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海地葉巍財務報告

海地葉巍財務報告

隨著全球糧價暴漲,黑天鵝事件頻發,有著幾千年農耕傳統的中國開始越來越重視糧食自給問題。然而,令很多人驚訝的是,國內各大超市中壹些號稱“民族品牌”的副食品卻有著濃厚的“洋血統”。

比如河南雙匯,控股方是高盛;銀鷺食品是瑞士雀巢公司的下屬品牌。哈爾濱啤酒屬於比利時啤酒巨頭百威集團。相對於以上企業,金龍魚這個帶有“中國風”的名字,在國外的產地更“純粹”!雙匯、銀鷺、哈爾濱啤酒等。大多被外國投資者收購,成為外國品牌。

龍魚本身並不是壹個中國品牌。如今是因為股價暴跌,引發了19萬股民的焦慮。

在糧油生產領域,“油中茅臺”金龍魚的市值壹度堪比大眾炸雞比亞迪。2021 1,金龍魚a股市值壹度達到7861億元。相比之下,今年4月,獲得“中國第壹車企”稱號的比亞迪總市值為7074.08億元(wind數據)。

但遺憾的是,金龍魚的高光之後是低谷。在接下來的壹年時間裏,金龍魚的股價壹路下跌,從最高點的14538+0元到今天的45元。市值在16個月蒸發了5400億,只剩下2400億,減少了68.97%。這不禁讓我們好奇,龍魚到底怎麽了?

上世紀80年代,由於當時國內招商引資政策放寬,馬來西亞著名商人郭鶴年帶領壹批東南亞華僑投資內地。與同期進入內地市場的李嘉誠不同,郭鶴年在內地的投資並不局限於“房地產市場”,而是廣泛分布於商業地產、服務業、食品和農業加工等領域。

從65438到0988,郭鶴年投資南海油脂,南海油脂既是金龍魚品牌母公司益海嘉裏的前身,也是新中國第壹家民營油脂廠。1991年,益海嘉裏向市場推出了第壹款瓶裝食用油——金龍魚。這樣,郭鶴年開創了食用油在內地銷售的新時代。

當國有糧油店還處於散裝稱重階段時,包裝金龍魚已經進入尚超,開始市場化營銷。由於進入中國市場早,曝光率高,30多年來,很多中國人壹直認為金龍魚是壹家中國公司。

那為什麽曾經成為國內“糧油第壹哥”的外企金龍魚股價跌得這麽慘?

經過30多年的建設,“金龍魚”牌食用油已在國內設立64個生產基地,是集油脂貿易、加工、生產、銷售為壹體的糧油巨頭。其市場份額常年保持在30%以上,2019年市場份額達到40%。

那為什麽金龍魚的市值壹再下跌?是因為不是“本土企業”所以不被國人喜歡嗎?雖然很多人已經知道金龍魚不是民族品牌,但還是有很多人借助過去的口碑購買金龍魚。金龍魚市值大幅下跌的原因如下:

1,虛增估值

其實股價下跌的內在邏輯很簡單,就是大部分投資者都不願意以目前的價格買入這只股票。從金龍魚的財務狀況分析,別說2021高點時的7000億市值,就算是今天的2400億,很多人都覺得不值。

目前金龍魚的市盈率(PE)高達500倍,這意味著股東需要50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靠凈利潤回本。這樣的回報率誰敢投資?

2.管理能力差

根據已公布的財報,2022年壹季度,金龍魚營收同比下降10.97%。2021年報顯示,金龍魚凈利潤同比下降31.62%,為2018上市以來最低。2262.25億元的總營收只創造了4654.38+0.32億元的凈利潤,凈利率只有65.438+0.83%。對比海天葉巍,當年總營收250.04億元,凈利潤6671億元,凈利潤率高達26.68%,是金龍魚的65.438+0.4倍。

3.營銷模式保守。

除了剛進入國內市場時創造了多項“行業第壹”,近年來,金龍魚陷入了漫長的“創新疲軟期”。

以營銷策略為例,多年之後,金龍魚的營銷渠道建設仍然局限於傳統的分銷體系。在經銷商少的早期市場,金龍魚可以通過與經銷商綁定實現贏者通吃。

然而,隨著經銷商向品牌商的轉變,以及中糧等國有品牌的針鋒相對,金龍魚即使增加每年的營銷支出,依然無法改變之前的增長速度。

從表面上看,糧油行業是壹個“唯利是圖”、“血汗錢”的行業。糧油企業從農民手中收購農作物後,首先會對麩皮、糙米等初級加工品進行加工,然後經過清洗、除雜、調質、冷榨、過濾、毛油,最終形成進入千家萬戶的食用油。整個操作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很有講究。

目前,國內副食品巨頭海天葉巍每年研發投入7.7億元,占總營收的3%。金龍魚不僅投入2.55億元,而且占總營收的0.1%。它與海地的葉巍相差近30倍。

如果妳不認真做產品,不在新的消費模式下尋求轉型升級,即使妳曾經是行業老大,在大浪淘沙下,妳終將成為歷史。我相信,以郭鶴年的智慧,他壹定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也相信,金龍魚這個紮根中國30年的洋品牌,終有壹天會重回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