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神經性皮炎患者常出現陣發性劇癢,常有煩躁、焦慮、失眠等伴隨癥狀。本病多發於青年、中年或老年人,兒童少見。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壹種臨床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精神神經因素、免疫與內分泌功能失調、胃腸功能障礙、飲酒、局部刺激等因素是本病主要的誘發和加重因素。
壹、神經性皮炎受多種因素影響,中醫和西醫對其認識有所不同,需了解
1、中醫對神經性皮炎的認識
中醫認為本病外因風、濕、熱邪侵襲,內因情誌不暢,肝郁化火、心火熾盛,血熱生風,或嗜食肥甘厚膩,脾胃受損,濕熱內生與風邪相搏,凝滯經絡,日久耗傷陰血,血虛風燥,肌膚失養,發為本病。分型主要有風濕蘊膚證、肝郁化火證、血虛風燥證。
臨床實踐研究表明,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神經性皮炎在改善皮損,緩解瘙癢,調節情緒方面優勢明顯,降低復發率,安全性高。中醫通過辨證論治來治療本病,治療方法主要有中藥內服外用、針刺、拔罐等。
本病分為三型:風濕蘊膚證、肝郁化火證、血虛風燥證。風濕蘊膚證治宜祛風利濕,清熱止癢,方用自擬祛風止癢湯,由消風散化裁而成;肝郁化火證治宜疏肝解郁,清肝瀉火,方用自擬疏肝瀉火湯,由龍膽瀉肝湯化裁而成;血虛風燥證治宜養血潤燥,熄風止癢,方用自擬養血止癢湯,由當歸飲子化裁而成。
2、西醫對神經性皮炎的認識
西醫認為本病屬於精神功能障礙引起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通過問卷調查形式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年齡等,可能的暴露因素如生活居住環境、飲食習慣以及模式、生活習慣以及方式;精神心理情況,如睡眠質量、心理緊張、抑郁焦慮等。
3、中藥治療
中醫的治療重在辨證論治,鑒於臨床患者病情復雜多樣,在自擬方基礎上隨證加減治療,收效甚好。肝郁化火之像明顯加用龍膽草、澤瀉、梔子等清熱疏肝,患者心煩失眠嚴重可加用磁石、牡蠣等重鎮安神;癢劇者加白鮮皮等祛風止癢。
風濕蘊膚證加用防風、荊芥、地膚子等散風祛濕止癢,兼有內熱者,可酌加黃芩、茵陳、虎杖等清熱利濕,乏力、倦怠氣虛者,可酌加太子參、黃芪,炒白術等補氣健脾;腹脹,納呆者,可酌加炒麥芽、萊菔子等健脾行氣和胃;大便溏,次數增多者,可酌加薏苡仁、茯苓等健脾止瀉。
血熱風燥者加用生地、玄參、茜草、大青葉、雞血藤、牛膝、防風等清熱涼血,祛風止癢。熱邪耗傷陰血,心煩不寐,加酸棗仁、合歡皮等養心安神;火熱傷津,口幹,手足心熱者,加用麥冬、玉竹、天花粉等滋陰潤燥。根據皮損部位:在頸項者加用菊花、升麻、葛根等上行發表;在肘部者加桑枝、姜黃等引藥達上肢;在下肢者加川牛膝、黃柏等引藥下行。
二、了解不同中藥的藥物作用,以下這6種中藥對疾病的治療效果比較好
1、柴胡
柴胡性苦、辛,微寒,歸肝、膽經。有和解表裏,疏肝解郁,升陽的作用,小劑量的柴胡可以升提氣機,中劑量可疏肝解郁,大劑量解表退熱。味辛行散,苦能泄,本方中取其善於疏肝,條達肝氣之功,《藥品化義》:“柴胡,性輕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柴胡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促進免疫功能、保肝利膽等作用。
2、郁金
郁金辛、苦,寒,歸肝、膽、心、肺經。有行氣解郁,活血止痛,清心涼血,利膽退黃之功。本藥為純陰之品,氣性清揚上升,即可入氣分,散肝郁,又可入血分,涼血破瘀,為行氣活血涼血之要藥。現代藥理研究顯示郁金具有抗菌、消炎、保肝、降血脂、抗癌等作用。
3、佛手
佛手辛、苦,溫,歸肝、脾、胃、肺經。氣味芳香,辛行苦泄,主疏肝理氣,理氣和中,燥濕化痰,《本草從新·佛手》雲之善於“治氣疏肝,和胃化痰”,《本草再新》謂之:“治氣舒肝,和胃化痰,破積,治噎膈反胃,消癥瘕瘰癧。”現代藥理研究顯示佛手柑內酯還具有抗炎、抗氧化、鎮靜催眠和抗癲癇的作用,佛手揮發油有抗抑郁作用。
4、赤芍
赤芍苦、微寒,歸肝經。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清肝火之功,總體功效與牡丹皮相似,兩者常相須為用,***奏清熱涼血活血的作用,丹皮長於清熱涼血,赤芍長於活血散瘀。其外觀色紅,入血分,能活血化瘀,味苦性微寒。
能清血分之熱,入肝經,調理肝經氣血,使其疏泄有度。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赤芍化學活性成分有芍藥總苷、鞣質類、黃酮類、揮發油類等,具有保肝、抑制多種病原微生物,還具有抗腫瘤、神經保護、抗氧化等多種藥理作用。
5、丹參
丹參味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功效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養血除煩,涼血消癰。其氣平而降,味苦微寒,破宿血,瘀去而新血生,《本草匯言》雲:“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之藥也。”現代藥理研究顯示丹參具有改善血管微循環、抗菌、抗炎及抗腫瘤作用。
6、地骨皮
地骨皮甘,寒,歸肺、肝、腎經。主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甘寒質潤,可清虛熱除蒸,尚能生津,本品入血分,可涼血熱。《綱目》:“去下焦肝腎虛熱。”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地骨皮及其提取物有抑菌、調節免疫、抗自由基、降血糖等作用。
三、患者除了科學服藥之外,還需要註重心理疏導,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身心醫學認為,心理與情緒對人體的生理有密切的聯系,持久不良情緒會導致或加重疾病。神經性皮炎患者因皮損肥厚粗糙,病情纏綿,久治不愈容易出現焦慮、煩躁等心理,尤其發於面部頸項者,常因自身的形象受損,怕人嘲笑而自卑、抑郁。
不願與人接觸,長期治療用藥加重患者經濟負擔,使患者緊張、焦慮。這些不良情緒又反過來加重病情,故導師在中藥治療的同時強調心理疏導的重要性,經常寬慰患者,囑其多進行室外運動,舒暢身心,可以更好的縮短病程。
結語:神經性皮炎患者常有緊張、壓抑、焦慮、煩躁等情緒,這些負性情緒不僅是神經性皮炎發病的誘因,又能加重病情。在治療神經性皮炎時,在情誌護理方面通過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積極與患者交流溝通,囑其多參與集體活動,多進行跑步、書畫等活動使患者心情愉悅,減輕其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