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牛奶可樂經濟學有1000字。讀《牛奶可樂經濟學》的奇妙之處在於,妳可以從多個角度讀壹本書。書中的思想內涵不容忽視。寫作是壹件神聖而艱難的事情。看完壹本書,妳壹定有很多話要說。也可以看完《牛奶可樂經濟學》後參考1000字寫下自己的感受。
看完《牛奶可樂經濟學》,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是我對經濟學誤解的救贖。對於剛開始接觸經濟學的我來說,每天面對壹些令人頭疼的公式和學術術語,讓我失去了學習專業的熱情。但是,通過這本書,我認識到經濟學在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經濟學正在生動地編織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身邊所有的重大事件都可以用經濟學的原理壹壹解決,這讓我重新對經濟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下是我看完這本書的壹點小感受。
壹,生活中多問幾個“為什麽”,也許我能受益匪淺。
這本書通過提問來引起讀者的興趣。我是壹個好奇心很強的人,自然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讓我通讀壹遍。作者開頭會問“為什麽牛奶是方盒子賣的,可樂是圓瓶子賣的?”“為什麽妳打開冰箱,冰櫃就亮了,而冰櫃不亮?”“為什麽女人的扣子在左邊,而男人的扣子總是在右邊?”..................................................................................................................................................................................產品的設計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費者意願的功能,又要滿足賣家保持低價、方便競爭的需求。也就是說,產品設計必須在兩者之間保持平衡。產品設計的功能要符合性價比原則,細節設計也和幾何原理有壹定的關系。以牛奶可樂為例。第壹,因為消費習慣,可樂多是直接從容器裏喝,拿在手裏圓柱形更方便,而牛奶不是,雖然有的配有吸管。二是產品特性不同,牛奶需要專門包裝在冰櫃裏,運營成本高。用方盒子包裝可以節省壹些存儲空間。我們看到大部分可樂都是放在超市的開放式貨架上,運營成本低。冰櫃的儲物空間非常寶貴,提高了方形容器牛奶的收益。所以,多問“為什麽”,可以降低我們的成本,提高我們的收益。
第二,經濟沒那麽復雜,它來源於生活,我們也要應用於生活。
《牛奶可樂經濟學》這本書,看完也不覺得枯燥。至少它告訴了我們壹個簡單的道理:經濟學什麽都不是。現在經濟學被經濟學精英們挖得越來越深,越來越狠。沒有開發出幾十個無法理解的公式,沒有成堆的術語創新,妳不可能成為壹個好的專家。所以大家都很害怕,不敢琢磨。其實以最小成本最大產出的原則為例,無非就是方盒包裝的牛奶可以節省壹些冰箱空間,圓瓶包裝的可樂方便拿在手裏,也就是沒讀過書的人都知道盒子包裝的東西可以擺放整齊。我記住了“理論來源於生活”這個簡單的道理。“為什麽酒吧裏喝水要收錢,卻提供免費的花生?”在生活中,我們會覺得自己有多賤,所以說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的錢已經被商家悄悄賺走了。酒和花生是相輔相成的。喝花生的人吃的越多,點的酒就會越多,酒精飲料利潤可觀,所以花生是免費的。沒有人願意邊喝邊喝水,所以如果食客選擇水,酒的量自然會下降,所以水的價格也貴。這也提醒了大家壹個道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所以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擦亮眼睛,減少利益損失。
第三,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其實都是經濟學家。
莊子曾說:“世間的壹切喧囂都是為了利益,世間的壹切喧囂都是為了利益。”自古以來,我們都被利益所困擾,所以很多人選擇經濟學是因為每個人都想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當然我也不例外。但這本書告訴我,盡管有那些煩人的公式,我其實是自己生活中的經濟學家。從這本書的名字不難看出,牛奶和可樂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飲料,牛奶也成為了像我這樣身體不好的人的必需品。但我壹直沒有意識到其中蘊含的經濟學常識,這個問題也給我敲響了警鐘。在最近的國家公務員考試中,有報道稱常識題中最後壹道選擇題讓很多考生傻了眼:在超市裏,牛奶往往是方形容器賣的,而碳酸飲料往往是圓形容器賣的。以下關於這種現象的原因的解釋是不合理的。什麽事?
a、視覺上圓形比方形更柔和舒緩,吸引更多顧客購買;
b .圓柱形罐的底部可以做成半球形凹槽,以承受更大的壓力;
c、牛奶通常需要存放在冰箱裏,立方體容器更節省空間;
d碳酸飲料壹般直接裝在包裝罐裏喝,圓柱形的飲料拿在手裏更舒服。
對於讀過這本書的人來說,答案無疑是a,我覺得這就是讀書的好處,不僅讓我對自己的人生實踐有了更多的思考,還增長了見識,讓我對人生有了不壹樣的認識,更合理地安排資金。讓我成為生活中真正的經濟學家,學以致用。
生活中很多小例子都可以用機會成本和成本收益原理解釋清楚。同樣的,我們需要不同的技巧來處理工作中的各種問題。想要全面自如的應對,就必須對行業的壹些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徹的認識,因為不同的表象歸結為同壹個道理,這樣才能以同變。學習理解原理的過程,就是把書本知識內化為自己能力的過程。實現原則也提高了思想水平和行為能力。我們追求速度,也追求技巧。
看完這本書,我發現生活中有很多通俗易懂的經濟學例子。印象最深的是貼現經濟學這壹章。人人都愛打折。打折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有時候甚至會買到自己平時不用的東西。這壹點在我媽身上尤其明顯。
理性分析,打折對商家和消費者都是好事。巴菲特說,不管我買襪子還是股票,我都喜歡打折買高端商品。
對於商家來說,客戶分為價格敏感型和價格不敏感型。壹個對價格敏感的人,當他看到打折信息時,會促進他的消費。
許多商家對折扣采取了門檻操作。比如淘寶裏的優惠券,如果壹個對價格敏感的人,比如我自己,買了東西,我會去首頁看看有沒有這家店的優惠券,或者發壹個返利查詢的鏈接,看看有沒有隱藏的優惠券。然而,有些人買東西時對價格並不敏感。他們可能覺得做這些事情很浪費時間,所以可能不會這麽做,直接買。對於商家來說,兩種客戶他都能賺到錢,所以他需要他們。
通過打折,壹方面商家可以消耗自己的庫存,如果沒有庫存,也可以把打折作為壹種營銷手段,賣出更多的產品。
打折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比如伊藤。晚上八點以後,他的美食區很多東西,比如熟食,面包,蔬菜,都是五折。比如我們買衣服,換季的時候要打折。比如很多衣服或者品牌店都有VIP折扣,很多人為了這個折扣甚至跨過壹些門檻成為商家的VIP會員。
那麽我們來分析壹下伊藤打折策略所包含的經濟學。伊藤給折扣設了個門檻,就是晚上八點以後。如果對價格不敏感的客戶不想等到八點以後再去購物,他可能會白天來,而對價格敏感的客戶可能會等到八點以後,或者他沒有這樣的購物需求,所以他也會在八點以後去購物,也許他會買些東西。伊藤采用這種折扣策略,如果他所能獲得的總利潤高於不采用折扣策略所能獲得的總利潤,那麽他的策略就是成功的。很明顯,他所有的店都在用這個策略,說明這個策略確實是壹個非常成功的策略。
折扣和股票有什麽關系?巴菲特是在股票打折的時候買的,那麽股票為什麽會打折呢?其實股票折價可能是因為市場環境導致的基本面不好,也可能是因為公司犯了什麽錯誤導致了市場對它的不認可。比如茅臺不可能主動在酒中添加塑化劑,但事實是客觀存在的,導致市場的負面反應,股價跌至相對低點。其實這是買的好時機。總之,好的公司需要等待壹個機會,可能是幾年。
說到經濟學,也許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種圖表和數據,各種晦澀難懂的公式和概念。直到語文老師推薦我們讀《牛奶可樂的經濟學》,我才知道經濟學並不是壹門很高大上很遙遠的學科,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默默的教我們如何生活。
當我打開這本書時,我遇到了有趣的問題:為什麽牛奶是方盒子賣的,而可樂是圓瓶子賣的?為什麽女扣在左邊,男扣在右邊?為什麽很多酒吧對飲用水收費,卻提供免費的花生?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讓我們很難壹下子回答。作者用經濟學原理透過現象向我們展示本質,教會我們如何從另壹個角度看待生活中看似無意卻有意義的問題。既向我們展示了生活中小現象背後的大智慧,也通過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現象加深了我們對經濟學的理解。
書中最重要的兩個經濟學概念是“機會成本”和“成本收益”原理。首先我來說說性價比原則。他的本意是,只有當行動帶來的額外收益大於額外成本時,才值得這麽做。
他是所有經濟學概念的源頭,比如為什麽牛奶在方盒子裏,可樂在圓瓶子裏?原來因為產品的不同,大部分可樂不需要冷藏,牛奶需要冷藏。方盒子可以有效節省冰櫃的使用空間,而大部分人喜歡喝手中的可樂。這是描述性價比原理的典型例子。這個原理不僅用於經濟學,也用於解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機會成本的概念可以用來解釋我們的時間分配問題。當我們總是被繁忙的課業占據的時候,如何合理分配24小時就成了壹個重要的話題。時間的概念可以用機會成本來解釋。當妳選擇壹個東西的時候,妳放棄的最高成本就是它的基本概念。去參加壹個花了幾個小時的淘便宜貨聚會,真的買到了便宜貨嗎?或者,妳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壹些更有意義的事情。熬夜學習,第二天上課打瞌睡好,還是保證睡眠,第二天精神飽滿上課好?比爾·蓋茨不會去撿地上的五塊錢,因為他可能更願意花幾秒鐘去思考公司事業的發展,而不是花幾秒鐘去撿錢。
總的來說,這本書用幽默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我帶入了經濟學的國土,教會了我如何用辯證的眼光看待社會問題,開闊了我的視野,加深了我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也告訴了我“處處留心就是知識”的道理,指導我如何潛移默化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