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死亡的原因:壹是養殖戶診斷錯誤,二是用藥不對,三是藥品不合格。
肝片吸蟲病
1、羊肝片吸蟲病是如何發生的?
該病是肝片吸蟲寄生在羊的肝膽管中引起的疾病。肝片吸蟲呈棕紅色,形狀像柳樹葉,俗稱“柳葉蟲”。成蟲產的卵,隨膽汁進入腸道,最後與糞便壹起排出體外。蟲卵在溫暖的水中發育,在發育過程中,需要進入某些螺的體內繁殖壹段時間,然後再從螺的體內跑出,成為有感染性的幼蟲。附在草上或在水中。
當羊吃草或飲水時,就可造成感染。而後幼蟲穿透腸壁進行腹腔,從肝被膜進行肝內並定居於膽管;也可從小腸膽管口爬入膽管內。在膽管內經2-3個月就可發育為成蟲,可生存3-5年,但並不排卵。低窪、潮濕、有死水泡子的草場,本病流行嚴重,感染率可達30-60%。本病全年均可發生,但願夏秋季較多見。
2、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斷要點有哪些?
該病壹般有比較固定的流行地區。在流行病區和流行時間內,病羊的臨床癥狀在診斷上有壹定的參考價值。羊感染肝片吸蟲少時,無明顯表現;感染多時,可見食欲降低,反芻異常,瘤胃出現周期性臌脹或前胃遲緩,明顯消瘦,下痢、貧血、黃疸、水腫,產奶量下降,孕羊流產。死後剖檢,可見明顯的膽管炎變化,膽管擴張,管壁增厚,內膜粗糙,內有粘稠的膽汁,可能有出血,膽汁中包含著大量肝片吸蟲蟲體。
3、怎樣防治羊肝片吸蟲病?
預防,要選擇高燥牧場防牧,盡量避開有螺的死水區域;滅螺;對羊進行驅蟲,開春壹次,入冬壹次;羊糞要堆積發酵,殺死蟲卵。
治療,可選用的藥物:氯氰碘柳胺鈉註射液
血液寄生蟲-羊附紅細胞體病
1、羊附紅細胞體病是如何發生的?有何臨床表現?
該病是由附紅細胞體引起的壹種傳染病。附紅細胞體是壹種多形態的致病微生物,屬於立克次氏體,呈環形、球形、卵圓形等形態,附著在紅細胞上或存在於血漿中。病羊和帶菌羊是傳染源,其主要傳播途徑是吸血昆蟲叮咬,血源性傳播以及經胎盤傳染給胎兒。當附紅細胞體侵入機體後,迅速繁殖,進入外周血液,破壞紅細胞。各種年齡的羊都可感染,發病集中在夏秋季節。病初癥狀不明顯,僅表現為異食、口渴,粘膜呈黃白色。隨著疾病的發展,體溫升高,達40-42℃,精神不好,呼吸、心跳加快,食欲降低,反芻減少。流涎,流淚,多汗,四肢乏力,行走不穩,嚴重的臥地不起。產奶減少,發生便秘或出現腹瀉,尿血,孕羊可發生流產。後期,粘膜極度蒼白,黃疸也明顯,肌肉震顫,有的突然退燒後死亡。在血塗片中發現附紅細胞體即可確診。
2、如何防治羊附紅細胞體病?
預防,在夏秋季節,消滅吸血昆蟲,切斷傳播途徑,有利於控制本病。在本病流行地區,於5月份發病前用貝尼爾或黃色素進行兩次預防性註射,間隔10-15天,可防止本病的發生。
治療,發病後病羊要隔離,精心飼養和護理。可選用貝尼爾、黃色素、四環素或土黴素進行治療。貝尼爾,每千克體重3-7毫克,用生理鹽水配成5%的溶液,在深部肌肉分多點註射,每天壹次,連用兩天;黃色素,每千克體重3-4毫克,用生理鹽水配成0.5%-1%的溶液,緩慢靜脈註射,必要時間隔1-2天,可再註射1次;土黴素250-300萬國際單位,1次靜脈註射,每天兩次,連用2-3天。此外,靜脈註射葡萄糖、維生素C等有利於病羊恢復。
在牛羊方面,牛羊蘇壯體現如下:
壹、促生長
生長肉牛提前2個月出欄,羊提前20天出欄
二、調節瘤胃
改善瘤胃微生態平衡,從而迅速解決牛羊不食,嘔吐,消化不良。
三、改善體型,提高瘦肉率
改善肉質結構,讓肉質更加鮮美,提高肌肉比例!
四、提高飼料利用率
可以提高牛羊對飼料,草料的利用以及消化,節約百分之15的飼料以及草料。
五、提高免疫力
減少牛羊腹瀉以及各種細菌引起的感染。
六,使用五天糞便細膩無飼料殘渣消化,消化吸收功能改善。
全國空白市場招代理
聯系熱線鞏老師 153? 4656? 6729 微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