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日常養生有哪些食譜?保健是很多人非常重視的問題,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有健康問題,而保持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飲食。冬季日常保健的食譜有哪些?
冬季日常保健的食譜有哪些?1山藥?
山藥不僅有“食神”的美譽,還有“食藥”的功效。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山藥含有大量的粘蛋白、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有效防止血脂在血管壁上沈積,預防心血管疾病,延年益壽。
蒸食、煲湯、炒菜都可以。蒸的食物營養損失最少。
枸杞如果不單獨吃山藥,可以用枸杞煮枸杞山藥粥,可以更好的發揮滋補作用。
烏賊
關於吃肉,民間壹直有“四條腿不如兩條腿,兩條腿不如沒有腿”的說法。墨魚營養豐富,每100g肉中蛋白質13g,脂肪僅0.7g,還含有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和B、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的物質,是壹種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補食品。
紅燒、爆炒、清炒、清燉、涼拌、煲湯都可以,但更適合墨魚煲湯,以防燥。
豆腐。也是養陰生津的食物。壹起吃還能起到蛋白質互補的作用。
谷物粥
冬天早餐喝雜糧粥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雜豆與雜糧中的蛋白質之間存在蛋白質互補效應,可以提高食物蛋白質的整體利用率。與精米和白面相比,雜糧粥米飯含有更豐富的微量營養素和膳食纖維,有利於改善微量營養素(如B族維生素、鈣、鐵、鋅等)的缺乏。)和膳食纖維。五谷粥還有提高免疫力、安神、改善便秘、改善失眠、美膚潤燥的功效。
百合粥
百合味甘苦,性平。它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維生素、胡蘿蔔素,以及壹些特殊的有效成分,如融雲蒲健粉、多糖、果膠和各種辛辣苦味的生物堿,對抑制癌細胞的增殖有壹定的作用。百合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成為冬季食用的上品。
煮粥。百合可以當菜吃,比如芹菜炒百合,百合炒牛肉;也可以煮粥,比如百合糯米做的百合粥,放壹點冰糖在上面,不僅好吃,還能安神助眠。
杏仁。杏仁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適用於體弱、病後幹咳的患者用百合粥。
小米粥
小米富含維生素B1。B12等。,而且經常喝小米煮的粥好處多多。冬天喝小米粥養生特別滋補,可以防止消化不良和口舌生瘡,對虛寒體質的孕婦也有滋陰補血的作用。
饅頭
饅頭可以養胃,可以嘗試當主食。同樣是面食。發酵饅頭、面包、花卷、蛋糕比蛋糕、面條等非發酵食品更有營養。原因在於使用的酵母。研究證明,酵母不僅改變了面團的結構,使其更加柔軟可口,而且大大增加了營養價值。饅頭和面包所含的營養成分比餡餅和面條高3-4倍。
餃子
餃子作為壹種帶餡的面食,最大的優勢就是營養豐富。既是主食,也是副食;既有葷菜,也有素菜,可以提供多種營養。有餡的面食容易消化,老少皆宜。餃子用各種肉、蛋、魚、蝦和時令新鮮蔬菜做餡,通常都是切碎的。尤其是冬天,吃熱氣騰騰的餃子不僅容易消化,還能補充熱量。
冬季日常保健的食譜有哪些?2.冬季保健食譜。
1,辣椒豬肚湯
材料:新鮮五花肉壹塊,白胡椒15g。
做法:將花椒打碎,放入洗凈的五花肉中,用線將五花肉的切口紮緊,放入砂鍋中煮至軟爛,在湯中加入少許香菜調味,撈起五花肉,棄去肚中花椒,吃肉喝湯。
功效:辣椒是健胃暖胃的佳品。此湯能調節胃寒癥狀,具有健脾開胃、祛風散寒、溫中止痛的作用。
2.烏雞燉栗子
食材:鮮栗子10,烏雞1,生姜1,精鹽適量。
做法:新鮮栗子去殼,取栗子仁備用;烏雞去毛、去內臟、洗凈、晾幹;將烏雞和板栗仁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以避免雞肉和板栗,在水中加入生姜,蓋上蓋子,小火燉2小時。鍋裏加入少量精鹽即可食用。
功效:烏雞味甘,入肺腎,養陰益氣,能雙肺腎。板栗補腎強筋。兩種食物搭配使用,可以在秋季補肺,為冬季補腎做準備。
3.蘿蔔燉牛肉
材料:白蘿蔔450克,牛肉100克,蔥15克,姜10克,料酒10克,醬油,鹽4克,味精2克,八角3克,花生油40克。
做法:將蘿蔔牛肉洗凈,切塊,分別放入沸水中焯水,鍋內燒熱油,放入蔥姜、八角、鮮湯、料酒、牛肉塊,牛肉燒開時放入白蘿蔔,燒開,撇去浮沫,蘿蔔燒開後放入剩余調料。
功效:白蘿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4.臘八粥
配料:芡實、薏苡仁、白扁豆、蓮子肉、山藥、大棗、桂圓、百合各6克,粳米150克。
做法:先取上述除粳米外的八種原料,煮40分鐘,再加入粳米,繼續煮成粥。在不同的食物中混合糖。
功效:能健脾胃,益氣補腎,養血安神。適用於失眠、體虛、腫脹、腹瀉、口渴、咳嗽、痰少。
5、冬筍老鴨湯
材料:老鴨半只(約400g)、冬筍400g、姜片、蔥花適量、鹽1小勺、雞精1小勺、胡椒粉1小勺、清水。
做法:老鴨洗凈剁成小塊,冬筍去皮切塊;把熱水倒進鍋裏。水開後,將鴨塊放入鍋中10分鐘,取出待用。同時,開壹鍋開水,將冬筍焯壹下,然後放入冷水中,撈出瀝幹水分。這個過程是為了去除冬筍的澀味。將鴨子、冬筍、姜片放入鍋中,倒入清水,大火燒開,再小火燉2小時左右;最後加鹽、雞精、胡椒粉調味,撒上蔥花。
功效:俗話說“雛鴨濕毒,老鴨養陰”,常喝老鴨湯。中醫認為,吃竹筍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的作用。冬筍老鴨湯清香可口,有滋陰補血的功效。
二、保健方法
1,早睡晚起
《黃帝內經》說“冬天,三月...要早睡晚起,壹定要等太陽”,意思是冬天要早起晚起,太陽出來後再做活動。在寒冷的冬天,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尤為重要。從傳統養生的角度來說,冬季增加睡眠時間,有利於藏陽,藏陰精氣,可以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神為正”的健康狀態。
2.用冷水洗臉
冷水不僅可以預防感冒,還可以起到美容養顏的作用,還可以治療慢性鼻炎。如果能配合按摩耳穴、唐寅、太陽、頰車等穴位,效果會更好。
3.早上喝溫水
洗臉刷牙後喝1杯溫水,可以溫暖身體,清潔腸胃,稀釋血液,防止腦血栓和心肌缺血,保持細胞通透性,促進細胞代謝。
4.保持背部溫暖
風寒等病原體很容易通過人體背部侵入,引發疾病。老人、小孩、體弱者冬季要註意背部保暖,以免傷陽。
5、室溫適中
冬天天氣冷,室內溫度要適宜。最適宜的室溫是18 ~ 25攝氏度。室內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健康。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室內外溫差過大,容易導致感冒;如果室內溫度過低,長期生活在低溫環境中的人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被褥的厚度要根據室溫的變化來調整,使人體感到溫暖,不出汗。盡量減少外出次數,比如穿保暖的衣服和鞋襪。
6.打開窗戶通風
冬天也要註意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冬天,有些人因為怕冷而關閉門窗,使室內空氣無法及時流通,汙濁不堪,影響身體健康。因此,冬季在調節室內溫度的同時,還要註意室內空氣流通和濕度調節,天氣晴好時要及時開窗通風。
7.多曬曬太陽
在寒冷的冬天,寒冷容易傷害人的陽氣,而陽光給人溫暖,使人的陽氣暢通,氣血運行,全身和諧,從而增強了抵禦邪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