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正三色,包含品種:赤三色、口紅三色、玉袍三色、富士三色、德國三色、德國赤三色
3、昭和三色,包含品種:淡黑昭和、緋昭和、近代昭和、德國昭和
4、黃金,包含品種:黃金、白金、灰黃金、白黃金、山吹黃金、橘黃金、緋黃金、金松葉、銀松葉、瑞穗黃金、金兜、銀兜、金棒、銀棒、德國黃金、德國白金、德國桔黃金
5、花紋皮光鯉,包含品種:貼分、山吹貼分、橘黃貼分、貼分松葉、德國貼分、菊水、白金紅白、大和錦、錦水、銀水、孔雀、孔雀黃金、紅孔雀、德國孔雀
6、別甲,包含品種:白別甲、赤別甲、黃別甲、德國別甲
7、寫鯉,包含品種:白寫、黃寫、緋寫、德國寫鯉
8、光寫,包含品種:金昭和、銀昭和、銀白寫、金黃寫
9、淺黃,包含品種:紺青淺黃、鳴海淺黃、水淺黃、淺黃三色、花秋翠、緋秋翠、黃秋翠
10、衣,包含品種:藍衣、墨衣、葡萄三色、衣三色、衣昭和
11、丹頂,包含品種:丹頂紅白、丹頂三色、丹頂昭和、衣丹頂、鳥鯉丹頂、金丹頂
12、金銀鱗,包含品種:金銀鱗紅白、金銀鱗三色、金銀鱗昭和、金銀鱗丹頂三色
13、雙種鯉,包含品種:鳥鯉、羽白、松川化、九紋龍、鹿子紅白、鹿子三色、影寫、影昭和、五色、黃鯉、綠鯉、茶鯉、紫鯉
紅白(Kohaku):白底上有紅色斑紋的錦鯉稱為“紅白”。它是錦鯉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種之壹,與大正三色和昭和三色壹起被稱為“禦三家”。紅白錦鯉以皮膚鱗片細滑、紅色斑紋油潤鮮艷、白質細嫩潔白而出名。判斷壹條好的紅白錦鯉,首先,體形要求不能過胖或過瘦,以健壯為最佳。其次是質地,錦鯉的緋(也可稱為紅斑或紅質)可分為三大類:鮮紅色、明亮的紅柿色、暗紅色,若細分可有幾十種,但無論哪種紅質都要求明亮、均勻、穩定。白質要求雪白壹片,因為只有雪白才能襯出紅質的優美,若帶黃色則不行,甚至可能是生病的征兆。然後才是花紋。
大正三色(Taisho Sanshoku):錦鯉體表有紅、黑、白三種顏色,因是在日本大正年間培育出的品種,故稱為“大正三色”簡稱“三色”。大正三色是在紅白的基礎上多了壹種墨色,所以說墨質是大正三色最具特色的鑒賞點,當然紅質和白質也是非常重要的。該魚生長速度快、體色鮮艷、切邊整齊、色斑濃厚,以成為目前日本錦鯉玩家爭相掄購的名種之壹。
昭和三色(Showa Sanshoku):昭和三色是在日本昭和年間培育出的,體表有紅、黑、白三種顏色的錦鯉品種,簡稱為“昭和”。體色以大塊墨色為底色,有分布勻稱的紅、白色斑,傳統的昭和三色以日本中部偏北的佐久間漁場生產的為上品,該漁場培育的傳統昭和三色墨色濃厚、紅白斑分布勻稱、體型粗大,極具錦鯉所表現的力的美感,但其在壹齡以下色澤非常淺薄,要在三齡以上才可真正看出它的美姿。
黃金(Ogon):黃金在狹羲上是指體色呈金黃色的錦鯉,但壹般也把以黃金作為基本品種雜交培育而成的白金、白黃金、金松葉等全身具有閃亮金屬光澤的錦鯉統稱為黃金類。
花紋皮光鯉(Hikari Moyomono):黃金鯉與除寫鯉以外的錦鯉交配而繁殖出來的,具有兩色及兩色以上的花紋且體表有光澤的錦鯉稱為“花紋皮光鯉”。
別甲(Bekko):在以白色或紅色為底色的錦鯉背部如分布有小塊墨斑,猶如壹塊塊甲片,稱為“別甲”或“別光”。是在大正三色選育過程中所分離出來的品種。
寫鯉(Utsurimono):如果在以白色、紅色、黃色為底色的錦鯉體表上有大塊的墨斑,如同大塊的墨色寫書在上面,則稱為“寫鯉”。日本東京靜崗縣並木漁場所培育的白寫非常出名,他們培育的白寫的體色達到了白斑雪白、墨斑漆黑的程度,且體型粗壯、遊姿優美。
光寫(Hikari Utsurimono):光寫是寫類和黃金鯉雜交的後代,體表具有閃亮的金屬光澤,其色斑與寫類相似,身上有大塊斑紋。
淺黃(Asagi):淺黃是錦鯉的原始品種,其背部呈淺藍色,有清晰的鱗片網紋,腹部和各鰭為橙黃色。該品系如背部的鱗片網紋不清晰,就算其橙黃色再鮮艷,也屬於下品,難登大雅之堂。
衣(Koromo):緋斑的每壹片鱗片上都有墨,似穿藍或黑的衣服,故稱之為“衣”。
丹頂(Tancho):丹頂錦鯉是所有錦鯉品種中受限制最多的品種,明確的定義是頭部要有壹個圓型的色斑塊,身體其他部位不得有與頭部相同的色塊,眼部無汙點,吻部壹點顏色都不能有。
金銀鱗(Kinginrin):錦鯉體表的鱗片上有多棱反光面,閃閃發光,就象嵌滿寶石壹般,稱為“金銀鱗”。凡有此特征的品種,均在名稱前冠以金銀鱗字樣,如金銀鱗紅白、金銀鱗昭和、金銀鱗大正等。普通的錦鯉從斜上方觀賞最好,而在鑒賞金銀鱗錦鯉時,則要把目光註意在背鰭兩側。金銀鱗不會出現在魚體全身,只要從背鰭到側線部分出現4列,就算是優秀的,但必須排列整齊。
雙種鯉(Kawarimono):不屬於以上12個品種的錦鯉都算是“雙種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