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和低血壓的危害1)大腦
約30%的高血壓急癥合並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25%)和出血性卒中(5%)。
急性腦卒中通常伴有血壓升高,與急性應激反應和後期顱內壓增高庫欣反射有關。隨著病情的好轉,血壓會在壹周左右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腦卒中發生時,腦血流的調節機制進壹步紊亂,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幾乎完全依靠平均動脈血壓的升高來維持腦組織的血液灌註。因此,在治療重度高血壓並發腦卒中時,要避免血液灌註不足。
2)心臟
急性冠脈綜合征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其治療目標是降低血壓,減少心肌耗氧量,改善預後,但不應影響冠狀動脈灌註壓和冠狀動脈血流量。硝酸鹽是治療的首選。
高血壓心力衰竭
主要特征是:心力衰竭的癥狀和體征,伴有高血壓,左心室功能正常,患者無或僅有輕度血容量過多,肺水腫,其他部位無水腫。
主動脈夾層
80%以上的主動脈夾層患者有高血壓,許多患者有囊性動脈壞死。高血壓可以促進其發展。
治療目標是擴張血管,減緩心動過速,抑制心臟收縮,降低血壓和左心室射血速度以降低血流對動脈的剪切力;急性近端夾層和並發癥應盡早治療。
3)腎臟
國內會議資料顯示,高血壓引起的腎功能衰竭占慢性腎功能衰竭的10.4%-28.2%。腎硬化是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壹,高血壓是腎硬化的主要原因或促進因素。
高血壓1、肥胖和超重的因素。
肥胖和超重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2?六次。因此,超重是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
2.精神和心理因素
精神壓力、情感創傷、過度抑郁、易怒、睡眠不足、文化素質、經濟條件、噪音等。都會導致血壓升高。其發病機制可能是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失衡,導致心血管運動中樞失衡,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去甲腎上腺素增加,外周阻力增加,心臟活動增強。
3.胰島素和高血壓
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可以在同壹人群中重疊。即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易發生肥胖和高血壓,提示胰島素可能是高血壓的重要發病機制之壹。
預防高血壓的方法。合理的飲食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推薦,第壹種是指每天1袋牛奶。我國成年人每天需要攝入800mg的鈣,但我們的飲食普遍缺鈣,每天的攝入量壹般在500mg左右。每袋牛奶237ml,含鈣約280mg,易於吸收。牛奶富含優質蛋白質,有輕微的降低血液膽固醇的作用。二是指每天碳水化合物250g左右,相當於主食300g。這個數額應該因人而異。可以低至150g,高至500g。通過調節主食,可以調節血糖、血脂、體重。三是指壹天三份高蛋白食物,是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不容忽視,也可以增加到四份。這相當於每公斤體重蛋白質1 ~ 1.5g。每份高蛋白食物相當於以下壹種:瘦肉50g,豆腐100g,壹個大雞蛋,大豆25g,魚蝦或雞鴨100g。
第二,適度運動
壹般中老年人不提倡舉重、角鬥士、100米跑等無氧代謝運動,而以步行、慢跑、遊泳、騎車、爬山、球類、健美操等大肌肉群節律性運動為特征的有氧代謝運動更好,大家可以隨意選擇。平時碩士?三,五,七?我們的運動非常安全。
第三,戒煙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