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黃雞”這個名字是朱元璋起的。在農業部權威著作《中國家禽誌》中排名第壹,這種雞屬於養殖戶的自然放養。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由於具有體型小、外貌“三黃”(黃羽、黃爪、黃喙)、生存能力強、產蛋量高、肉質鮮嫩等優良特性,被廣泛飼養的家養雞品種以黃羽、黃喙、黃腳命名。成雞重約3-4斤,雞肉嫩滑,皮脆骨軟,脂肪飽滿,味道鮮美。所以全世界都認可。三黃雞是中國最著名的土雞之壹。
生產績效:
成年體重(22周齡):公雞:1600 ~ 1800g,母雞:1250 ~ 1400g;分娩年齡:130 ~ 150天。出生體重:1150 ~ 1200g。雞蛋重量:42 ~ 46g。500日齡產蛋數:180 ~ 200。男女比例:1: 12 ~ 15。受精率為88% ~ 91%;受精卵孵化率為90% ~ 93%。屠宰率為88.5%;總凈膛率65%,腿肌率25.0%,胸肌率18.8%。
真空包裝熟雞肉,經過嚴格的現代工藝加工,仍保持三黃雞的本色和原味,不添加任何色素和化學成分,且攜帶方便,即食,符合都市生活節奏,是現代家庭、郊遊、饋贈的理想綠色方便食品。
所謂三黃雞,並不是指某壹個品種,而是指黃羽優質肉雞的總稱。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市場的增加,對肉雞的需求增加。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養雞科技人員根據現代遺傳育種原理和技術,積極培育和繁殖三黃雞。自廣東省從香港引進石齊雜交雞以來,肉雞產業發展迅速,三黃雞數量增加。廣東省三黃雞按其生產性能和大小,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類:(1)廣東本地種雞場,俗稱本地種雞。(2)以石岐雜、黃越雞為代表的優質“仿土”黃雞。(3)基於石齊雜交雞的改良,其生長速度更快,俗稱“中快”三黃雞。(4)壹種“速生”三黃雞,以黃越“882”為代表,體型大,生長快,含有壹定血緣關系的肉雞品種。這些三黃雞既保持了傳統三黃雞的優質風味,又提高了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產肉量和產蛋量。
餵養方式:
三黃雞的飼養方式主要有兩種:地面厚墊料平養和網上平養。
1,地面平養厚墊料的方式:地面平養厚墊料的方式是在雞舍內的地面上鋪厚約10 cm的墊料,雛雞從在屋內飼養到上市銷售壹直靠它生活。這是目前最常用的餵養方式。地面的厚墊料要幹燥、柔軟、吸水、不發黴。常用的鋪墊材料有刨花、鋸末、稻殼和切碎的麥稭、稻草、玉米稭等,長度為3-6厘米。這些填料混合得更好。厚墊平板維修簡單易行,設備投資少,不良率低;缺點是肉雞易患腸道疾病和球蟲病,會增加藥物成本。
2.網上平養的方法:在離地50-60厘米的高度豎起網架,在網架上橫放約2厘米厚的圓竹竿或木條做成網床,上面鋪上塑料網或鐵絲網,讓雞在網上生活。這種方法雖然設備投入高,但由於雞糞落在地上,雞不與之接觸,可以顯著降低雞群中的球蟲病、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疾病的發病率,減少醫療費用,雞舍內環境容易控制,還可以節省墊料費用。
提高雞蛋產量:
產蛋量是三黃種雞的育種、營養、飼養和管理技術的綜合指標。任何壹種缺乏都可能導致產蛋量下降。在生產實踐中,保持三黃種雞的高產蛋量並不容易。這也是各種三黃雞需要解決的科技難題。種雞產蛋量低的問題,在各地飼養三黃雞的生產單位普遍存在。
1.生理因素方面,影響產蛋的因素有五個:產蛋強度、性成熟、龐大、冬季休息、產蛋持久性。這些因素是可遺傳的性狀,也可以通過飼養管理技術來改變。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證明,限飼技術是改善雞的生理特性、提高產蛋量的有效手段。因此,為了提高產蛋量,有必要實施限飼技術。可以手動改變把手。冬季休息和產卵耐久性可以通過育雛季節和人工光照的選擇來改變。2.產蛋量是雞的壹個重要數量性狀,與雞自身的生理條件、遺傳因素、營養條件和外界環境條件密切相關。從遺傳育種的角度提高三黃種雞的產蛋量是壹種非常有效和主要的技術手段。據測定,500日齡雞產蛋量的遺傳力為0.25 ~ 0.35。同時,三黃雞的產蛋量在個體間差異很大。例如,石齊雜交雞的產蛋量從幾十枚到277枚不等。通過不斷選擇許多產蛋量高的個體組成核心群來逐步提高後代的產蛋量是完全可行的。1981年剛引進石齊雜交雞的時候,產蛋量只有100多枚。經過幾代的選育,產蛋量已提高到140左右。多次雜交選育的三黃雞品種也要考慮肉質性狀,同時選擇產蛋量較高的品種或品系作為祖代親本,使雜交親本產生較高的產蛋量。
3.改善種雞生活的局部環境條件是提高產蛋量的壹個重要方面,包括盡可能將雞舍溫度控制在15℃ ~ 25℃的思想,減少各種因素的應激,提供舒適安靜的環境。[1]
4.飼料的營養狀況是影響產蛋量的另壹個重要因素,必須滿足三黃種雞產蛋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和要求。壹般種雞產蛋期飼料營養為17% ~ 18%,代謝能為10.89 ~ 11.62 MJ。
疾病預防:
三黃雞飼養周期短,壹旦發生任何疾病,即使控制住了,往往還來不及恢復就被賣掉了。所以要立足衛生防疫,要有“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
1.實行“全進全出”制度,即每次只將同壹批雛雞帶入同壹個雞舍或雞場,同年齡的雞在同壹天全部帶出。出來後進行徹底的清潔、清洗、消毒,然後雞舍閑置壹個多星期,再接手下壹批雛雞。由於雞場或雞舍中不同年齡的雞沒有交叉感受的機會,切斷了傳染病的流行環節,從而保證了雞的安全生產。
2.做好消毒工作:徹底消毒雞舍及舍內設備;人員和車輛進出應進行消毒;每周至少給雞消毒1次,定期對雞舍周圍環境進行清潔消毒,加強墊料管理,保持墊料幹燥無黴變。
3.制定合適的免疫方案:1-3日齡患者給予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H120或Ma5滴眼液;7日齡時用新城疫苗拉索塔(soda)或Clrone (clone) -30或II進行滴鼻液或滴眼液。14日齡法氏囊疫苗D-78喝水或滴水;26-28日齡時,飲用兩倍劑量新城疫Lasota或Clrone-30疫苗的水。必要時在35日齡用D-78法氏囊再次飲水。
或者,在1日齡時,使用新分支的二價疫苗ND-H120或ND-Ma5作滴眼液或滴鼻液,同時在1/3日齡時,頸下註射新城疫油乳劑活疫苗,背部皮下註射半劑0.2ml/羽;14日齡,飲水或用法氏囊D-78滴註;32-35日齡再喝法氏囊的水。
4.飲用水或飼料中預防性給藥:在飲用水或飼料中間歇性地添加抗生素,以防止某些細菌性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