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①燃燒法
粉絲等燃燒時無刺激性氣味。
塑料產生的油滴有刺鼻的氣味。
在網上流傳的視頻中,該女消費者用打火機點燃了某品牌的龍口粉絲,從而將龍口粉絲稱為“塑料做的”。那麽,龍口粉絲真的能燒嗎?罐頭幹粉、面條等。被燒傷?為了驗證“燒法”的可靠性,昨日中午,記者從市場上購買了三種不同品牌的龍口粉絲,以及1種掛面、1種掛面和1種紅薯粉。
實驗開始時,實驗人員先依次點燃龍口粉絲、幹粉絲、掛面、紅薯粉,全部燃燒。幹粉絲、粉條燃燒時,火比較小,幾乎沒有聲音;龍口粉條和紅薯粉燒起來比較烈,會發出噝噝的聲音,但是燒起來沒有刺鼻的味道。
隨後,實驗人員依次對五種不同材質的塑料制品進行燃燒實驗,發現四種塑料制品在燃燒時均產生油滴和刺鼻氣味,其中1種在燃燒時產生黑煙。
◆實驗人員的分析:
從實驗結果來看,龍口粉絲的燃燒情況與塑料明顯不同。龍口粉條是用澱粉做的,澱粉是壹種碳水化合物,容易燒,跟混塑沒關系。像龍口粉條壹樣可以燒的食物有很多,比如方便面、掛面、紫菜等。,都可以燒。通過燃燒來鑒別食品(粉條)的成分和質量是不科學的,也是沒有根據的。
幹燥後的粉條會有壹些中空的結構,所以燃點達到燃燒條件後,自然會燃燒,因為中空的結構,會有爆裂聲。
■實驗②微波加熱法
粉絲和紅薯粉受熱膨脹。
塑料加熱沒有明顯變化。
為了進壹步驗證龍口粉條不可能含有塑料成分,實驗人員進行了第二組實驗。
實驗開始時,實驗者先依次取適量的龍口粉絲、幹粉絲、掛面、紅薯粉,切成塊,放入微波爐加熱。經過壹段時間的加熱,可以發現幹粉條和掛面幾乎沒有變化,而龍口粉條和紅薯粉有不同程度的膨脹。
隨後,實驗者將五種不同材質的塑料制品依次放入微波爐中加熱。加熱壹段時間後,可以發現塑料沒有明顯的變化。
◆實驗人員的分析:
澱粉具有受熱膨脹的特性,就像爆米花壹樣;另壹方面,塑料在受熱時不會發生變化或收縮。龍口粉條、紅薯粉主要由澱粉組成,加熱後自然膨脹;幹粉條和幹粉條沒有變化,因為它們的主要成分不僅是澱粉,還有蛋白質,所以膨脹不會很明顯,很難看到。
■實驗③溶解法
粉絲在水中加熱完全溶解。
塑料在水中加熱時不會發生變化。
在最後壹組實驗中,實驗者選擇了溶解法。
實驗人員選取了兩種不同品牌的龍口粉絲和五種不同材質的塑料制品。他們把兩種龍口粉條放在兩個玻璃瓶裏,五種塑料制品放在1玻璃瓶裏,加入等量的蒸餾水和鹽水。經過長時間的加熱,我們可以看到兩個玻璃瓶中的龍口粉絲幾乎都已經溶解,而塑料制品仍然是原來的樣子。
◆實驗人員的分析:
澱粉遇水加熱會溶解,塑料遇水加熱不會變化。鹽酸的加入只是加速了這種變化的出現,並不影響結果。
■實驗證明
龍口粉條不能含塑料。
通過以上三組實驗,實驗者認為龍口粉絲中不可能含有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