埂,將養蝦溝與田地臨時隔離,然後用生石灰對稻田進行消毒,每畝施25Kg。3天後施肥,每畝堆肥500公斤,無機肥50公斤。6月中下旬,插秧方法與普通稻田相同。到6月底,苗已返青,經過40天的精耕細作,蝦苗已長到3~4Cm,成活率可達80%以上。此時,水障埂被去除,使蝦溝與田地相連,為蝦提供了更廣闊的活動場所。

魚類放生

將60條規格為150 ~ 250克/尾的鰱魚放入田間,用3%的鹽溶液浸泡5~10分鐘。

飼養和管理

1.投餵:幼蝦進場後,鉺飼料以碎螺肉為主,每天投餵兩次,早晚各壹次。日投餵量為蝦體重的10%,配合少量顆粒飼料(0.5Kg/天)。每次以2~3小時吃完蝦為宜。

2.水位控制和水質管理:蝦苗集約培育期水位保持在0.7M,幼蝦進場前期稻田水深保持在10Cm左右。水質新鮮,肥度適中,蝦養殖溝透明度在30~33Cm之間,水色淺綠或棕綠色。每15天施壹次生石灰,每畝用7公斤左右,調節水的酸堿度,增加鈣質。高溫季節(8-9月),每三天換壹次水,換水量為水田水的1/3。暴雨前必須進行排灌,防止缺氧。註意飼料餵養

溫度高,蝦長得快,蝦吃得多。在此期間,保證蝦的飽腹是前提,但不能過度投餵。餵食過多不僅浪費,還會導致缺氧和浮頭。餵的時候註意天氣。天氣晴朗,水質清爽的時候,多適當投餵。壹旦下雨,特別悶熱,就減少餵食量或者不減少。要減少新鮮餌料(螺螄肉)的用量,因為新鮮餌料雜質大,味道濃,水分多,容易變質,放入蝦池後更容易造成水質惡化,也容易帶入病菌,滋生病毒。同時建議廣大蝦農不要盲目相信高蛋白的飼料,壹味追求蝦的生長速度,往往得不償失。其實只有飼料蛋白合適,壹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壹方面可以緩解蝦的營養代謝不平衡,減少疾病的發生。

加強水質管理

高溫期,首先蝦池要保持壹定的水深,最好在1.5米以上,水體大,溶解氧多,水溫水質相對穩定;蝦池要保持壹定的肥度。如果蝦池過肥,透明度小於2540cm,就要換水,排出適量的老水,適時註入新水,而且池口的進出水系統必須分開。當然,在水質過肥的塘口可以使用微生物菌劑降解過量的有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最好在養殖中後期使用以硝化細菌和反硝化細菌為主的生物菌劑,可以分解有機物,但僅僅絮凝塘水的微生物菌劑效果不夠明顯。高溫時餌料量大,蝦的新陳代謝也大。所以壹般蝦池不是缺氮磷,而是缺微量元素,或者是池內微生物和藻相不平衡,阻礙了物質循環。因此,建議對水質稀薄的蝦池使用“生物專用肥”,補充水中的益生菌和微量元素。簡而言之,“養好壹池蝦,先養好壹池水”,蝦池水質要達到“肥”的要求。

防止浮頭和淹沒。

在養蝦的整個過程中,尤其是高溫期間,巡池是必不可少的。具體應該這樣做:1。觀察蝦在池塘中的活動情況,如水體PH值過高、水體變化過大、溶解氧不足、附著寄生蟲、發生疾病等,要找出原因。;2.觀察蝦的進食情況,定期查看進食表,根據蝦的進食情況決定餵食量。壹旦發現進食的突然劇變,就要分析原因,如溶解氧低、飼料變質、疾病發生等。3.觀察蝦池水質變化,經常觀察水體顏色變化,檢查蝦池透明度。壹旦發現池塘的水不清爽,就要分析原因,比如施肥過多,投餵過多,有機質高或者有毒有害物質,等等。通過對池塘的巡查,如果發現任何異常,及早防範,采取相應措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特別是在高溫時期,往往伴隨著雷雨天氣。要加強對池塘的巡查,根據情況適當增加巡查次數,謹防浮頭淹塘。具體措施為:1,晴天中午打開增氧機2小時左右,對下層水體進行增氧,既能防止夜間浮頭,又能降低飼料系數,促進生長。2.天氣熱的時候,每天午夜開機,防止浮頭,尤其是淩晨太陽出來之前。3、要儲備足夠的化學增氧劑,以備緊急使用。4.下雨天不用開增氧機,陰天全天開。5、晴天傍晚禁止打開增氧機,禁止向池塘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