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在了解了這七條“烹飪原則”之後,我突然發現我會做飯了。

在了解了這七條“烹飪原則”之後,我突然發現我會做飯了。

我曾經是壹個廚房男孩,沒有什麽烹飪經驗。不要炒雞蛋,要炒蔬菜,這是我曾經問過自己的話。後來認識了壹些做美食的朋友,突然覺得做飯其實是壹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把做出來的菜比作壹幅畫,那麽廚師就是自己畫出來的人。做好壹道菜,成就感真的可以爆棚。雖然起步晚,但方法對了,肯定事半功倍。抱著這個信念,我開始磨練自己的廚藝。

在我了解了壹些烹飪原理後,突然發現烹飪其實並不是很難。我真的學會了烹飪。想做好飯,有方法可循。下面,我將總結七條我認為非常實用的“烹飪原則”。讓我們來看看。

烹飪時,最常用的加熱介質是油。油溫也可以理解為溫度。如果妳想做出美味的食物,保持好火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經常聽到廚師說“油溫是多少百分比”,這個百分比是根據油的燃點來劃分的。

油的燃點是280度,10%相當於十分之壹,也就是28度,50%的油溫相當於140度左右。對於壹個新手廚師來說,很難判斷油溫。其實有壹些簡單的方法:

壹、兩成油溫:把手放在油面以上,可以感覺到輕微發熱,適合容易糊的菜;

三、40%油溫:油面靜止,將筷子插入油面,筷子周圍有小氣泡,適合炒肉;

50%至60%油溫:油位波動,氣泡多,有噝噝聲,適合煎、炸、炸等大多數菜式;

70%至80%油溫:煙很多,適合煎或炒菜,皮通常煎得比較脆。

炒菜的時候要先把鍋加熱再倒油,然後再放油進去。熱鍋冷油可以避免粘鍋。而具體用的火候,要根據炒的菜來決定。壹般來說,油溫低的時候食材容易吸油,吃的時候容易油膩。油溫高的時候可以激發食材的香味。當然,前提必須是適度。

為了使菜肴美味,調味料的使用非常重要。對於壹個新手廚師來說,調料不多,但是用對了地方。我們最常見的廚房調料是鹽、糖、醬油、醋、料酒。如果我們正確使用這五種自制調味料,我們就成功了壹大半。

鹽:最重要的調料,所有味道之首,可以什麽都不加,除了鹽。做菜的時候,記得趕緊把鹽放進鍋裏。鹽有逼出水分的作用,過早放鹽會導致食材中大量水分;

白糖:可以起到提神、拋光的作用,也可以緩沖其他味道。如果鹽放多了,可以加點糖降低鹽度;

醬油:鮮醬油加鹽,老抽增色。後者常用於燴菜中。放醬油的時候記得減少鹽的量。

醋:可以保留食材中的水分,使口感更加酥脆,但記得在烹飪前放;

料酒:主要起到去腥的作用。當放入鍋內溫度最高時,魚腥味成分可溶解揮發。

在香料的使用上,我們只需要掌握兩點。首先,我們應該使用正確的時間,例如,我們不應該剛剛煮好就放鹽。第二是要用適量,記住太多,不確定的話可以放幾次,先試試味道再放。

在用對調料的基礎上,想要烹飪到更高的層次,就必須掌握調料背後的原理。香料通常有明顯的香味。烹飪時正確使用,可以去腥增香。香料的種類太多了,但基本有四種:八角、桂皮、香葉、花椒。

八角:又名大料,適合燉或紅燒肉。加熱時間越長香味越濃,不適合炒素菜。

肉桂皮:常用於制作葷菜,甜味中帶壹點刺鼻的味道,是制作紅燒口味的必備,有保鮮的作用;

香葉:氣味比較柔和,帶壹點甜味,非常適合做醬菜或者煲仔飯。

花椒:要做川菜,可以緩解食材油膩,去除食材腥味。

在香料的使用上,以少用多為好,因為香料的味道通常比較濃郁,壹不小心就很容易蓋過食材本身的味道。

做肉菜的時候,要想讓肉的食材鮮嫩多汁,有三個關鍵點:第壹,要選擇新鮮的肉;第二,壹定要掌握好烹飪的溫度,不要煮過頭;三是提前腌制。第三點很重要,也容易忽略。

腌制肉類時,我們可以加入生粉或蛋清,攪拌後可以在肉類表面形成壹層保護膜,減少高溫烹飪過程中水分的流失。另外要提醒大家,腌制肉類的時候,最好不要放鹽,因為鹽會加速水分的流失,可以用醬油代替鹽調味。

肉類在加熱過程中,水分流失會加快,導致口感變老,柴火。如果想讓肉變嫩,就要在烹飪前給它加壹道屏障,補水鎖水。所以,人們在做肉菜的時候,首先要腌制。

剛學做飯的時候,可以定壹個小目標,先試著炒壹盤素菜。這方面也是有技巧可循的。炒素菜時,盡量用肉油,如豬油等。炒菜前可以把油炒香。另外,要大火快炒,煮之前放鹽。前者可以保持素菜的色澤,避免變黃,後者可以避免蔬菜中的大量水分。

炒素菜時,壹定要堅持極簡的原則,簡化調料,用好油、鹽、蒜。溫度和使用的油也是決定味道的關鍵因素。

在我學會做菜之前,我壹直想不通,為什麽餐館裏賣的魚湯、骨頭湯又濃又白,而家裏做的看起來卻沒有味道。後來明白了決定湯色的原理,才恍然大悟。湯變白的原因是加熱過程中脂肪和蛋白質溶於水並乳化。

所以壹般來說,脂肪含量高的食材更容易乳化,湯也更容易熬成乳白色。但是,在大熱量的情況下,乳化反應可以加速

如果要燉的魚湯或者骨頭湯又濃又白,記得先開大火,等湯逐漸變白後再轉小火。記得大火煮白,小火清。

說完以上六條烹飪原則,第七條原則是最簡單的,但也是最常見的。記得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有這樣壹段旁白“高端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法”。食材越好,越需要品嘗它們的真味,過多的修飾反而會適得其反。

優質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方式就能給食客帶來驚喜。換句話說,選擇好的食材是烹飪美食的關鍵。

從懶惰中學習。

做菜很難說,因為真的需要我們努力去琢磨;說起來容易,因為背後還是有技巧的。

以上總結的七條烹飪原則,經過我的親身實踐,發現非常有用。正是通過他們,我意識到烹飪是壹個有趣的學習過程,在不斷的學習中,我實際上學會了烹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