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看起來很苦。妳看,心裏壹個瘤樣的疙瘩擠在壹起,這種不平凡的外表註定了絕不是“好”的。當我們形容壹個人哭喪著臉的時候,我們經常稱之為苦瓜臉。
苦瓜真的很苦,所以在烹飪之前,往往需要將其焯壹下以去除部分苦味,然後將其炒熟或涼拌。但是妳知道嗎?苦瓜完全成熟的時候其實很甜。
有壹次,月經的苦瓜忘了摘,壹直掛在藤上,就熟了。成熟的苦瓜全身變成橘黃色,看起來沒那麽兇了,甚至還有點可愛。月經把手放在苦瓜的下半部,輕輕壹擠,皮就裂開了,再輕輕壹擠,血紅色的苦瓜籽就掉了出來。她拿起壹個,放在我手裏,說甜的,讓我嘗嘗。哼!我當然不會被她忽悠!直到她自己嘗了嘗,沒有“異常”反應,我才把苦瓜籽放進嘴裏。多甜蜜啊!我太驚訝了,只能懷疑這個苦瓜的真實身份,哪怕是個“甜”瓜!
然而,“甜”瓜的營養價值遠不如“苦”瓜。苦瓜呈綠色時,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具有清熱解毒、養顏嫩膚的功效;在苦瓜變黃變甜的過程中,這些營養成分被大量消耗。所以,好瓜有苦吃。
苦瓜也被稱為“君子菜”。按照民間的說法,苦瓜有壹種“不把自己的苦傳給其他東西”的品質,即苦瓜和任何食材都不會用苦去影響其他食材,所以被說成是“君子之德,君子之功”。
破耳朵的味道是苦澀的,但更奇怪。人們對折耳根的態度也很奇怪——討厭的人避之不及,喜歡的人“趨之若鶩”。因為黑木耳的根有很濃的腥味,所以又叫魚腥草。
破耳朵的根壹般用來涼拌。有的人喜歡只保留白根;有些人喜歡和樹葉在壹起。我比較喜歡後壹種吃法,比較粗糙。將碎耳朵的根部洗凈,放入鍋中,切壹些白蘿蔔和生菜絲,加入姜蒜末、油辣椒、醬油、鹽和醋,拌勻,壹頓人間美味就簡單完成了。
斷耳根在南方更常見。我在成都讀大學的時候,壹個北方的朋友,從來不吃斷了耳朵的根。有壹次我們去吃脆皮土豆,老板問我要不要放耳根。我鼓勵我的朋友添加壹些。他吃了以後說沒有比耳根更黑的了。他不明白的是,為什麽會有人喜歡這個味道。
春節期間碎穗的根大量發芽。每次回老家上墳,我媽和月經都會在身上準備幾個塑料袋。每經過壹個破耳朵的田埂,我都會蹲下來挖,挖到隨身帶的袋子都裝不下為止。最好最嫩的耳根往往生長在松軟的腐殖土中,在那裏,不用刀或其他工具,只需用手握住莖,輕輕拔起,就可以將耳根完全連根拔起。
挖破耳朵的根還挺有意思的。更重要的是,破耳朵的根青嫩嫩的滿地都是,卻壹分錢不花。誰能拒絕白嫖的幸福呢?
生菜只是微苦,但我小時候就因為這壹點點苦而討厭生菜。我現在喜歡吃生菜,不僅僅是因為我沒有那麽排斥苦味,還因為“照顧”生菜真的很方便,不用像藤(蕹菜)或者冬莧菜那樣耐心地慢慢選菜。抓住葉根,不斷的拉,三次五次兩次就搞定了,很適合我這種懶人。
我和那個北方的同學就如何吃生菜發生了爭論。他說他吃生菜只吃莖,而我從小主要吃葉子。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壹下生菜的親戚——油麥菜(酒店的炸鳳尾就是油麥菜做的)。壹開始我以為油麥菜是特意剪下來的,後來才知道油麥菜是生菜的壹個品種,也叫長葉生菜。油麥菜口感更脆爽口,但苦味和生菜相比幾乎沒有了。
生菜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特別是還含有豐富的磷和鈣,非常有利於促進骨骼的正常發育,有助於正常出牙。所以孩子不要學我小時候的樣子,多吃生菜!
苦菜不止苦瓜,破耳根,生菜。其實有很多菜都有苦味,比如苦菜、苦菜、苦筍、苦菊、芹菜。資料顯示,這些苦菜大多能有效激活味覺神經,增加食欲,清心健腦,清熱解毒,甚至苦菜中所含的維生素B17也能幫助預防癌癥。
酸甜苦辣鹹,壹共五味。中國傳統講五行,講和諧,所以五味也要講和諧平衡。只有五味平衡,壹道菜的味道才能平衡。這是中國人的飲食哲學。所以,要懂得吃苦,知足常樂。因為苦難,人生是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