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鱔魚稻田養殖技術

鱔魚稻田養殖技術

稻田養殖黃鱔,黃鱔可攝食水生昆蟲及幼蟲,有利於水稻生長,水稻本身也為黃鱔棲息創造了條件,互生互利,既提高了水稻的產量,也收獲了壹定數量的黃鱔,綜合效益顯著,是實現農業增收、農民致富的又壹條途徑。 1. 稻田的選擇 應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汙染、排灌自如、旱澇保收,且通風、透光、保水性能好,弱酸性土質的田塊。 2.稻魚工程建議 ①加高加寬加固田埂: 壹般田埂應有大於0.4米寬,並高出田面0.5米以上,田埂夯實不漏水,並在田塊排水口用密眼鐵絲網罩好;②平整田塊: 在四周開挖寬、深0.4~0.5米的排水溝,田內再開數條縱橫溝,寬、深0.3~0.4米,溝與溝相通,形成“井”字狀,溝占稻田面積的8%~10%;③翻耕、暴曬、打碎泥土後,每畝施腐熟發酵的豬、牛糞800~1200公斤作基肥,均勻撒於田塊中,3月底4月初,排水溝放50~100公斤雞糞,註水深0.3米,繁殖大型浮遊動物供黃鱔攝食。 3. 水稻栽培要求 選擇高產、優質、耐肥、抗倒伏的水稻品種,株行距20厘米×26厘米。 4. 鱔種放養 選擇無傷無病、遊動活潑、規格整齊、體色發黃或棕紅色的苗種。壹般每畝放養30~50 克/尾的鱔種800~1000尾,並套養5%泥鰍。泥鰍上下竄遊可增加水中溶氧,也可防止黃鱔相互纏繞。放養時水溫差不要太大,切勿用冷水沖洗鱔種,以防“感冒”。用3%~5%食鹽水浸泡鱔種5~10分鐘,以殺滅體表病菌及寄生蟲。 5. 飼養管理 保持水質清新、肥活、溶氧豐富。根據黃鱔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初養階段,可在傍晚投餌,以後逐漸提早投餌時間,經過1同至2周的馴化,即可形成每日上午9時、下午2時、傍晚6時的集群攝食習慣。每次投餵根據天氣、水溫及殘餌多少靈活掌握,壹般為其體重的5%左右。黃鱔是以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喜食小魚、蚯蚓、蛆等鮮活餌料,5~7天投餵壹次,投餵量為30%~50%。把活餌放入排水溝,讓黃鱔自由采食,並搭配壹些蔬菜、麥麩等。生長期間也可投餵壹些蛋白質較高的配合餌料,分多點投餵,確保黃鱔均勻攝食。動物性餌料壹次不可投餵太多,以免敗壞水質。夏季要勤檢查食物,撈出剩餌,剔除病鱔。高溫季節加深水位15厘米左右,以利於黃鱔生長。暴雨時及時排水,以防田水外溢鱔魚外逃。 6. 水質調節 黃鱔和水稻***同生活在壹個環境,水質調節要根據水稻的生產需要兼顧黃鱔的生活習性。初期,灌註新水以扶苗活棵;分蘗後期水層加深,控制無效分蘗,也利於黃鱔生長;生長期間,5-~7天換水壹次,每次換水量20%,並加高水位10厘米。每15天左右向田中潑灑壹次生石灰水,每立方米水用生石灰10~15克。在悶熱的夏天,應特別註意黃鱔的活動變化,如身體豎直、將頭伸出水面,表示水體缺氧,需加註新水增氧。 7. 田間管理 協調好水稻田間管理和養鱔之間的關系,註重養鱔與水稻耕作制度的配合。施農藥時,宜施高效低毒農藥,防止農藥過多直接落入水裏。

希望以上資料對妳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