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麻黃根的功效與作用_麻黃根的藥用價值

?麻黃根的功效與作用_麻黃根的藥用價值

導讀: 的與專區,為您詳細介紹的與的藥用價值、的副作用等,要更多麻黃根的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註壹下。

麻黃根簡介 麻黃根的功效與作用 麻黃根的藥用價值 麻黃根的藥用附方 麻黃根的配伍應用 麻黃與麻黃根的區別 麻黃根的副作用 麻黃根醫書記載

麻黃根簡介

麻黃根,中藥名,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或中麻黃的幹燥根和根莖。本品呈圓柱形,略彎曲,長8~25cm,直徑O.5~1.5cm。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有縱和支根痕。外皮粗糙,易成片狀剝落。根莖具節,節間長O.7~2cm,表面有橫長突起的皮孔。體輕,質硬而脆,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或黃色,射線放射狀,中心有髓。氣微,味微苦。

麻黃根的功效與作用

發汗、平喘、利水。

1、發汗。僅在人加熱時能增加其發汗量,動物實驗尚未證實本品單獨應用時有發汗效應。

2、解熱。麻黃發揮油及其主要成分松油醇,對正常小白鼠均有降溫作用。

3、解除支氣管痙攣。麻黃堿和偽麻黃堿能松弛支氣管平滑肌,且作用較緩和而持久,故能使呼吸平順而止喘,亦即所謂“宣通肺氣平喘”。

4、利尿。偽麻黃堿有明顯利尿作用。

5、升壓。麻黃堿能收縮血管而升高血壓,其作用緩進而持久,可維持數小時。

6、抗。麻黃揮發油對流感毒有抑制作用。

麻黃根的藥用價值

藥名麻黃根

入藥部位幹燥根和根莖。

性味味甘、澀,性平。

歸經歸心、肺經。

固表止汗。

主治用於自汗,盜汗。

炮制方法蜜麻黃根先將蜜放鍋內,用文火熔化,加入凈麻黃根片拌炒,炒至蜜被吸透呈黃棕色,取出,放涼後不黏手。每麻黃根片100kg,用煉蜜15kg。

用法用量3~9g。外用適量,研粉撒撲。

有表邪者忌服。

麻黃根的藥用附方

1、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惕,短氣煩倦:黃芪(去苗、土)、麻黃根(洗)、牡蠣(米泔浸,刷去土,火燒通赤)各壹兩。上三味,為粗散。每服三錢,水壹盞半,小麥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日二服,不拘時候。(《局方》牡蠣散)

2、治虛汗無度:麻黃根、黃芪等分。為末,飛面糊,作丸梧子大。每用浮麥湯下百丸,以止為度。(《談野翁試驗方》)

3、治產後虛汗不止:當歸壹兩(銼,微妙),麻黃根二兩,黃芪壹兩(銼)。上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壹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麻黃根散)

4、治腎勞熱,陰囊生瘡:麻黃根、石硫黃各三兩,米粉五合。上三味治下篩,安絮如常用粉法搭瘡上,粉濕,更搭之。(《千金方》麻黃根粉)

麻黃根的配伍應用

1、麻黃根配牡蠣:麻黃根甘平,功專收斂止汗;與作用劃澀微寒,生用長於鎮驚安神、平肝潛陽,鍛用則收斂固澀力增強。麻黃根與鍛牡蠣合用,相須配對,斂津液、止汗力大增。方如牡礪散。

2、麻黃根配黃芪:與作用甘溫,除補氣升陽,利水消腫外,尚有固表實衛止汗之功。麻黃根甘平,善走表固衛而止汗出,無論氣虛自汗或陰虛盜汗,均可應用。兩藥合用,麻黃根既助黃芪以止汗,又引黃芪達衛分、走肌表,***奏益氣固表之功,加強止汗之力。方如麻黃根散。

麻黃與麻黃根的區別

麻黃與麻黃根雖然同出壹種植物,但二者功效相反,早在《》述“麻黃發汗之氣,駛不能禦,而根節止汗。”麻黃為辛溫解表藥,性味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功效發汗、平喘、利尿,主要應用於:1外表風寒表實證;2肺氣壅遏的咳喘證;3水腫兼有表證者。而麻黃根為收澀藥,性味甘、平,歸肺經,功效止汗,主要用於自汗,盜汗。所以,在用藥時不可混淆。

麻黃根的副作用

只要不大量服用,壹般不會有什麽副作用,有表邪者忌服。

麻黃根醫書記載

1、陶弘景:“止汗,夏月雜粉用之。”

2、《滇南本草》:“止汗,實表氣,固虛,消肺氣、梅核氣。”

3、《四川中藥誌》:“斂汗固表。治陽虛自汗,陰虛盜汗。”

以上就是壹些麻黃根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關註養生之道網頻道。

麻黃、麻黃根、麻黃根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