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
畜禽肉中的水分含量約為75%,以束縛水、死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結合水約占肌肉總含水量的5%,借助極性基團與蛋白質分子表面和水分子的靜電引力緊密結合,形成水分子層;不動水約占肌肉總含水量的80%,以不動水狀態存在於肌原纖維、肌原纖維和肌膜之間。遊離水約占肌水總量的15%,存在於細胞外空間,可以自由流動。
蛋白質
畜禽肉的蛋白質含量為10%-20%,因動物種類、年齡、膘厚、地點而異。在畜肉中,豬肉的平均蛋白質含量約為13.2%。牛肉高達20%;羊肉介於豬肉和牛肉之間;兔肉、馬肉、鹿肉、駱駝肉的蛋白質含量也在20%左右。狗肉大概是17%。禽肉中,雞肉的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約為20%;鴨肉約16%;鵝肉約18%;鵪鶉的蛋白質含量高達20%。
動物不同部位的肉,因為肥瘦程度的不同,蛋白質含量差異很大。比如豬裏脊肉的蛋白質含量約為21%,後臀尖約為15%,肋肉約為10%,胸肉只有8%;牛裏脊肉蛋白質含量約22%,後腿肉約20%,肋肉約18%,前腿肉約16%。羊前腿肉的蛋白質含量約為20%,後腿肉約為18%,脊胸肉約為17%。雞胸肉蛋白質含量約20%,雞翅蛋白質含量約17%。
壹般來說,心、肝、腎等內臟的蛋白質含量較高,脂肪含量較少。不同內臟的蛋白質含量也不同。在家畜的不同內臟器官中,肝臟的蛋白質含量較高,為18%-20%,心、腎的蛋白質含量為14%-17%。在家禽的內臟中,肝臟和心臟含有13%-17%的蛋白質。
畜禽肉的蛋白質完全是蛋白質,含有各種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比例接近人體需要量,容易被人體充分利用,營養價值高,屬於優質蛋白質。
畜禽的皮膚和筋膜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結締組織的蛋白質含量為35%-40%,大部分是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比如豬皮含有28%-30%的蛋白質,其中85%是膠原蛋白。因為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缺乏色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屬於不完全蛋白質,需要與其他食物結合補充必需氨基酸。
骨骼是壹種堅硬的結締組織,其中蛋白質含量在20%左右,膠原蛋白占很大比例,是壹種不完全蛋白質。骨頭可以加工成骨泥,添加到肉制品中,充分利用蛋白質。
畜禽血液中蛋白質的含量約為豬血12%,牛血13%,羊血7%,雞血8%,鴨血8%。動物血漿蛋白含有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組氨酸,營養價值很高。其賴氨酸和色氨酸含量高於面粉,可作為蛋白質強化劑添加到各種食物和膳食中。血細胞可用於香腸制作,其氨基酸組成與膠原蛋白相似。革蘭氏陰性菌經膠原酶水解後,可獲得與膠原蛋白水解物相同的多肽。
脂肪
畜禽肉的脂肪含量因動物的品種、年齡、肥瘦程度、所在位置等因素而差異很大,從2%到89%以上不等。畜肉中,豬肉脂肪含量最高,其次是羊肉和牛肉。比如豬瘦肉的脂肪含量是6.2%,羊瘦肉是3.9%,牛肉瘦肉只有2.3%。兔肉的脂肪含量也較低,為2.2%。禽肉中,火雞和鵪鶉的脂肪含量較低,在3%以下;雞和鴿子的脂肪含量差不多,在14%到17%之間。鴨鵝的脂肪含量高20%左右。
畜肉的脂肪成分以飽和脂肪酸為主,主要由硬脂酸、棕櫚酸和油酸組成,熔點較高。禽肉脂肪含亞油酸多,熔點低,易於消化吸收。瘦肉中膽固醇含量低,每100 g約70mg,肥肉比瘦肉高90%左右,內臟更高,壹般是瘦肉的3-5倍左右,腦中膽固醇含量最高,達到每100g 2000mg以上。
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和組成是衡量食用油營養價值的壹個重要方面。動物脂肪所含的必需脂肪酸明顯少於植物脂肪,因此其營養價值低於植物脂肪。在動物脂肪中,家禽脂肪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高於家畜脂肪;豬脂肪的必需脂肪酸含量高於牛羊等反芻動物。壹般來說,家禽脂肪的營養價值高於家畜脂肪。
碳水化合物
畜禽肉碳水化合物含量為1%-3%,平均為1.5%,主要以糖原形式存在於肌肉和肝臟中。動物宰前過度疲勞,糖原含量降低,宰後存放時間過長。此外,由於酶的作用,糖原含量減少,乳酸相應增加,PH降低。
礦物
畜禽肉礦物質含量為0.8%-1.2%,瘦肉含量高於肥肉,內臟高於瘦肉。鐵的含量約為5mg/100g,豬肝最為豐富。畜禽肉中的鐵主要以血紅素的形式存在,具有很高的消化吸收率。內臟也富含鋅和硒。牛腎豬腎的硒含量是其他壹般食物的幾十倍。此外,畜禽肉中還含有較多的磷、硫、鉀、鈉、銅。鈣的含量雖然不高,但吸收利用率高。
家禽肝臟富含多種礦物質,平均水平高於禽肉。肝臟和血液中鐵的含量非常豐富,達到10-30mg/100g以上,堪稱鐵的最佳膳食來源。鳥類的心臟和內臟也是富含礦物質的食物。
維生素
畜禽肉能提供多種維生素,主要是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A,內臟的含量比肌肉多,肝臟最豐富,尤其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B2。牛肝和羊肝中維生素A的含量最高,豬肝中維生素B2的含量最豐富。禽肉中也有更多的維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