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窩窩頭是怎麽來的?叫什麽名字?

窩窩頭是怎麽來的?叫什麽名字?

蒸玉米面包

北方的雜糧主要是玉米,玉米粉叫棒子面,也叫雜面。因為玉米俗稱穗軸,所以得名。南方人不懂,所以有誤會。以前的小說裏,都說窮女人流著淚,壹根壹根往嘴裏送棍子。玉米粉和豆粉混在壹起,所以叫雜。其實如果摻了三七就特別甜,所以不是粗糧,而是做成玉米面包,類似黑面包,壹般作為窮人的食物。在南方,如浙東臺州,人們通常吃玉米粉,但它被稱為六谷糊。距離光緒年間丁酉年剛好壹周。我住在杭州。壹位姓宋的保姆是臺州人。她經常把它和紅薯壹起帶來。小時候覺得很好吃。壹般做餅吃的時候叫窩窩頭,但是做成了圓錐形,空心有拳頭那麽大。因其下有巢,故名。人們吃這種東西,大概起源很早,歷史上沒有記載,什麽時候有玉米。本來就沒必要去試圖找出這些東西的來歷。現在如果偶爾發現壹點記錄,知道過了什麽時間,就沒什麽意思了。

窩窩頭起源的歷史很難考證,但是我們知道這個名字至少在明朝就有了,也就是有300多年的歷史了。李光廷的《向憶》卷五載有劉寬福的《孫七首》。在最後壹章,寫著“愛沃沃”,雲上有壹個小紙條,“沃沃是用糯米粉做的,形狀像元宵粉,裏面有糖餡。蒸熟了就叫沃沃。地裏的糧食是雜糧做的,有壹斤那麽大,它的下壹窩還是老樣子。茶館很小,說愛窩。都說明朝沈迷者,因名愛巢,今愛之。”這樣,因為皇家愛巢的簡稱,可以看出窩窩頭這個名字在明朝那個時候是存在的。也就是說農民用玉米粉做這種食物已經很久了,而且是很久了。天下事不獨,窩窩頭的故事如下。北海公園有壹家餐廳叫“仿膳”,就是模仿禦膳廚房的做法。在他們著名的食物中,有壹種“窩窩頭”,據說與慈禧有關。相傳清朝末年,八國聯軍進京前不久,慈禧等人倉惶西逃,匆匆數日,所帶餅盡皆吃光。當她到達Xi安時,慈禧太餓了,她下令停下車,讓她的人去找食物。侍從們想,她吃慣了山珍海味和軟糕,現在哪裏找得到。於是男人們只是嘟囔著回答,無從下手。慈禧壹看,勃然大怒:“妳們這些奴才怎麽不找吃的?妳想餓死我!”壹太監道:“老佛爺息怒。我不是不願意去找,可是這個地方到哪裏去找呢?”就在這時候,慈禧看到不遠處有人逃竄,坐著吃飯。她指著說:“妳去看看吧。”太監跑去看了看,流民吃的是涼涼的窩窩頭。太監報告說,他們吃的是粗糧。慈禧從來沒有聽說過窩窩頭,非常驚訝。她下車去參觀。她看到這是壹種來自黃澄澄的食物,那些人正在享受它。她上前問:“這個好吃嗎?”壹個老人回答說很好吃。慈禧太後肚子空空如也,忍不住流口水。她想嘗壹嘗,就說:“妳能給我嘗壹嘗嗎?”老人欣然遞上壹支。慈禧接過來,咬了壹口。味道很好,她吃了。啊!好香啊!不壹會兒,壹個大大的窩窩頭被她吃了。

後來她回到北京宮,每當吃膩了滿桌的皇家大餐,就想起逃亡時吃的東西——窩窩頭,真是回味無窮。於是命禦廚做個窩吃了。窩窩頭帶來的,也是黃澄澄。她嘗了壹下,啪的壹聲,感覺不是這個味道。壹怒之下,她殺了幾個廚房工人。禦廚難破。沒有廚師怕死,也沒有人敢給她做窩。讓我們壹起想辦法。或者壹個老廚師想出了壹個主意:“我們用栗子粉和白糖做個窩頭,看她喜不喜歡?”於是,大家開始做栗子面窩窩頭,慈禧嘗了嘗,還挺好吃的。她高興地說:“我逃跑的時候終於吃到窩窩頭了。”消息傳回禦廚,大家都松了壹口氣。從此,禦膳廚房的點心譜上多了壹個小窩窩頭。其實這種窩窩頭只是比現在加了更多的配料。據說裏面有玉米粉、栗子粉、黃豆粉、糖等材料,所以味道很獨特。所以,除了真正的窩窩頭,北京還有愛心窩窩頭和小窩窩頭兩種,留下壹點歷史的痕跡。“窩窩頭”是壹個微小的東西,卻意外地有這麽有趣的歷史,說明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壹些食物,壹定有很多東西可以發現。

參考資料:

/view/63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