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白糖的研究框架

白糖的研究框架

糖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是人類三大必需營養素之壹。甜味是人類最喜歡的壹種味道,能引起人愉悅的感覺。3000年前的《詩經》中就有“周元_ _,紫羅蘭盛開”的描述。在期貨市場上,白糖期貨也是我國首批上市的期貨品種,因其價格波動大、走勢奇特而獲得“妖糖”的稱號。

在研究分析壹個品種之前,我們需要了解該品種的分析框架,從而明確需要重點分析哪些因素。關於糖的研究,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壹、白糖行業概況

古代人對甜味的追求是上流社會的專屬。最早的時候,還沒有“制糖”這壹說。人類只能收集天然甜味劑,如蜂蜜。中國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用甘蔗制糖,而甜菜是近幾十年才開始使用的。

從全球範圍來看,甘蔗產糖量遠大於甜菜產糖量。比例接近8: 2。雖然原料不同,但甘蔗糖和甜菜糖在質量上沒有區別,國家標準對它們同樣適用。

20/21年全球糖產量654.38+0.8億噸(原糖值),其中甘蔗糖產量654.38+0.43億噸(原糖值),甜菜糖產量3700萬噸(原糖值)。甘蔗糖產量約占79%,甜菜糖約占21%。在過去的10年間,甘蔗糖和甜菜糖的份額變化不大,甘蔗糖的比例在76%-81%之間波動,甜菜糖在19%-24%之間波動。

糖的生產分散在世界各地,沒有明顯的區域集中。從20/21榨季的產量來看,全球排名前10的產糖地區分別是巴西、印度、歐盟、中國、美國、泰國、墨西哥、巴基斯坦、俄羅斯和澳大利亞。十大地區產量約占全球食糖產量的75%-80%,其中巴西和印度均約占16%-19%,歐盟約占10%,泰國約占7%-8%。雖然生產格局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主要生產國(地區)比較集中。而且由於各主要生產國壓榨時間差異很大,全球食糖產量沒有明顯的季節性規律。

20/21年,全球食糖消費量為65438+7200萬噸(原糖價值),同比增長0.6%。回顧歷史,整體消費呈現增長趨勢。

按地區和國家來看,前十大消費國家和地區分別是:印度、歐盟、中國、巴西、美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俄羅斯、墨西哥和埃及,約占總量的60%。在沒有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消費量變化不大,壹般以1%-2%的增速緩慢增長,對原糖走勢影響不大。

從全球食糖貿易流量來看,食糖貿易量約占總產量的30%。進口額排名前三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中國和美國,出口額排名前三的國家是巴西、泰國和印度。

二、糖價走勢的特點

白糖作為強周期性期貨品種,素有“三年三熊,六年壹周期”之稱,其中收益率在周期規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甘蔗的常年性,甘蔗種壹次可以長三年。甘蔗本身對種植條件要求不高,容易成活。壹般來說第壹年投入大,後兩年投入減少。因此,即使短期內糖價大幅下跌,蔗農割蔗改種其他作物的可能性也較低。因此,對於甘蔗來說,壹旦蔗農減少或增加甘蔗種植面積,就會對未來三年的產量產生很大影響,通常呈現三年增產三年減產的規律性。糖作為壹種農產品,與大多數農產品壹樣,具有需求相對穩定、供給逐年變化較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影響糖價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種植面積、天氣、國家政策等供給側因素,與經濟景氣等需求側因素的關聯較少。“產量減少-價格上漲-種植面積增加-價格下降-產量減少”,白糖市場運行嚴格遵循“蛛網模型”。種植面積增加導致產量增加,會壓低白糖價格,從而降低農民種植積極性,最終導致種植面積減少。隨著產量的變化,糖價也是三年壹個周期,牛熊交替。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白糖“三牛三熊”的周期性特征,國產白糖與梅園糖價格走勢的正相關性也非常明顯。但隨著國內食糖進口比例的不斷增加,近年來食糖的價格周期變得更加順暢。

三、國際糖價研究框架

全球食糖出口國的集中度非常高,僅巴西、泰國和印度就占總量的70%左右。所以從供給端來看,我們重點關註這三個國家的產量、庫存以及相關的出口政策。

其中巴西白糖產量需要重點關註。在農業領域,巴西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種植國。甘蔗年產量相對穩定,在6.3億噸左右,主要集中在巴西中南部地區。近年來,巴西原糖年產量為3000-4000萬噸。巴西的糖產量彈性很大,波動幅度可達654.38+00萬噸之多(相比之下,我國壹年的糖總產量約為654.38+00萬噸)。

這是因為甘蔗不僅可以用來榨糖,還可以用來生產含水的乙醇。如果生產更多的乙醇,糖的產量就會減少。

20世紀70年代,當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機開始時,巴西政府大力發展生物乙醇和混合燃料汽車(FFV)。如今在巴西,混合動力汽車占80%以上,大部分汽車可以在化石燃料和生物燃料之間靈活切換,其中代表就是含水乙醇和汽油的相互替代。根據汽油和乙醇的經濟價格對比,消費者可以在混合燃料汽車中以任意比例添加C類汽油或含水乙醇作為燃料。

這樣,乙醇和原油之間存在替代關系,原油價格是外生變量,影響乙醇價格進而影響白糖產量和價格。

根據今年2月1日UNICA給出的最新數據,雖然今年國際原油價格較去年大幅下跌,但巴西甘蔗產糖比例仍只有45%左右,而產酒精比例仍高達55%左右,可見巴西產糖彈性有多大!

印度白糖年產量也超過3000萬噸,是世界第二大產糖國,但其自身消費量也很大,每年可用於出口的白糖通常在654.38+00萬噸以內。因此,在向印度供應糖時,我們應特別關註其出口政策。

泰國食糖年產量不高,約為654.38+00萬噸,但大部分用於出口,是世界第二大食糖出口國。

另外需要註意的是主要生產國的榨糖時間。比如今年2、3月份是印度的收獲季節高峰,而在這個階段,巴西的收獲季節已經結束,泰國處於收獲季節前期,這就導致了近壹段時間印度對國際白糖的主導定價。截至目前,印度22/23榨季產量懸而未決,印度雙周產量同比增長。市場對印度減產的事實心存疑慮,但政府官員仍堅稱,由於減產預期,第二批出口配額可能會取消。這導致了近期梅園糖價格波動較大。

基於以上分析,國際糖價分析框架大致可以安排如下:

四、國內白糖的研究框架

中國是重要的食糖生產國和消費國,糖料種植在中國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20/21年,中國是全球第四大食糖生產國、第三大食糖消費國和第二大食糖進口國。

在生產方面,我國甘蔗主產區地形崎嶇,生產自然條件相對較差,成本相對較高。以廣西為例,我國甘蔗生產成本在360-400元/噸,相比巴西(134-158元/噸)、印度(140-168元/噸)、泰國(200-230元/噸)。然而,糖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屬於受到嚴格貿易保護的農產品。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開始實施食糖進口配額關稅制度,其演變過程如下:

近年來,國內食糖供需格局較為穩定,年產量約10萬噸,需求量約15萬噸。這壹缺口由前壹時期結轉的進口和庫存來補充。實時進口配額政策,配額內進口關稅15%,配額內1945萬噸,配額外進口關稅50%。

動詞 (verb的縮寫)摘要

1,糖價走勢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周期為5-6年,與甘蔗常年種植有關,近年來周期性變平;內外盤糖的走勢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2.國際糖市場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是巴西、印度和泰國。巴西糖產量和印度出口量波動較大,是影響國際糖價走勢的主導因素;

3.全球對糖的需求穩定,年需求波動保持在5%以內,導致糖的波動主要在供給端,受種植周期制約。

4.我國白糖供需格局相對穩定,年產量約10萬噸,需求量約15萬噸。這壹缺口由前壹時期結轉的進口和庫存來補充。實時進口配額政策,配額內進口關稅15%,配額內1945萬噸,配額外進口關稅50%。在國內產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進口波動對鄭糖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在研究中應配置更高的權重。相應的,內盤的大周期和季節性也會有壹定程度的減弱。具體而言,研究應更多地關註巴西、泰國和印度等主要生產國。如4月-65438+2月,要多關註巴西壓榨和出口情況;11-4月份要關註北半球印度和泰國的壓榨和出口情況,這可能比內市場本身的產銷和季節情況對市場的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