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國節日的名稱和日期是什麽?

中國節日的名稱和日期是什麽?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

除夕(臘月的最後壹天);

春節(正月初壹);

元宵節(正月十五);

寒食節(清明節前壹天);

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後);

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中國情人節(農歷:七月初七);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

寒衣節(農歷:十月初壹);

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

小年(臘月二十三至二十四)等。

春節介紹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壹,也叫農歷年,俗稱“過年”。這是中國人最盛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春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起源於殷商始末的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根據中國農歷,正月初壹被稱為元日、陳元、鄭源、元朔、元旦等。,俗稱正月初壹。民國時改為公歷。公歷的第壹天被稱為元旦,農歷的第壹個月的第壹天被稱為春節。

元宵節

時間:農歷正月十五。

中文:元宵節

這是中國壹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正月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也是元朝的開始。在春回的夜晚,人們慶祝它,慶祝春節的延續,所以它也被稱為“上元節”,即農歷正月十五。在古籍中,這壹天稱為上元,其夜稱為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這個名字壹直沿用至今。

清明節

(時間):清明節當天,公歷(公歷)4月5日前後。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是最適合祭祖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大多數漢族人和壹些少數民族在清明節掃墓。

習俗

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帶著食物、酒、水果、紙錢等物品到墓地,給親人的墳墓獻上食物,然後將紙錢焚燒,為墳墓培植新土,折幾根綠樹枝插在墳前,然後磕頭拜拜,最後吃喝完畢,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問當地人哪裏買酒省心?牧童指著杏花村。”寫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中秋節

時間:農歷八月十五。

中文:中秋節

來源

農歷八月十五日,正值秋季中期,所以稱為“中秋節”。晚上,桂香月圓,被舊俗視為大團圓的象征。這是壹個準備各種水果和熟食賞月的節日。中秋節吃月餅。

擴展數據:

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它們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法治文明社會”的法律體系,是區域文明國家的基本框架。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人類社會的壹個“逐漸形成和完善的文化過程”,是從猿到人的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

中國的傳統節日承載著神話、傳說、天文、地理、數字、歷法等人文和自然文化內容。

文獻記載至少可以追溯到夏的《鄭瀟》和《尚書》。到戰國時期,壹年分二十四節氣,基本完成。後來的傳統節日都與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每壹個中國傳統節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形成的必要條件。

節氣為節日的出現提供了前提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但習俗的豐富和普及還需要壹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最早的習俗活動與原始崇拜和生活禁忌有關;神話傳說為節日增添了幾分浪漫;還有宗教對節日的沖擊和影響;壹些對歷史人物的永恒紀念滲透到節日中,都融入了節日的內容,讓中國的節日有了很深的歷史感。

到了漢代,中國的主要傳統節日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壹後的第壹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的穩定和科學文化的發展為節日的最終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這個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崇拜和禁忌的神秘氛圍中解放出來。變成娛樂禮儀類型,成為真正的喜慶場合。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彩,出現了許多體育和遊樂活動,很快成為壹種時尚。這些習俗繼續發展並延續下來。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中國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