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上壹次在夏天讀村上的《壹九七三年的彈子球》還是在上大學之前的那個暑假,非常清晰地記得下午的天空總是蒙蒙細雨,八月的北方天氣也格外涼爽。那本《彈子球》給我帶來心靈上的洗滌至今難忘,就像是溫熱的白酒慢慢從胃裏湧向胸口。雖然不像俄羅斯小說那樣能夠給人帶來精神上的升華,村上的文體風格往往能夠將讀者引入扣問生命的旅程之中。
這部小說的內容依舊是非常規的愛情故事,和《尋羊歷險記》類似,關於時間、空間、身體。男女主人公在異樣的時空內無法交匯,在喪失了所有可以把握的東西之後找到了生命的平衡點。也許是現代主義所壹貫倡導的人性回歸思想,使在書的結尾部分、天吾用弗洛依德式的自我剖析和父親達成了和解,這壹幕讓人動容。村上兜了壹個大圈子,用“平衡本身是善”這樣壹個形而上的理念完成了人生另壹個階段的感悟。
對於愛情,書中的主人翁以“穿越”的方式映襯了現代人的感情底線。在壹個對精神和肉體都麻木不仁的年代,青澀的愛戀回憶竟然可以成為最不能舍棄的東西。理想主義的愛情用壹個色彩亮麗的外殼包裹起來,使愛情本身的意義變得彌足珍貴,這是另壹種看待愛情的方法:絕對地、純粹地、無法保留地。愛情就像壹個“空氣蛹”,“進入這個世界的門是單向開放的。”
對青豆開場的描寫顯示出村上良好的音樂節奏感,步步為營有條不紊,等到青豆的刺殺動作那壹霎那前,鋪墊簡直天衣無縫,稱得上是經典偵探小說的背景介紹,《小交響曲》、雅那切克、天衣無縫。
深繪裏這個人物匯集了村上以往小說中多位女性的特征:《再襲面包店》裏的妻、《挪威的森林》中的綠子、耳朵是《尋羊歷險記》中的耳模的影子,這壹切融合在壹起讓深繪裏這個角色顯得並不突兀,反而似曾相識,使村上的讀者產生莫名的悸動。隨著在車廂裏和天吾的那次牽手,想必讀者耳邊又傳來《且聽風吟》的聲響。
裏面關於哲理的部分還沒回過神品讀,要慢慢想。
摘抄書中的幾句話:
BOOK1 P59:但面對深繪裏這個十七歲的少女,天吾感到了強烈的心靈震撼。這和第壹次看見她的照片的感覺完全相同,但面對真人時,這種震撼變得更強烈。不是愛慕,也不是性欲,絕非這壹類東西。恐怕是什麽物體從細細的縫隙中擠了進來,正要填滿他體內的空白。他如此感覺。這不是深繪裏制造出來的空白,而是天吾心中本來就有的。是她將特殊的光芒投射進去,重新將那裏照的雪亮。
BOOK1 p216 “壹切藝術,壹切希求,以及壹切行動與探索,都可以看作是以某種善為目標。因此,可以從事物追求的目標出發,來正確地界定善。”
BOOK2 P171 “基督正在曠野裏嚴格修煉,魔鬼要求他顯示奇跡,要他將石頭變成面包。但是基督拒絕了。因為奇跡是魔鬼的誘惑。”
BOOK2 P175 “從心裏壹步都跨不出去的事物,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
BOOK2 P352 月亮消失之後,暖意再次回到胸中。就像出現在旅人眼前的小燈火,盡管微弱,卻是傳遞約定的可靠信息。
天吾閉上眼睛想,今後就得生活在這個世界裏了。這個世界擁有何種結構,根據何種原理運作,他還壹無所知。今後因此會發生什麽,也無從預測。但那樣也沒關系。不必害怕。不管前方等待的是什麽,他大概都會在這有兩個月亮的世界裏頑強地活下去,找到前進的路。只要不忘記這份暖意,只要不喪失這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