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所謂的中藥小吃,是由中醫中壹些藥食同源的食材制成的,既能滿足大家的食欲,又有壹定的養生作用。
但是,它們雖然是零食,也是食品,但還有另壹個身份,那就是藥材。就算是藥,也不能隨便吃,怎麽吃還是要講究的。
夏天最常見的零食應該是龜苓膏。很多商家把龜苓膏做成果凍,有的做成奶茶、甜品裏的配料。
因為味道類似果凍,也有降火的作用,所以夏天受大家歡迎。
但是好吃的龜苓膏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主要是原料太多。
其實龜苓膏的做法起源於古代,以前也是當藥賣的。只是後來通過配方的改進和口味的改變,才有了今天的食品級龜苓膏。
現代龜板中,壹般使用龜板、土茯苓、金銀花、蒲公英、菊花、甘草等藥食同源的成分。其中龜板和土茯苓是兩種主要成分。(不然為什麽叫龜苓膏!)
龜甲又稱龜甲,取自龜甲。富含動物膠原蛋白、脂肪、角蛋白、18氨基酸,以及鈣、磷、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增強免疫力、補血安神的作用。
土茯苓含有多糖、澱粉、胡蘿蔔素和異黃芪甲苷,具有利尿、鎮痛、抑菌和汞中毒作用。
此外,金銀花、蒲公英等。其實是清熱瀉火的經典食材。多味成分的完美組合,使龜苓膏具有清熱解毒、滋陰補腎、潤腸通便的功效。
但是,正因為龜苓膏的藥用特性,它才趨於涼。胃寒、脾胃虛弱的人不適合吃龜苓膏。
另外,龜板有興奮子宮、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所以孕婦和女性其實不適合在經期食用。
阿膠這種藥材,自古就有。早在《本草綱目》中就詳細記載了阿膠具有治療吐血、鼻衄、血淋、血尿的功效。
目前,阿膠是中醫臨床應用的重要補血藥物,多用於血虛的各種證候,單用有效。
阿膠的原料主要是驢皮熬制而成。
阿膠棗的另壹個重要原料是大棗。相信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大棗有養肝補血的作用,屬於比較常見的經典食材之壹。
熬制的阿膠與大棗結合後,無論是女性還是男性在日常生活中食用,都能達到健脾和胃、益氣安神、滋陰潤燥的功效。
而且氣血兩虛的人經常吃壹些阿膠棗,非常有益。但在阿膠棗這種溫性食物中,如果有胃熱、消化不良的患者,吃多了容易上火。
所以無論如何,壹次吃7粒為宜。
茯苓,中醫常用藥,有健脾養胃的功效。茯苓餅是以茯苓為原料,配以面粉外用而成。形似滿月,薄如紙,白如雪,又香又甜。
每天吃茯苓餅,不僅能健脾養胃,還有助於祛濕,提高機體免疫力。
按理說,這個東西應該更適合大眾吃。但事實並非如此。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吃茯苓餅,會不會覺得有點甜?事實上,涪陵糕的配方在傳承的過程中是有變化的。為了更好的適應現代人的口味。
所以,其實現在廣為看到的茯苓糕,都是加了蜂蜜和白糖的。高血糖患者絕對不建議吃這種食物。另外,消化功能弱的人不適合多吃。
因為糖容易擾亂腸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