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
不同的名稱:米香(別錄)、香(本草經註)、香(樂府詩)、香(靈藥方)、廣木香(昨日方)。
來源是菊花植物的根,如木香、湖北木香和木香。
植物形態學①木香
高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大,圓柱形,外觀褐色;稀疏的樹枝和樹根。根葉三角狀或長江三角洲狀,長30 ~ 100厘米,寬15 ~ 30厘米。根葉基部延伸成不規則分裂的翅狀,葉緣不規則淺裂或波狀,具稀疏短刺。上半部深綠色,短毛,下半部淺綠色,帶褐色,短毛,尤其在葉脈上。葉柄長1.5 ~ 2倍於葉長。花莖高30 ~ 200厘米,邊緣薄,有柔毛;花莖上的葉子長10 ~ 30厘米,柄或梗短;頭狀花序,單生,頂生和腋生,或數個簇生在頂端;總花梗短或無;總苞片約10層,三角狀披針形,長9 ~ 25毫米,外層最短,先端尖,疏柔毛;花均為管狀,深紫色,筒長65438±0.5厘米,頂端5裂,裂片長6毫米,雄蕊5枚。著生於葉下喉,花藥合壹,上端稍分離,有5個尖齒;子房下位,花柱外露,柱頭2裂;花托有長剛毛。瘦果線形,頂端截頂,長6毫米,分枝,上端有黃色直立羽狀冠毛,長約65438±0.5厘米。果熱時常脫落,有時果頂有殘留花柱基部。花期為7月至9月。掛果期:8月~ 65438+10月。
生長在更高的山上。原產於印度。雲南、廣西、四川均有栽培。
②湖北木香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很粗。莖高約7厘米。莖生葉倒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3 ~ 30cm,寬5 ~ 12cm。它們不裂或很少不規則分裂,頂端鈍圓,基部逐漸變窄為葉柄,長4 ~ 10cm,寬1cm,邊緣有波狀齒,膜質,上面粗糙。頭很多,大概8個,聚合在壹起。總苞倒卵形,長25 ~ 30毫米,有5 ~ 6層,外層卵圓形,中層倒卵狀披針形,近革質,邊緣近膜狀,頂端尖,有細骨尖;花多數,略長於總苞,花冠長約26毫米,筒極窄,裂片比冠短兩倍,外有腺體;花藥天藍色,約。8毫米長;柱頭頂端有疣狀突起,呈線形分枝,長3 ~ 4毫米。冠毛近3層,全部直立,汙黃。未成熟的瘦果是光滑和有角的。
生於山坡林緣草原。分布於四川西南部。
③木香
根粗而直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非常短。葉有根,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葉柄長,羽狀裂片5-7對,裂片常卵狀披針形,齒細,或基部有小裂片,很少有不明顯的齒,兩側被小粗毛,下面有蜘蛛絲毛和稀疏的腺毛;內葉苞片狀,具缺刻或齒狀,葉柄與花序梗部分結合。6 ~ 8頭,叢生於枝條頂端;總苞鐘形,苞片4層,披針形,綠色帶紫色;花都是管狀的。紫色,花冠長約30毫米,筒部長約20毫米。冠毛棕黃色,外冠毛有皺紋,向下覆蓋瘦果,再向上折疊。瘦果四棱形,疏生長柔毛。夏秋開花。
山坡上的草。分布於四川西部和西藏。
6月10至次年6月10采挖,去除殘梗,洗凈,曬幹(不宜久曬),密封,存放於陰涼幹燥處。
藥材①木香
幹根為圓柱形或死骨狀,長5 ~ 15 cm,直徑約0.5 ~ 6 cm。表面黃褐色至灰褐色;栓子大部分已取出,有明顯的縱溝和側根痕,有時可見網狀皺紋。很難,很難打破。切面稍扁平,黃褐色、暗褐色或黃白色,可見散在的褐色、明亮、大的油室:形成層呈環狀、褐色,具放射狀紋理;皮約占半徑的1/3:老根有髓,幼根無髓;氣味強烈而專壹,味道苦澀。色澤黃白,質地堅實,香味濃郁為佳。
地點:雲南。
②湖北木香
根呈圓柱形,略似雞骨,或已被切成兩半,長約5 ~ 25厘米,直徑0.7 ~ 1.5厘米。表面呈黃褐色、深褐色或灰褐色。栓子大部分不存在,有縱向的皺紋和溝紋,突出的細根痕。堅硬,易斷。切面稍平,褐色或棕黃色,褐色油室散在,但比木香小而少。樹皮和木頭的半徑略相等;形成層呈環狀,棕色。香氣專壹,弱於木香,微苦辛辣,嚼起來黏黏的。根須均勻,色澤棕黃,質實,身嫩,香味濃者為佳。
所在地:四川省昌都市和涼山彜族自治州。
③木香
根呈圓柱形或已被縱向切成兩半,稍彎曲,長10 ~ 30 cm,直徑約1.5 ~ 3 cm。表面黃棕色至深棕色。根頭大多燒黑發粘(俗稱糊頭)。根部粗糙,木栓已被去除,露出纖維網。它很輕,很硬,很難折斷。破碎不平,皮黃褐,約占半徑的1/3:木材黃白色;中央髓白色疏松,老人變空心,油腔小於以上兩種。氣息清香專壹,但弱於以上兩種,味苦,黏牙。最好枝幹粗實,香味濃郁。
位置: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雅安。
此外,還有同屬植物的根,如木裏木香(四川)、大理木香(雲南),也有入藥的。
木香片炮制:將生藥用清水洗凈,取出,潤12 ~ 24小時使其軟化,切片,曬幹。燉木香:將木香切片放在鐵絲匾中,用壹層衛生紙和壹層木香隔開,鋪幾層,放在火邊或幹燥室中,烤至木香所含的揮發油滲入紙中,然後取出晾涼。部分地區將1斤木香片和4斤麩皮放入鍋中炒至不焦黃色,篩去麩皮,冷卻。
性味硬而溫。
①經典:“辛溫。”
②草藥煎劑:“熱氣,味苦,無毒。”
經絡入肺、肝、脾。
①本草補:“通肝經。”
②雷公炮制藥物性質說明:“人體心、肺、肝、脾、胃、膀胱六經。”
功能:主要用於行氣止痛,溫中和胃。治療中寒氣滯、胸痛、嘔吐、腹瀉、泄瀉、寒疝。
(1)經典:“主宰邪神,控制毒疫,強化野心,主宰暴露。”
(2)別錄:“治惡氣寒於筋;主氣虛,消毒,(治)溫瘧,藥之精也。”
③本草經註:“治腫毒,祛邪氣。”
(4)《藥性論》:“治婦人血氣刺痛,心痛難忍。最後,用酒送服。治療幾種心痛,積寒氣,疥瘡,腫痛,驅逐各種窒息無聊。治霍亂吐瀉,心口刺痛。”
⑤《日華子本草》:“治諸心中之氣,止瀉,霍亂,痢疾,安胎,健脾,消食。治療不好,膀胱冷痛,嘔吐和惡心。”
⑥王:“把脈象當病,沖逆氣機。它主要負責滲出和便秘。”
⑦本草宣彤:“治疝氣。”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0.5 ~ 1.5元:磨汁或服丸散。外用:研磨、調和或濃汁包衣。
陰虛津虧者宜忌用。
(1)《本草經》:“肺虛熱者,慎勿犯。”陰虛體虛內熱,各種疾病發熱,火傷胃灼熱等禁用。"
②《德培本草》:“臟腑燥熱,胃氣不足者忌用。”
方案壹:治標不治本,氣痛不調和:木香、溫水磨稠汁、熱酒調服。(“單純單方面”)
②內釣腹痛治法:木根五穴,乳香五穴,沒藥五穴。用水煎服。(阮氏小二芳)
③治諸氣,攻脘腹,痞滿大便不暢:木香三(二)枚,枳殼兩枚(麩炒去瓤),川大黃四枚(銼,微炒),牽牛花四枚(微炒),胡李樂皮三枚。上藥,搗羅為末,煉蜜搗之,丸大如梧桐樹。吃之前用姜湯服三十粒藥丸。(《盛慧芳》木香丸)
(4)對待所有沈積的水汽,兩邊刺痛,中間讓人吃不下飯,頭暈目眩,可以用茶水驅散。本方分兩次服用:木香、檳榔、青皮、陳皮、廣茂(焦)和黃連(麩炒)各壹兩,黃柏和大黃各三兩,香附(炒)和矮牽牛各四兩。上面還好,水丸有小豆那麽大。每次吃30片。吃完送姜湯。(《儒》木香檳榔丸)
⑤治胃腸無力,寒熱失調,泄瀉煩渴,食米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胸膈脹滿,脅肋脹滿;或者腹瀉膿血,內急後重,夜間多發,不思飲食;或者小便不利,四肢懶散,漸漸消瘦:黃連(去蘆須)220兩(用山茱萸120兩炒紅,不去山茱萸),木香(缺火)428兩。上面是細粉,醋糊是藥丸,如梧桐樹大小。每次服20粒,和濃炒飯壹起喝,壹日三次。(“方菊”大香連丸)
⑥治痢疾膿血,裏急後重,日夜過量:芍藥壹兩,當歸五個,大黃壹個半,黃芩壹個,黃連木香壹個,檳榔壹個。為了結束。每次拿三五塊錢,壹燈水,炒到七分,到我這裏來溫著拿;如果還不停,再拍壹次。如果它不停止,停止。(《動蕩病機與保命集》中的導氣湯)
⑦治療小腸下落引起的冷疝、絞痛:川楝子三錢、小茴香、木香、吳茱萸。用自來水煮沸。(導氣湯在醫學方劑中的簡單含義)
⑧肌腱轉移治療霍亂:木瓜汁1支,木香1支。前兩種口味配熱酒,不分時間。(《盛記總錄》)
⑨治療小兒陽明經風熱濕熱,腫脹或無故疼痛:廣木香、枳殼(麩炒)兩塊半,甘草兩塊錢。用水煎服。(曾氏小兒方)
腋臭的主治:將青木香浸泡在上好的醋中,放在腋下。(“有效處方”)
⑾治邪蛇咬傷:青木香不限,水煎。(口袋方巾)
提醒:木香1此中草藥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