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700字。寫好作文需要反復總結經驗。思維的發散可以讓作文有更多的角度,童年的記憶在這個時候被喚起。節日的習俗也是每個人心中最美好的回憶。請參考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和習俗的700字範文。
中秋作文的由來和習俗700字1“吃月餅,快點,快來吃月餅!”媽媽的喊聲讓我對美味的月餅垂涎三尺。吃著月餅,我忍不住好奇地問媽媽:“哎,媽媽,漢族原來過中秋節有什麽習俗?”“嗯,我只知道壹點,就是說在原來的中秋節,男人不能祭拜月亮,女人不能祭拜竈王爺。”“哦,那其他少數民族呢?”“妳媽媽永遠不知道這件事,我來告訴妳!”爸爸接茬道。然後給了媽媽壹個壞笑,媽媽溫柔的瞪了爸爸壹眼。
接著,父親給我們講了壹個關於傣族中秋節的傳說:
每逢中秋節,雲南傣族人總要吃“拜月”,這是他們獨特的習俗。
因為,根據傣族的傳說,那天天上的月亮是玉皇大帝的第三個兒子顏變的。顏是壹個堅強勇敢的年輕人。是他帶領傣族人民打敗了入侵他們的敵人,贏得了傣族人民的愛戴和敬仰。然而,他不幸去世了。他死後,屍路升上天空,變成了現在的明月,在天空中發出柔和的月光,給黑暗中的傣族人民帶來光明。
因此,以後每逢中秋節,傣族男孩都會壹大早背著火藥槍上山,在中秋節那天射火雀和野雞,獵取野味。姑娘和媳婦們來到湖塘裏抓魚,給月亮做最美味的食物。他們都在忙著準備節日晚餐。家裏的老母親也沒閑著。他們正忙著炒糯米,做壹些大小不壹的食物。在四張桌子的每個角上,放壹個圓形的糯米糕,然後在每個糕裏插壹根燈芯。當月亮在地平線上緩緩升起時,熏香將被點燃,壹家子的男女老少將開始“拜月”。之後就要向天空發射火藥,以示對巖石的尊重。最後壹家人,男女老少,高高興興地圍坐在小方桌旁,品嘗美食,歡笑賞月,直到盡興才回家。
我被這個美麗的故事感動和迷住了。望著天上的明月,我不禁看到了那幅英勇拼搏的畫面,不禁向往起傣族的中秋節...
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700字2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是“壹年中月光最亮,時間為人們所欣賞”。中秋節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的價值只有三秋的壹半。它也被稱為團圓節或中秋節,中秋節和八月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根據專家的研究,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最晚形成。
中秋節有許多習俗和形式。除了賞月和吃我們熟悉的月餅,不同地區的人們還根據自己的地區傳統和社會習俗慶祝中秋節,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不同習俗。比如很多南方地區流行中秋節,老北京流行男妓。此外,還有廣州的中秋節,安徽的燒塔,香港的舞龍等。許多少數民族也有中秋節的習俗,如跳上月亮和拜月,這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
雖然各地風俗各異,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節壹直被譽為最有人情味和詩意的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當然會更加令人深深懷念,尤其是月亮高掛的時候。
說起中秋節,民間流傳著許多不同的傳說和童話,包括飛蛾撲火、吳剛伐桂、玉兔砸藥、朱元璋月餅起義、唐逛月宮等故事。當然最熟悉的故事是飛蛾撲火跑到月亮上,飛蛾偷走了丈夫的長生不老藥,飛到了月宮。也有很多故事。在更早的記載中,飛蛾偷走了仙丹,變成了癩蛤蟆,叫做月神。飛蛾跑到月球後,住進了月宮,其實是壹個很偏僻的地方,除了壹棵樹和壹只兔子。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中間,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在中國的農歷中,壹年分為四季,每個季節又分為孟、中、吉三個部分,所以中秋節也叫中秋節。8月15日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滿月更圓更亮,因此也被稱為“月夜”和“八月節”。在這壹夜,人們仰望天上如玉的明月,自然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機會寄托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因此,中秋節也被稱為“團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