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弄懂這幾點,再決定要不要給孩子報繪畫班,不然會抹殺創造力

弄懂這幾點,再決定要不要給孩子報繪畫班,不然會抹殺創造力

最近,在壹個微信群裏,有壹位媽媽說出了她的困惑:妳們覺得, 要不要給孩子報繪畫班?

之所以會這樣問,是因為在壹次家庭聚會上,這位媽媽3歲的兒子和她5歲的侄女壹起畫畫。

侄女的畫色彩豐富,構圖和諧,把整張紙都畫滿了,用這位媽媽的話來說就是“非常完美,賞心悅目。”

相比之下,兒子的畫就非常簡陋了,畫紙上只有壹個火柴人,圓圓的頭下面是用幾根豎線代表的手和腳,連頭發都沒有。

看到兩個孩子的畫差距那麽大,媽媽開始焦慮了, “侄女上了壹年的繪畫班,就能畫出這麽棒的作品。我要不要給孩子也報壹個呢?”

很多媽媽都會有同樣的困惑。特別是繪畫班的人來宣傳時,看到那些上過課的孩子的作品,再看看自家孩子那隨性的塗鴉,我們便會動搖, “給孩子學壹下會不會比較好? 說不定將來繪畫能成為他的特長呢?”

然而, 給孩子報繪畫班是壹件特別需要謹慎的事。 因為我們對兒童畫存在太多的誤解。

如果不把這些誤區厘清,我們就沒辦法在魚龍混雜的繪畫班裏挑選真正適合孩子的,甚至會因為錯誤的教學方法, 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繪畫表達能力。

所以下面,小樣媽就先給大家梳理3個常見的誤區,再分享4個正確的引導方法。

前面的例子裏,媽媽認為侄女畫得好,完全要歸功於上了壹年的繪畫班。其實她忽略了兩個孩子巨大的 年齡差異和性別差異。

即使侄女沒有上過繪畫班,她的畫也會比3歲的兒子強壹大截。因為兒童的繪畫能力和其他能力壹樣,會 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提高, 從“不像”慢慢變得“越來越像”。

根據學者的研究,0-6歲的孩子在畫表征性作品時,可以分為3個發展階段。

這個階段孩子的繪畫作品,在成人眼裏就是壹些雜亂的線條。

孩子會從最初的向下畫線條,到左右橫掃,最後出現有控制的螺旋線條(壹圈圈地畫圓)。這個發展過程和孩子對手的運用能力密切相關。

不僅如此, 這些看似無意義的塗鴉,有時還包含著孩子想要表達的內容。 比如小鳥向上飛的軌跡,或者球來回滾動的痕跡。

孩子可能出於偶然,在畫紙上畫了壹些線條。這些線條激活了他們過去的經驗,還有頭腦中已有物體的形象。於是他們會指著幾個圓圈說,“我畫的是布丁和盤子。”

很多媽媽會發現,這壹時期孩子的作品會 出現很多錯誤。 比如小人沒有身體,只有腦袋和腳。這是完全正常的,和孩子的年齡特點有關,並不需要去糾正他。

也許在我們眼裏,繪畫只是在白紙上畫些線條,塗上顏色,但對孩子來說, 畫畫卻是壹個復雜的信息加工、處理過程,是孩子精神活動的產物。

他們要先在日常生活中積累感知經驗,在頭腦中形成表象,然後在繪畫時尋找恰當的元素和特征,把內容表達出來。

2-4歲孩子的註意力和記憶力都還很有限,受此影響,他們在畫畫時經常會丟失壹些重要的細節,造成我們眼中的“錯誤”,所以我們不能強求他們像大人壹樣畫對、畫好。

隨著認知的提升和繪畫經驗的豐富,這個年齡的孩子越來越能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加上他們 很希望別人能看懂自己的畫, 所以會畫壹些帶有模式的圖像。

比如用太陽、雲朵代表天空,用基底線代表地面,還會畫非常相似的房子、花朵、小鳥等。

通過分析兒童繪畫的發展階段,我們就能明白群裏那位媽媽的兒子和侄女,兩人的畫為什麽會有如此大的差距。

這不只是有沒有上過繪畫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 兩個孩子的發展階段不同。 希望3歲的孩子學壹些繪畫技巧,就能畫出5歲孩子的畫,這種期待是不現實的。

我們在欣賞畫家的作品時,關註的從來都不是畫得像不像,而是作品想要表達的內涵。可是我們在看孩子的畫時,卻總會用“像不像”來評判畫的好壞。

其實繪畫和語言壹樣,重要的不是筆觸、辭藻是否優美,而是表達和創造的過程。

畫家 畢加索 曾經說過,“我很早就可以像拉斐爾那樣畫畫,但我卻花了壹生的時間去學習怎樣像孩子那樣畫畫。”

孩子的畫是壹種高級的思維活動,是創造性的表達。同樣是畫壹只小狗,因為經歷和感受不同,孩子就會用不同的繪畫元素去表達他們頭腦裏的那個小狗形象。

也許畫的不像,也許少了尾巴,但卻是 孩子忠於內心的創作和表達。

如果我們只關註結果,孩子畫得不像就批評,或者拿壹本畫冊讓他照著畫,時間長了,孩子就只會模仿, 大人沒教過的,他就什麽都不會畫了。

這是壹種本末倒置的做法,長期來看,只會讓孩子喪失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形成思維惰性。

這是很多家長,包括壹些繪畫班普遍存在的錯誤做法。

其實 簡筆畫並不是兒童畫, 而是成年人對物體的形象進行簡化後所呈現出的壹種繪畫形式。

因為成年人和孩子的思維有很大的差異,所以簡筆畫和真正的兒童畫也是截然不同的。

用簡筆畫來教孩子畫畫,不僅會抹殺孩子創造力的發展,因為孩子不需要創造,只要依葫蘆畫瓢就行了;還會 阻礙孩子認知世界、思考和組織經驗的過程。

我們壹定要明白,畫得好不好不重要,在繪畫的過程中鍛煉思維,學習觀察、提煉和總結特征、創造性地呈現,這些才是最重要的,會影響孩子壹生的發展。

弄清楚了上面這3個誤區,妳可能會問,“那對孩子畫畫這件事,我們是不是就完全放任不管了?”

並不是這樣。 孩子是繪畫的主體,不代表我們什麽都不能教,什麽都不用做。 如果我們能用符合兒童發展特點的方式去引導他們,給孩子壹些支架式的幫助,那對孩子認知能力、繪畫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4個方法,給媽媽們提供壹些方向。

就像我們學英語時,願意開口說,比說得對不對更重要。孩子畫畫時,保護他的興趣也是勝過壹切的。只有感興趣,孩子才有動力堅持下去。

所以壹方面,我們要 避免隨意評論孩子的畫。 畫得不像,畫得不對,這些話千萬別說出口。我們只要表現出對孩子的畫感興趣,很開心看到他能專心、愉快地畫畫就可以了。

其次,我們可以 多給孩子準備壹些繪畫材料, 讓他用不同的形式畫畫。比如用手畫畫,用海綿畫畫,用樹葉拓印等。

用海綿畫畫

這不僅能 開闊孩子的視野, 讓他覺得畫畫是壹件不受拘束、充滿無限可能的事,還能幫他 熟悉繪畫材料和工具, 豐富經驗,給他提供更多的啟發。

孩子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是繪畫表達的基礎。很多孩子不願意畫畫,是因為他們的知識經驗不夠豐富,所以不知道畫什麽。

因此,在孩子動手畫畫前,我們要先帶他做壹些 觀察、體驗和學習。 比如春天到了,我們可以去公園觀察花朵。看看不同的花朵是什麽顏色,花瓣是什麽形狀,聞起來是什麽味道,摸起來是什麽感覺。

還可以通過 繪本、紀錄片, 觀看花朵綻放和雕零的過程,讀壹些和花朵有關的故事。

當孩子對花朵有了全方位的感知,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能在畫紙上畫出獨壹無二的花朵,而不是簡筆畫中千篇壹律的花。

我們常說,繪畫能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為在畫畫的時候,孩子可以自由地表達,用不同的方式呈現自己的所感所想。

為了讓孩子的創造力更上壹個臺階,我們可以用添畫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給孩子壹個 基本的形狀, 讓他填上幾筆,把形狀變成不同的事物。

比如給孩子壹個圓形,他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思考, 把 圓變成太陽、餅幹、荷包蛋、汽車、小雞等等。

不知道妳有沒有發現這個現象,年齡小的孩子盡管畫得很簡單,但他們卻能根據畫面講出很多的內容。

壹個圓圈加壹團黑線,孩子可能會興致勃勃地告訴妳,這是小朋友在吃草莓味的蛋糕,蛋糕很好吃。

如果妳家孩子也是這樣,特別喜歡對妳解讀他的畫,這可是壹個好現象。因為從本質上來說, 繪畫和語言都是用符號表征意義的方式。

通過講述自己的畫,孩子不僅在練習 使用兩套符號表達自己, 還能借此梳理畫面的內容,使繪畫的 意義更清晰,思想更深刻。 這對孩子繪畫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此外,讓孩子講述自己的畫,還能讓我們做壹個很好的聽眾, 更好地走進孩子的內心, 同時增加他畫畫的興趣和動力,提升他的自信心。

錯誤的繪畫教學方式,僅管能讓孩子學會模仿,畫出看起來還不錯的畫,卻要付出扼殺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巨大代價。

好的教學方法,能打開孩子思想的翅膀, 讓他多掌握壹門表達自己精神世界的語言。

相信看到這裏,妳對要不要給孩子報繪畫班,以及如何選擇合格的繪畫班,已經有了答案。願每個孩子都能擁有自由創造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