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飯館,堂頭的角色很重要。那時候飯館的分工很細,站在門口的叫“獠高兒的”,就是在門口單純負責招呼客人的,您裏邊請,把客人往裏讓,類似今天領位小姐的工作。而堂頭應該說是壹個領班,不是壹個普通夥計,說是前廳經理也不為過,堂頭比普通夥計要更體面。對客人要客氣,尤其是常客和老主顧壹定要招呼好。好的堂頭知道來的客人是什麽身份、什麽地位;妳來是純粹為吃飯的、還是為辦事的;是想多花錢還是少花錢;少花錢妳得給他既少花錢又撐面子;來了真正的吃主,他會給妳推薦特色菜,他心裏都明白。座位的調派都要合適,讓客人滿意。何冀平寫的話劇《天下第壹樓》裏的常貴就是這樣的角色。舊時的全聚德在北京還不算了不起的大館子,她刻畫的這個堂頭常貴應該說是集中了彼時許多飯莊子裏堂頭形象。
比方說,今天我點了壹個烹蝦段,他會告訴妳說,今兒您別要烹蝦段了,今兒這蝦是前兒進的貨,不大新鮮,您換壹個別的。他都替客人著想。比方說今天我吃某壹個廚子的拿手菜,好的堂頭可能會說今天張頭兒沒在,都是李頭兒做,李頭兒這道菜不如張頭兒,幹脆您換壹個什麽什麽,這個他拿手。所以吃館子的會覺得這個夥計是體己人。經濟上也會為妳著想。例如妳很尷尬,沒多少錢,可是又非要做面子,他會給妳推薦幾個菜,既省錢,可是又把妳的面子做足。就是這樣,讓妳很舒服,最後妳總會給點小費。
小費給了以後,夥計不能自己揣兜兒裏,在前頭櫃上有壹個竹桶或者木桶,上面有個眼兒,底下有個鎖,所有客人給的或多或少的小費,都從那個眼兒裏放進去。如果發現妳貪汙這小費,妳在這兒就甭幹了。客人給小費給兩塊錢也行,給壹塊錢、給五毛錢也行,全放在這桶裏面,到晚上開了鎖,所有的小費夥計平分。現在在國外,壹般來說小費就是餐費的1% ,2%,其實給小費在中國也是有傳統的,解放以後才沒有給小費這壹說。從前或多或少要給點小費,而且這小費要唱,比方說“張五爺賞五毛”,都要唱出來,就是讓其他人也聽見。
堂頭實際上是領班,要招呼廳堂中整個局面。夥計是既管算賬,又管上菜、收錢。櫃上是管賬的,多少錢都要記賬。所以管賬的、堂頭、夥計、獠高兒的,這都是前廳的差事。後廚分紅案、白案,就是做菜的和做面食、點心的,那時候沒有什麽行政總廚這壹說。堂頭可以在前廳迎客,也可以跟後廚溝通,比如今天這桌是四位堂客———堂客就是女賓,男賓叫官客。今天坐了四位堂客,菜做淡點兒,或者說是來點兒甜品外敬給女士,都能和後廚溝通。今天咱們服務員是無法和後廚溝通的,妳說了我這個菜做淡點兒,沒用,妳說了以後,他不敢把妳這話去跟後廚說,說了可能後廚罵他。
過去壹個好堂頭很重要,也能服務於壹家餐館很多年,國外這種情況更多,我在法國見過壹些餐廳的老服務員,我壹問他,說是在那裏工作20多年了,是很以為自豪的。我們現在的情況是,第壹飯館都開不長,再有壹個飯館的領班或者是服務員,能夠壹幹兩年以上的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