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價值表怎麽看?食物的營養成分與我們的健康密切相關。通過閱讀營養成分表,不僅可以從數量上控制我們的攝入量,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減脂增肌。其實大家都不太會看營養價值表。我給大家整理了壹篇如何看營養價值表的文章,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妳覺得營養價值表怎麽樣?1 1,營養成分表的表達形式
它通常與文字和圖表結合在壹起,作為食品標簽的壹部分印在包裝的背面或側面。
雖然很多人習慣性忽略,但這個淺見其實反映了很多信息,比如攝入過多熱量會導致肥胖,攝入過多鈉會增加高血壓風險,反式脂肪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等...
營養成分表主要包括三個主要內容,從左至右分別是營養成分的名稱(項)、含量和營養參考值(NRV%)。
第1列:項目
在營養成分的選擇上,中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采用“4+1”模式,除部分被認定為豁免的食品外,所有營養成分都必須標註這五項。
其中,“4”是指四種核心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1”是指能量。
第二欄:內容
由於每份食物的重量不同,為了保持均勻性,通常會按照每份100g(ml)食物的含量來顯示營養成分(有些不是按照100g,以實際為準)。
所以,如果壹袋牛奶的重量是250g,配料表顯示每100ml含蛋白質3g,那麽這袋牛奶的總蛋白質含量就是3g*2,5=7,5g,以此類推。
第3欄:NRV%
此欄顯示每100g(ml)食物所含營養素占人體壹天所需營養素的百分比,反映成人壹天所需營養素的推薦值。
以可樂為例。通常這罐是330ml,每100ml的含糖量占人體壹天所需糖分的4%,也就是說,如果妳喝了這罐快樂水,妳就攝入了4%*3,3=13和那壹天所需糖分的2%。
2、能量與營養素的關系
能量,也稱為熱量,主要通過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在人體內轉化。作為生命之源,它保障和支持我們的日常生命體征和活動。
傳統的能量單位是千卡(kcal),或KCal,對應的國際單位是千焦(KJ)。我們通常說的是卡路裏(cal),國際上對應的是焦耳(j)。它們之間的轉換關系如下:
1千卡=1千卡=1000千卡=1000卡路裏= 4186 kj = 4186 kj。
我們需要的能量主要從三種營養素中獲取: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每克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4卡路裏,而每克脂肪可以提供9卡路裏,用公式表示:
食物能量(KJ)=(蛋白質*4+脂肪*9+碳水化合物*4)*4,186。
比如下面這袋方便面,含蛋白質7、2克,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53、8克,所以總能量為(7,2 * 4+17 * 9+53,8 * 4) * 4,186 = 65438+。
另外,在四大核心營養素中,很容易忽略“鈉”。鈉雖然不能提供熱量,但與健康密切相關。
鈉主要從食用鹽中獲取,攝入量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此處不討論)。雖然現在提倡清淡飲食,大家做菜都有意識的少加鹽,但是很少有人關註包裝食品中的鈉含量。
以榨菜為例。雖然吃,但壹定不能多吃。每100g的鈉含量高達128%,說明妳今天真的不需要吃幾口鹽了。
同理,腐乳、火腿、話梅、腌制食品的鈉含量過高,食用時要有節制。
3.辨別真偽
學習這些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這裏有幾個案例。以後買菜的時候可以多加註意,不要落入不良商家的圈套。
陷阱1:能量單位作弊。
因為國家沒有強制規定食物熱量的單位,而且很多人對卡路裏、千焦、熱量等都很困惑。,有些商家為了讓食物看起來低,就把食物熱量標為壹個單位,但實際上,每1卡路裏的熱量相當於4186千焦。雖然能量標簽只有500,看起來不高,但是後面的單位是大卡,換算成千焦會超過2000,而壹碗四兩米飯才500千焦。
陷阱2:能量分享技巧
很多高熱量的零食,為了讓熱量和脂肪看起來更低,不是以100克計量,而是以小份計量。
雖然標註的數值變低了,但是如果換算壹下,妳會發現熱量和脂肪簡直高得離譜。
陷阱三:參考比例有貓膩。
營養素參考值(Nutrient reference values),壹種中國食品標簽,是根據中國居民的壹般體質和膳食結構(4歲以下兒童食品和專門為孕婦設計的食品除外)制定的,作為消費者選擇食品時的營養參考尺度,也反映了普通成年人的推薦日平均營養攝入量。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成人每天應攝入2000卡路裏(約8400千焦)。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別占總能量的65,438+03%、27%和60%。換算後是蛋白質65g,脂肪60g,碳水化合物300g。
但某些食品配料表中的參考比例明顯有誤。比如下圖中的腰果,每100克含有2200千焦的能量,隨後的比值高達82和15%。所以,我們壹天攝入2700千焦的熱量就夠了?
不僅如此,其他項目都不對,碳水化合物也沒有體現為國家強制標簽,還自稱越南菜,專供出口,簡直就是奧利給的。
陷阱四:配料表裏藏了東西。
除了營養配料表,配料表還包含了豐富的食物信息。我國法律規定,食品配料表必須如實記錄食品的真實成分,按比例從高到低排列配料。
所以,通過配料表,妳就能知道自己肚子裏吃的是什麽。如果擔心是不是食品添加劑太多,壹眼就能看出來。
單看營養成分表好像沒什麽問題,但是看成分表MD就不對了。成分上明確寫著白糖和果葡糖漿。碳水化合物怎麽可能為零?有什麽麻煩嗎?
如何看待2 1和營養價值表中的標準?
註意是每個100g算壹份,還是每個包裝的重量算壹份。例如,有些食物每包重量為65,438+000克,但每份都在營養成分表上標明。例如,壹份30克的食物含有能量、脂肪和鈉等。看到含量比較低,就可以放心吃了。
2.看看這能量
壹般食物的能量為2042千焦,占每天需要攝入總能量的24%。壹般來說,吃壹頓飯的能量占總能量的33%左右。可見這類食物是高熱量食物。
3.看蛋白質質量指數。
如果妳想知道這種包裝食品的營養價值是高還是低,有壹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看蛋白質質量指數。將蛋白質的營養參考值%除以能量的營養參考值%。如果≥1,就是高蛋白食物,營養價值高。反之,則不高。
4.看看碳水化合物
要關註糖的含量,需要嚴格限制糖的攝入,尤其是蔗糖、糖漿等“精制”糖。
5.看看鈉含量
食品營養標簽中的鈉含量是控制指標。氯化鈉是壹種電解質,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日常生活中,要補充壹定量的鹽,保證身體正常的電解質需求。但如果攝入過量,容易引起脫水癥狀。
6.看看脂肪
看脂肪含量,嚴格控制脂肪的攝入。脂肪攝入總量每天不能超過60克,這包括我們吃的油和肉,以及各種零食中所含的油。
7.看看反式脂肪酸
壹些營養成分表中通常會標註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反式脂肪酸在體內的代謝時間為51天,導致肥胖的能力是普通脂肪的7倍,會大大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每人每天反式脂肪酸含量不超過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