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毛主席的故事

毛主席的故事

1959年6月,毛澤東主席回到了闊別32年的家鄉——湖南省湘潭市韶山沖。這是他參加革命後第壹次回故鄉。因為他的歸來,韶山沖沸騰了。毛澤東到達韶山時,天已經黑了。第二天早上5點鐘,他就從住處走出來。侯波不知道主席要去哪裏,她背著相機寸步不離地跟著主席。上了壹個小山頂,主席來到父母的墳墓前鞠躬致敬(見《毛澤東畫傳》第238頁,侯波攝)。隨行的人員沒有準備,趕忙從旁邊的柏樹上折下壹枝,獻在主席父母的墳前。默哀完畢,主席對著父母許願:以後有機會,我還回來看望妳們。

下山路上,主席的故居前已是人山人海。他先去老鄰居家。他遞給老鄰居壹支煙,壹邊用他多年未改的鄉音和鄉親們親切地聊起家常。

侯波站在門外,拍下了這歡樂的瞬間。

這張照片,真切地反映了毛澤東與鄉親們之間的深情厚誼。這使侯波感悟到,拍攝領袖的照片不僅要表現他們的偉大氣質,還要表現他們的真情實感。這樣的照片才真實、可信、感人(見《毛澤東畫傳》第428頁,侯波攝)。

“來,咱們壹起照個合影吧”

1949年,毛澤東在北京香山雙清別墅休息、辦公,並接見國內外的客人。5月的壹天,侯波接到組織下達的任務,去香山協助徐肖冰完成主席接見外賓的攝影工作。當時,侯波的工作單位還在北平電影制片廠,中央有事就來電話通知,有時也來車接。這次會見結束,客人走後,侯波他們收拾機械也準備離開。這時,主席回過身來招呼他們坐下。他在延安時就認識徐肖冰,但沒有見過侯波。徐肖冰便向主席介紹侯波:“這是我的愛人。”主席便問侯波老家是哪裏,侯波回答:“山西夏縣。”主席說:“哦!是關雲長老鄉!陳賡在妳家鄉打了好幾個大勝仗呢!妳是什麽時候到延安的?”侯波又回答說1939年。主席說:“妳是吃陜北小米長大的,要為人民好好服務。”

主席風趣的壹番話,使侯波有些緊張的心理放松了,她沒想到主席這麽平易近人,而且說話這麽幽默。想到不能過多占用主席的時間,侯波他們起身向主席告辭,可侯波心裏,總想著跟主席合影。未曾想到,主席卻站起身,說:“來,咱們壹起照個合影吧。”與侯波他們同來的新華社記者陳正清舉著照相機,讓侯波夫婦倆跟主席合影。侯波、徐肖冰在主席兩側站好,這時主席搖頭說:“不行,女同誌是半邊天,要站在中間。”不由分說,主席站到了侯波的左邊。陳正清按下快門,這張珍貴的照片就這樣誕生了。

很長時間,侯波珍藏著這張照片,沒有拿出來。直到後來才公開。很多人看到照片,都好奇地問侯波:“主席應該站在中間啊?”每次,侯波都要把當時的情況介紹壹遍。這也是侯波第壹次見到主席。她沒想到自己後來也被調入中南海。後來主席的活動多了,中央辦公廳考慮到應該用照片來記錄主席和中央領導人的活動,中南海需要有壹個專職的攝影人員,組織上就將侯波調入中南海。調去時,侯波是北平電影制片廠的照相科科長,到了中南海以後,仍是照相科長,其實只有她壹個人。後來時間久了,主席問:“妳怎麽叫個‘侯科長’?不要當那個‘長’。”直到現在,主席身邊的人壹直稱她為“侯科長”。

“南京解放”被疑為“擺拍”

1949年4月,徐肖冰和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壹起住在香山。壹天上午,主席從房間裏出來,秘書走來遞給他壹張《人民日報》的號外,說:“主席,南京解放捷報出來了!”毛主席接過報紙,邊走邊看。這時徐肖冰拿著相機,卻無法拍攝主席的正面,只能耐心等待。看了壹會兒,主席見邊上有凳子,順勢坐下來,手拿著報紙繼續看。怕影響主席看報,徐肖冰悄悄地跟著主席,當主席看到報紙的正面時,“南京解放”的大字標題赫然顯目。徐肖冰按下快門,留下了歷史永恒的瞬間。

毛主席《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這首七律就是這時完成的: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距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直到今天,徐肖冰回憶往昔,仍飽含深情:“我在香山為毛主席拍了好些照片,其中自己感到最有意義的是他仔細閱讀南京解放號外這個歷史鏡頭。”但是可笑的是,很多攝影家認為這張照片是“擺”出來的,並被作為擺拍的典型。徐肖冰笑道:“我們是搞新聞的,又是給領導拍照,哪裏敢擺布!”

主席暢遊長江

中南海是有遊泳池的,但主席對遊泳池不感興趣,相比而言,他更願意到江河湖泊裏去遊,他對中國的江河有著特殊的感情。1956年5月,主席從廣州經長沙來到武漢,想到長江去遊泳。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很擔心,江水裏漩渦多、還有血吸蟲……然而種種理由都沒能說服主席。只要他下定決心,誰勸也沒有用。王任重只好組織了幾個人先去長江試遊,感覺漩渦的力度不大,可以遊,才放心。

那天下午,毛主席在楊尚昆、王任重等人的陪同下來到蛇山腳下,就在武漢長江大橋的橋墩處下了水。工廠裏的人都出來了,主席壹下水,人們就跟著在岸上跑,害怕出事。但是主席特別自信,他遊泳的姿勢多種多樣,蝶泳、蛙泳、仰泳,甚至可以在水裏站著。侯波早就做好了準備,把相機、膠卷都準備好,但她不敢下水,只能在船上拍。在她換膠卷的時候,船壹晃,裝膠卷的紙盒落入水中,這時正好主席遊過來,他壹把抓住盒子,順勢站在水中,打開紙盒,邊看邊念上面的英文說明。遺憾的是,當時侯波在裝膠卷,沒有把這壹情景拍下來。

主席壹直遊到漢口的丹水池附近才上岸,***遊了30多公裏,兩個多小時。後來,他寫了那首著名的《水調歌頭·遊泳》來記述這次遊泳: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裏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

說起主席照片背後的故事,兩位老人侃侃而談,他們的思維如此清晰,以至於和主席在壹起的點滴都記憶猶新。很多人驚嘆徐肖冰、侯波夫婦為主席拍的照片能惟妙惟肖地展現偉人豁達的氣度和自然的神態,實際上,多年來為主席拍照的經歷使他們知道,主席是不愛拍照的,主席個人照片都是在主席不註意時拍的。主席不止壹次地說過,妳們不要把鏡頭只對準我,要多對著群眾。和主席接觸,他們最大的感受是,主席特別喜歡接近群眾。壹年中,他有近壹半的時間在全國各地考察。在考察中,他常常走入農家,問他們生活怎樣、莊稼怎樣,他與群眾交談,真正關心他們的疾苦……

日光西斜,屋子漸漸暗下來。3個多小時過去了,老人談興尚濃。逢主席誕辰110周年,各種活動頻繁地邀請兩位老人出席,這些天,他們很辛苦,但他們依然精神飽滿地壹壹耐心面對。作為曾經生活在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這種時刻,他們,以及他們手中的相機,均是歷史的見證。