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電影/每天壹部精彩電影推薦
2006年,成龍的寶貝計劃在內地上映。
有人為成龍回歸功夫喜劇而高興,有人為古天樂帥氣的外表而著迷,有人為片中的嬰兒而熱血沸騰。
而很少有人會註意到,影片中那位戴眼鏡的老先生。
他是許冠文。
許冠文主演《寶貝計劃》時已經60歲了,這是大陸觀眾第壹次在電影院看到他。
誰是許冠文?
他是“鬼馬喜劇”的創始人,也是著名的“冷面喜劇演員”。
許冠文,出生於1942,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有三個兄弟,分別是許冠武、許冠英和許冠傑。
20世紀70年代的香港電影業屬於許冠文和李小龍。
李小龍在唐山以老大哥聞名,與猛龍過江,精武門,龍爭虎鬥,死亡遊戲。但他的輝煌也是他的終結,李小龍的離奇死亡結束了他短暫的生命。
隨後,許冠文掀起的壹股喜劇熱甚至蓋過了李小龍掀起的旋風。
《鬼馬雙星》、《瘋狂的錢》、《半斤八兩》、《賣身契》,這四部電影每年都以遠超第二名的成績占據香港票房榜第壹名。
這是許冠文的時代。
如今的《半斤八兩》壹書被公認為許冠文的巔峰之作。
《半斤八兩》於1976上映,由許冠文執導,許冠傑、許冠英、趙雅芝、吳耀漢等主演。該片以850萬港元的票房奪得當年票房冠軍。
許冠文電影中的許多語言詞匯來自香港的粵語,兩者之間有壹些微妙的差異。很多詞的美和趣,只有香港觀眾才能體會。
特別是開創粵語流行歌曲的許冠傑,為許冠文電影制作了同名歌曲,其中使用了很多香港下層社會特有的語言。
這個特點在《半斤八兩》開頭就表現得很明顯。
《浪子回頭的聲音》這首歌也非常適合我們今天唱,它生動地刻畫了996個年輕人努力掙錢,仍然掙不到幾個錢的心態。
40多年過去了,香港人渴望壹夜暴富,我們今天仍然渴望。
伴隨著這樣的歌聲,鏡頭跟著兩只腳壹前壹後走過香港發展中的街道。
第壹雙小腳,穿著壹雙讓人震驚的恨天高(時尚真的是壹個圈子)。
然而幸運的是,美女纖細的雙腿拯救了鞋子和我們的眼睛。
這最後壹雙腳有點不好看,破破爛爛的,缺了壹個洞。
乞丐為什麽要跟著美女?
後來觀眾才發現,這雙破鞋的主人並不是乞丐,而是壹家私人偵探事務所的總裁黃若思(許冠文飾),他正跟蹤客戶的妻子,以獲取她出軌的證據。
李國傑(許冠傑)、帕弗(許冠英)和傑基(趙雅芝)都是偵探事務所的成員。
影片主要講述了總裁和三位成員服務客戶的各種經歷的故事。
哇,聽起來很酷。妳現在在招人嗎?
這麽說吧,如果總裁壹個月給妳500塊吃住,妳永遠不會加薪。每頓飯的預算是兩元,隨時有摔斷胳膊斷腿的危險。妳還會做嗎?
如果妳不做,只有傻瓜才會做。
這個總裁真小氣,連漂亮的女秘書生日,他的禮物也只是壹塊巧克力。
是的,是壹個。
順便說壹句,22歲的趙雅芝美得可以發光!
和兩個員工吃飯,他扣了壹只雞給兩個人,每人壹只雞爪,剩下的自己吃了。
壹旦有員工打碎了窗戶,掉了花瓶,他就會拿出電腦,仔細計算要扣多少錢。
這些畫面經過許冠文在電影中的誇張演繹後變得非常搞笑,但群居動物看著就笑了——
這不正是我們的真實寫照嗎?
我們不是在津津有味地吃著大佬們留下的“雞爪”嗎?
我們請假都不怕被扣工資嗎?
上次不是有個“女子因未能趕上上座獎公交車而哭”的新聞嗎?
作為老板,許冠文對下屬的剝削只比我們今天所遭受的少壹點點。
說起“無厘頭”喜劇,我們往往會想到90年代初的“喜劇之王”周星馳。
其實早在七八十年代,許冠文的喜劇就已經大量使用了無厘頭的對話和橋段,充滿了世俗的草根精神。
這在《半斤八兩》中隨處可見。
比如劫匪搶劫影院時,許冠文旁邊的壹位女士緊張地問:“只搶錢,不搶色。”
這時,許冠文漫不經心地看著她說:“妳想變漂亮。”
許冠傑在車上突然對許冠文說:“我總覺得這個世界似乎欠我什麽。”
“妳出生時沒有尿布。這個世界欠妳什麽?”許冠文甚至沒有回頭。
不得不說,這種邏輯很容易被扼殺。
《半斤八兩》也是功夫喜劇的先聲。
這部電影有三個打鬥場景,分別是:
許冠傑用廚房裏的各種廚具和食物與偷錢包的小偷搏鬥,最後發現錢包在自己的口袋裏。
許冠文在超市與小偷夫婦的搞笑打鬥;
最後劇院和冰淇淋車打起來了。
雖然影片中有明顯的器官道具、體驗式動作、特效等元素,但仍在香港引起轟動,並成功打入日本、西班牙等國際市場。
有趣的是,在成員許冠傑成功之後,影片並沒有走到師徒和解的場面。
相反,許冠傑在許冠文總統偵探社旁邊新開了壹家,與之競爭,成為另壹個“許冠文”。
他吃的是壹樣的巧克力豆,也是200元壹小時的咨詢費。每個顧客來的時候,他還會炫耀自己和高管們的照片...
而這就是標題“半斤”的含義:
當我們是員工的時候,我們詛咒老板。當我們成為自己的老板時,我們開始用同樣的手段剝削我們的員工,甚至更糟。
沒有誰比誰強,大家都只是半斤八兩。
許冠文的喜劇也可以看作是對現實社會的反映、反思和批判。
觀眾喜歡在屏幕上看到尷尬瘦弱的許冠文靠自己的聰明絕招能贏很多次。
相應的社會現實是,人們也希望憑借自己的智慧在社會競爭中發壹筆橫財。這種想法在香港人的頭腦中逐漸合理化、合理化。
因此,許冠文的喜劇既有普通的壹面,也有開明的壹面。他在滿足市民投機心理的同時,也不忘告誡自己的電影觀眾,人不可貪得無厭。
這種看似矛盾復雜的設定,其實是香港人心態的反映,也是香港人在定位自己時所經歷的困惑和迷茫。
無論是作為作者的許冠文的電影,還是作為演員的許冠文的電影,我們在其中看到的都是壹個越來越負責任的許冠文。
比如《神算》(1992)中許冠文對黎明的教導,《乞丐英雄》中許冠文對下屬的約束,顯然充滿了社會責任感。
在《半斤八兩》中,即使是小氣的總裁也充滿了壹種“慈父”氣質。他教許冠傑技巧,當他困惑時,他用“毒雞湯”教他。最後,他開始像他父親老的時候那樣反思自己。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徐克、王晶、周星馳等人異軍突起,香港電影界頓時充斥著各種對怪力的癡迷和情色暴力。
許冠文的喜劇就像壹杯茶,始終保持著他清新健康的風格和不溫不火的質感。看完這部電影,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麽他被稱為比周星馳更偉大的香港喜劇演員。
今天,我們仍然需要像許冠文這樣的創造者。
因為他讓喜劇不再是表面的壹堆段子,而是壹種值得深思和回味的藝術成就。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童雲熙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