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夏季的潮濕還沒有完全褪去,很多朋友都在向我抱怨自己濕氣重。
其實啊,不只是現在,壹年四季都有人覺得自己是濕人,覺得自己坐哪哪濕,
這樣的朋友越來越多,難道濕氣重與氣候、生活環境真的有關嗎?其實這單單是壹點點外部原因。
因為即便在冬天,或者在吐魯番,火焰山這種幹燥的地區,濕氣重的朋友也大有人在。
我考慮出現這樣的原因有兩點 , 首先 ,濕氣重的朋友,也許他們的感覺是錯誤的,可能是人雲亦雲。這些人並不是體內真有濕,而我們當代朋友可能是受到幹 養生 館的影響,動不動的就感覺自己有濕氣,覺得應該祛濕。
而如果妳問他們濕氣重,有什麽表現呢?可能他們也說不清楚。既然如此,我們不妨首先明確壹下, 濕氣重 到底有哪些典型表現?
舌苔膩,大便不成型,胃口不好,身體困重等等 ,這些都是 濕氣 的典型表現。
其中舌苔膩和身困是關鍵的壹點!
如果沒有這類問題。濕氣的可能性就要大打折扣了
而很多朋友確實有這些癥狀,可他們不明白自己的濕氣是怎麽來的。
這就是接下來要講的造成現代 社會 人越來越濕氣重的 第二個原因 。這就是 脾虛 。
中醫說的濕,用我們現代的說法就是,我們攝入的東西過剩,機體不能很好的將其排泄出去,在體內堆積則為濕!
所以,濕氣其實是由兩個環節決定的,壹個 是外因 ,這就是吃進去的東西或者環境的濕度。 另壹個則是內因 ,這就是中醫說的脾的功能。
因為中醫的脾是主蘊化的,主升清。 相當於身體裏的快遞,將進來的食物轉化成水谷精微,輸送到全身各處。
功能正常,身體內自然沒有什麽積存。就不會生濕。
之所以濕氣重,其中壹個關鍵點就是脾虛的人太多了,脾虛太高發了。
因為我們生活中多了很多傷脾胃的行為。
比如為了減肥,也就是說不吃糧食,而糧食都是健脾的。不吃糧食就等於錯過了每天的健脾機會!
還有飲食不潔,過量吃肉,或者說過量的攝入蛋白質,那麽身體吸收蛋白,吸收脂肪要消耗的能量是很多的。
從中醫角度講,這就加重了脾的運化負擔,所以吃肉多的人更容易損傷本來就虛弱的脾氣。再比如說,現代人普遍都很懶,回家就是躺平,而中醫的脾是主肌肉的。
每日比較懶,油瓶子倒了都不待扶的,跑步啥的更不用說了。時間壹長,不但肌肉萎廢,而且因為肌肉反過來影響到脾氣,也跟著受累變虛了。
還有就是生活壓力大,競爭激烈。這個時候,每個人都特別需要動腦。
就像古代的秀才壹樣,您看,哪壹位壯的和熊壹樣呢?像這樣的白面書生壹般都是脾虛患者!
試想,脾虛的朋友,每天仍繼續上述的活動,濕氣自然躲不過去。
可能很多人喜歡用食療的方法,比如說喝紅豆,薏苡仁呀,燉冬瓜湯啊等等,這些都可以。
但是絕對不是最佳的。
祛濕要先健脾,絕不能只用去濕的食物,壹定要有健脾的食物打頭陣才好。
古代的前輩總有壹些健脾的方法!
比如說,當小孩子食積的時候,把饅頭切成片,放到火上烤壹烤,也能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大家健脾可以選用大米和雞內金,打粉,然後在鍋裏幹炒壹下,當發現有焦香味兒的時候,就可以取出來吃了。
每天壹點點,脾胃慢慢就好了,濕氣也慢慢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