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鶴山特產

鶴山特產

鶴山市不僅有南洞雞、山治生煎魚片、鶴城坑田螺、長聯桂魚、雙河蔣莎雞、商南燒臘、升平竹筒面等特色美食,還有鶴城的鳳凰酒店、文華會所酒店、銀葉燕山酒店、江夏酒店、文華餐廳、鶴鎮漁港、北湖海鮮城、小欖大眾餐廳等知名餐廳。

茶金善水雞

“茶山泡水雞”在壹鍋清湯(當地人叫“樹頭”)裏放幾根,熟了的雞聞起來很香。雞肉在湯裏還是鮮嫩的,壹點也不老。雞的衰老秘訣是湯裏的“樹頭”,這是茶山特有的藥材。把這些藥材加到湯裏,不僅風味獨特,而且不會使雞老。雞肉好吃,除了雞種的選擇,關鍵是烹飪技術,“五爪金龍”是他們的“珍膳”之寶。

鶴山茶葉

鶴山名優土特產。鶴山民族茶始於宋代。到清道光初年,茶葉種植面積達到5333.3公頃,年產毛茶8.5萬噸。茶葉年出口量6萬噸,遠銷歐美、東南亞、大洋洲等地。鶴山茶以條索緊、色澤油潤、湯色明亮、香氣濃郁、滋味甘甜順滑、清熱化滯而聞名。其中以古老茶山、寨烏白水帶、鶴城馬兒山為最佳。“古勞銀針”是古勞茶的雅號。形似長生眉,銀針。葉背銀白色,葉色翠綠,湯色清澈略帶淡綠色,香甜醇厚。石巖頭(地名)種植的茶葉香氣濃郁。乾隆年間的《鶴山縣誌》說:“古老茶之味,猶武夷而香,城中之品,只能為壹縣。”古勞、鶴城、白水帶的茶農以茶為生,鶴城的主要街道命名為“茶街”。20世紀30年代後期,由於戰爭,茶葉產量下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積極恢復茶葉生產。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合成農場建立了大型茶葉生產基地,在桃園馬山建立了茶葉科學研究所。1998年,全市茶葉收獲面積153.9公頃。

古勞銀針

鶴山名優特產。產於古勞鎮裏水石巖頭,又稱巖頭茶。茶葉緊結,直如針,色澤銀灰色;浸泡後色澤翠綠明亮,葉色嫩滑,滋味醇厚清香;淺飲即舌滑喉寒,極為舒服;多喝解渴生津,全身舒暢。壹直被譽為茶中奇葩,早已享譽海內外。清末,備受推崇,成為中國名茶品牌之壹。

馬爾山山茶

鶴山名優特產。該品牌以其原產地命名。馬兒山位於何城西北約6公裏處,巍峨雄偉。山上郁郁蔥蔥的綠色斑塊是著名的茶園。馬耳山山麓是丘陵坡地,土質松軟,泥骨發黃。這裏陽光充足,背風,適合種植綠茶。種植後冬季覆蓋山草,春季溫暖濕潤,生長旺盛。200多年前,徽州楊姓人遷居於此,6戶20人,沿坡耕種茶田。之後,連長靖、連長貞兩兄弟搬來這裏,開墾了4公頃茶地。最高峰時有20個茶農,200多人。茶青按季度采摘,春茶在清明,秋茶在白露。制作方向采用傳統工藝。清末民初,荷城街上有梅珍、方舒、恒興隆、裕盛、新廣興、連長生等大茶樓,都是當地商人聯合創辦的。這條街至今仍被命名為“茶葉街”。

茶山素馨

鶴山特產。主要產地是古老茶山。種植歷史近50年,進口商叫邱,後來流傳到家家戶戶。目前種植面積約1.5公頃,年產量7.5噸。素馨,壹種草本植物,春天種植,夏天開花,白色芬芳。在花蕾綻放前采摘。人工收割,壹般人壹天4到5公斤。采摘、蒸煮或幹燥;日光浴者,顏色金黃,呈針狀,被稱為茉莉花針。據醫案記載,茉莉花針具有宣肺解郁、清熱解毒的功效。所以壹般在藥學上使用。

鶴山紅煙

鶴山土特產。紅煙草起源於南美洲,在明朝從菲律賓進口到福建和廣東省。從清乾隆十九年(1754)至嘉慶,鶴山已大面積種植,產量居全省第壹。雅瑤、桃源、龍口逐漸成為紅煙主產區,年產量5000噸。《廣東通誌稿》記載“鶴山縣以產煙聞名,每年出口金(銀)數百萬”。到20世紀30年代,鶴山紅煙的產銷達到頂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紅煙的生產有了新的進展。1986年,鶴山縣成為全國31煙草出口生產基地之壹。鶴山縣的紅煙有三種:上南、下南、上西、下西(指地區)。其中以商南煙草最好,商南煙草以不吸煙的煙草聞名。郭雲煙草是指今天雅瑤郭雲村的黃坑豬袍(當地名)種植的紅色煙草。鶴山紅煙色素以其葉色鮮紅、香味濃郁、香氣濃郁、含油量豐富、彈性強、擦之不碎、長期存放而享譽海內外。遠銷澳門、印度、埃及、俄羅斯、德國、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1951年,司徒美堂先生訪問鶴山縣。鶴山煙農精心挑選了蕓煙,請司徒美堂先生送給毛澤東董事長,董事長稱贊。

商南紅煙草

鶴山名優特產。也叫蕓煙。種植於清朝中期,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鶴山紅煙的名產。以煙黃凈、肉厚、煙味醇厚而聞名海內外,遠銷南洋群島等地。知名品牌有“黃坑煙”、“雲遼煙王”等。建國初期,商南村民每年種植紅煙173.3公頃,是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司徒美堂先生視察商南“李憶蘭煙廠”時,村裏人讓他送給毛主席幾捆上品的黃窖香煙,讓他嘗嘗。毛主席收到後寫信表示感謝,成了當地的美談。由於種植紅煙效益低,大部分村民都改種了其他經濟作物,只有少數煙農種植了少量用於自吸。

古老的蠶和古老的香煙

鶴山名優特產。在雅瑤鎮古蠶村以產聞名。該村地處丘陵地帶,耕地特別適合紅煙的生長。古蠶祖先在明末清初開始種植紅煙,並逐漸學會施用有機肥,如花生麩。煙草收獲期為芒種至夏季至日,此期間日照充足,有利於煙草曬青。在暴露大約幾分鐘後,煙葉被烘烤成黃色蠟狀,然後暴露大約7天。此時煙葉含油量適中,存放多年也不會變質。早在清朝中期,古蠶紅煙就開始遠銷南洋,制成的呂宋煙氣味醇香,享譽海內外,引領古蠶紅煙逐漸進入發展的鼎盛時期。冬季種植時,70%的耕地面積都種出了紅煙。隨著經濟發展,種植紅煙的經濟效益逐漸降低,村民開始種植其他作物。村裏還有幾十畝紅煙田,壹般用於自給自足。

東源李湘

鶴山名果。稀有的荔枝品種。廠在雙河鎮雙橋東園村,故名。400年前,村民李灼華經人介紹,從新興市國恩寺六祖種植的千年香荔枝中歸來。現在它的母株有4英尺高,樹又厚又多葉;旁邊是壹個李,200多歲,身體很壯。它叫做“母子樹”。兩株枝葉交錯,樹蔭占地半畝,蔚為奇觀。這兩株古老的荔枝雖然被搶了,但依然頑強健壯,年年結果,年產量高達1噸。

重瓣黑葉荔枝

鶴山名果。產於雙河鎮。該荔枝品種葉片深綠色,果實蠟白色,肉厚味甜,可食部分占全果的75%。湯唯四合坑出產的最著名的壹種,果仁小,清香蜜味,汁多而不滯,風味獨特。肉去殼後,用卷煙紙包著,不會弄濕。據史料記載,在清代,每年荔枝成熟時,附近郡縣的官員都會騎馬來品嘗荔枝,它也成為鶴山海外聯誼會組織的“荔枝團”最喜愛的水果。雙季荔枝已有350多年的歷史。1989鎮上成立荔枝協會,加強科研指導,做大了。該鎮種植荔枝746公頃,品種有黑葉、公主笑、肉桂、糯米糍、槐枝、白臘、白糖罌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